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2848060发布日期:2023-01-06 22:38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1.本发明涉及路面修复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在路面修复的时候,往往会将沥青路面进行切割,取出破损的沥青,然后再填充有改性沥青,再进行碾压,让改性沥青融合在原沥青上,但是这种方式会造成修补的沥青在长时间使用的时候会出现开裂分离的现象,在汽车行走的时候,轮胎的高速旋转会将修补的沥青带出,从而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坏,不方便人们使用;为此提供了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以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以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包括地基、第一预埋槽、第二预埋槽、第一侧槽、第二侧槽、沉孔和改性沥青,所述地基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和第二预埋槽,所述第二预埋槽设置在两个第一预埋槽之间,所述第二预埋槽的底部开设有沉孔,所述第二预埋槽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侧槽,所述第二预埋槽的内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槽,路面沥青层与改性沥青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槽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预埋槽、第二预埋槽、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内部均填充有改性沥青。
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预埋槽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的内部两个拐角均为30-45度。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槽和第二侧槽的宽度和深度为第二预埋槽总深度的1/2。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沉孔的深度与第一侧槽和第二侧槽的宽度相同。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均与改性沥青铺设的厚度相同。
9.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0.s1:对地基路面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找到路面损坏的地方画矩形状进行标记,矩形大小是损坏面积的4-5倍数;
11.s2:用电镐或钻头将损坏路面上的整块沥青块进行破碎;然后清理破碎的沥青块,形成一个矩形槽,在矩形槽的四周采用切割机切割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槽,然后在第一连接槽的一端切割有第二连接槽并清理沥青渣;
12.s3:在矩形槽底部用切割机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然后用切割机在第一预埋
槽的两侧继续切割个斜坡槽,然后清理水泥渣,让第一预埋槽形成梯形形状;
13.s4:在两个第一预埋槽之间的中部位置切割有第二预埋槽,然后在第二预埋槽的一侧切割有第一侧槽,在第二预埋槽的另一侧切割有第二侧槽,在第二预埋槽的底部切割有沉孔,清理所有水泥渣;
14.s5:将改性沥青填充到第一预埋槽、第二预埋槽、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内,然后通过沥青压路机对改性沥青进行碾压,当碾压后的沥青下降的时候,再继续补充沥青,再次碾压,一直到改性沥青高于路面沥青层3-4mm即可完成修补。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不仅能让改性沥青与路面上的原有沥青充分融合,还能让改性沥青与水泥地面充分融合,让改性沥青将水泥地面和路面沥青层紧密连接在一起,采用多种预埋槽和连接槽让修复后的改性沥青更加牢固,整体连接性能好,稳定性能强,不会出现开裂分离的现象,而且施工也十分简单,方便人们操作。
附图说明
16.图1为在本发明的剖视结构图;
17.图2为在本发明的俯视结构图;
18.图中:地基1、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侧槽4、第二侧槽5、沉孔6、改性沥青7、路面沥青层8、第一连接槽9、第二连接槽10。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0.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包括地基1、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侧槽4、第二侧槽5、沉孔6和改性沥青7,地基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2和第二预埋槽3,第二预埋槽3设置在两个第一预埋槽2之间,第二预埋槽3的底部开设有沉孔6,第二预埋槽3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侧槽4,第二预埋槽3的内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槽5,路面沥青层8与改性沥青7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槽9,第一连接槽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0,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0的内部均填充有改性沥青7。
21.第一预埋槽2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梯形的内部两个拐角均为30-45度。
22.第一侧槽4和第二侧槽5的宽度和深度为第二预埋槽3总深度的1/2。
23.沉孔6的深度与第一侧槽4和第二侧槽5的宽度相同。
24.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0均与改性沥青7铺设的厚度相同。
25.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26.s1:对地基路面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找到路面损坏的地方画矩形状进行标记,矩形大小是损坏面积的4-5倍数;
27.s2:用电镐或钻头将损坏路面上的整块沥青块进行破碎;然后清理破碎的沥青块,形成一个矩形槽,在矩形槽的四周采用切割机切割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槽9,然后在第一连接槽9的一端切割有第二连接槽10并清理沥青渣;
28.s3:在矩形槽底部用切割机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2,然后用切割机在第一预埋
槽2的两侧继续切割个斜坡槽,然后清理水泥渣,让第一预埋槽2形成梯形形状;
29.s4:在两个第一预埋槽2之间的中部位置切割有第二预埋槽3,然后在第二预埋槽3的一侧切割有第一侧槽4,在第二预埋槽3的另一侧切割有第二侧槽5,在第二预埋槽3的底部切割有沉孔6,清理所有水泥渣;
30.s5:将改性沥青7填充到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0内,然后通过沥青压路机对改性沥青7进行碾压,当碾压后的沥青下降的时候,再继续补充沥青,再次碾压,一直到改性沥青7高于路面沥青层3-4mm即可完成修补。
31.该结构不仅能让改性沥青与路面上的原有沥青充分融合,还能让改性沥青与水泥地面充分融合,让改性沥青将水泥地面和路面沥青层紧密连接在一起,采用多种预埋槽和连接槽让修复后的改性沥青更加牢固,整体连接性能好,稳定性能强,不会出现开裂分离的现象,而且施工也十分简单,方便人们操作。
3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侧槽(4)、第二侧槽(5)、沉孔(6)和改性沥青(7),所述地基(1)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2)和第二预埋槽(3),所述第二预埋槽(3)设置在两个第一预埋槽(2)之间,所述第二预埋槽(3)的底部开设有沉孔(6),所述第二预埋槽(3)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侧槽(4),所述第二预埋槽(3)的内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槽(5),路面沥青层(8)与改性沥青(7)的连接处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槽(9),第一连接槽(9)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10),所述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0)的内部均填充有改性沥青(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槽(2)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梯形的内部两个拐角均为30-4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槽(4)和第二侧槽(5)的宽度和深度为第二预埋槽(3)总深度的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6)的深度与第一侧槽(4)和第二侧槽(5)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0)均与改性沥青(7)铺设的厚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s1:对地基路面杂质进行清理,然后找到路面损坏的地方画矩形状进行标记,矩形大小是损坏面积的4-5倍数;s2:用电镐或钻头将损坏路面上的整块沥青块进行破碎;然后清理破碎的沥青块,形成一个矩形槽,在矩形槽的四周采用切割机切割有若干个第一连接槽(9),然后在第一连接槽(9)的一端切割有第二连接槽(10)并清理沥青渣;s3:在矩形槽底部用切割机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2),然后用切割机在第一预埋槽(2)的两侧继续切割个斜坡槽,然后清理水泥渣,让第一预埋槽(2)形成梯形形状;s4:在两个第一预埋槽(2)之间的中部位置切割有第二预埋槽(3),然后在第二预埋槽(3)的一侧切割有第一侧槽(4),在第二预埋槽(3)的另一侧切割有第二侧槽(5),在第二预埋槽(3)的底部切割有沉孔(6),清理所有水泥渣;s5:将改性沥青(7)填充到第一预埋槽(2)、第二预埋槽(3)、第一连接槽(9)和第二连接槽(10)内,然后通过沥青压路机对改性沥青(7)进行碾压,当碾压后的沥青下降的时候,再继续补充沥青,再次碾压,一直到改性沥青(7)高于路面沥青层(8)3-4mm即可完成修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橡胶改性沥青的路面修复结构以及施工方法,包括地基、第一预埋槽、第二预埋槽、第一侧槽、第二侧槽、沉孔和改性沥青,地基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预埋槽和第二预埋槽,第二预埋槽设置在两个第一预埋槽之间,第二预埋槽的底部开设有沉孔,第二预埋槽的内部一侧开设有第一侧槽,第二预埋槽的内部另一侧设有第二侧槽。该结构不仅能让改性沥青与路面上的原有沥青充分融合,还能让改性沥青与水泥地面充分融合,让改性沥青将水泥地面和路面沥青层紧密连接在一起,采用多种预埋槽和连接槽让修复后的改性沥青更加牢固,整体连接性能好,稳定性能强,不会出现开裂分离的现象,而且施工也十分简单,方便人们操作。方便人们操作。方便人们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窦忠晓 郭宣凯 程穆明 张明禅 范晓华 郭京飞 王善科 孙纯哲 刘晓彤 王凯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20
技术公布日:202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