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72885发布日期:2023-03-15 09:05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深水急流峡谷地形险峻陡峭、施工落差大、施工风险大、施工场地狭小、运输条件困难、单位造价高、检修维护难度大、环保要求严,目前深水急流峡谷处拱桥施工多采用缆索吊装、转体安装、劲性骨架、悬臂浇筑和悬臂安装等方法,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后期养护维修工作量大,对峡谷山体破坏较为严重,不利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施工理念,且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不利于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在深水急流峡谷内相对平坦位置修筑贝雷梁支撑台,架设贝雷梁形成稳定施工平台,在施工平台上安装满堂支架进行拱桥拱圈和拱桥立柱施工,再进行拱桥上部结构、桥面系和附属设施施工,简化施工流程,缩短施工周期,保证施工安全性和可靠性,节约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贝雷梁和满堂支架杆件都可回收重复使用,响应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且自下而上的拱桥施工方法,大幅度较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
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1)在深水急流峡谷内侧相对平坦区域,适当开挖山体,修筑贝雷梁支撑台,并保证贝雷梁支撑台不影响深水急流峡谷整体性能,且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水体免受污染;
7.2)贝雷梁支撑台修筑完成后,在其上方架设贝雷梁,形成贝雷梁稳定平台,再安装满堂支架,为拱桥修建提供施工平台,满堂支架安装时的杆件间隔距离和布置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以增加稳定性、平均传递立杆荷载;
8.3)利用现浇法施工拱桥拱座,拱桥拱座需嵌入岩体以保证拱桥整体稳定,待拱桥拱座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和满堂支架预压合格后,再利用满堂支架进行拱桥拱圈和拱桥立柱施工;
9.4)拱桥下部结构完成后,进行拱桥桥台浇筑,待拱桥桥台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施工拱桥桥面及附属设施,并保证拱桥桥面与前后道路衔接顺畅;
10.5)拱桥拱圈和拱上结构施工时,要经常对拱轴线进行观测,测点设在拱跨各八分点处,需在拱桥拱圈两侧对称设置,满堂支架卸架时根据卸落量,施工中每排支架分三次卸落,每次卸落从拱顶开始同时向两端对称进行,卸落后杆件回收重复使用;
11.6)满堂支架杆件卸落完成后,依次吊装拆除贝雷梁和贝雷梁支撑台,并恢复贝雷梁支撑台处山体原貌,回收贝雷梁重复使用。
12.采用两侧对称依次卸落满堂支架杆件并回收,将回收后的杆件重复使用。
13.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吊移拆除贝雷梁并回收,将回收的贝雷梁重复使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本发明包括贝雷梁支撑台修筑、贝雷梁架设、拱桥拱座浇筑、满堂支架安装、拱桥拱圈与立柱施工、拱桥桥台浇筑、拱桥桥面施工及附属设施安装。现场作业中采用深水急流峡谷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采用贝雷梁架设形成稳定、宽敞的施工平台,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利用贝雷梁稳定平台进行满堂支架杆件架设与安装,贝雷梁和满堂支架施工技术成熟,采用满堂支架进行拱桥拱圈和拱桥立柱施工,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风险,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周期;贝雷梁和满堂支架杆件可回收、周转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自下而上进行拱桥施工,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少了山体开挖,响应了绿色施工理念。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工程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
18.实施例:深水急流峡谷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通过贝雷梁架设的稳定平台,利用满堂支架施工拱桥拱圈与立柱,再自下而上施工拱桥上部结构、桥面系和附属设施,简化施工流程,减少山体开挖,降低施工风险,节约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响应绿色施工理念。
19.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0.1)在深水急流峡谷9内侧相对平坦区域,适当开挖山体,修筑贝雷梁支撑台8,并保证贝雷梁支撑台8不影响深水急流峡谷9整体性能,且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水体免受污染;
21.2)贝雷梁支撑台8修筑完成后,在其上方架设贝雷梁7,形成贝雷梁7稳定平台,再安装满堂支架6,为拱桥修建提供施工平台,满堂支架6安装时的杆件间隔距离和布置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立杆底部应设置垫块以增加稳定性、平均传递立杆荷载;
22.3)利用现浇法施工拱桥拱座5,拱桥拱座5需嵌入岩体以保证拱桥整体稳定,待拱桥拱座5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和满堂支架6预压合格后,再利用满堂支架6进行拱桥拱圈4和拱桥立柱3施工;
23.4)拱桥下部结构完成后,进行拱桥桥台2浇筑,待拱桥桥台2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施工拱桥桥面1及附属设施,并保证拱桥桥面1与前后道路衔接顺畅;
24.5)拱桥拱圈4和拱上结构施工时,要经常对拱轴线进行观测,测点设在拱跨各八分点处,需在拱桥拱圈4两侧对称设置,满堂支架6卸架时根据卸落量,施工中每排支架分三次卸落,每次卸落从拱顶开始同时向两端对称进行,卸落后杆件回收重复使用;
25.6)满堂支架6杆件卸落完成后,依次吊装拆除贝雷梁7和贝雷梁支撑台8,并恢复贝雷梁支撑台8处山体原貌,回收贝雷梁6重复使用。
26.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
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技术特征:
1.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深水急流峡谷内侧区域修筑贝雷梁支撑台,在贝雷梁支撑台上架设贝雷梁,形成稳定平台,在稳定平台上安装满堂支架组成施工平台,利用满堂支架施工拱桥拱圈与立柱,再自下而上施工拱桥上部结构、桥面系和附属设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水急流峡谷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在深水急流峡谷(9)内侧相对平坦区域开挖山体,修筑贝雷梁支撑台(8),并保证贝雷梁支撑台(8)不影响深水急流峡谷(9)整体性能,且施工过程中注意保护水体免受污染;2)在贝雷梁支撑台(8)的上方架设贝雷梁(7),形成贝雷梁(7)稳定平台,再在稳定平台上安装满堂支架(6),为拱桥修建提供施工平台;3)利用现浇法施工拱桥拱座(5),使拱桥拱座(5)嵌入岩体以保证拱桥整体稳定,待拱桥拱座(5)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和满堂支架(6)预压合格后,再利用满堂支架(6)进行拱桥拱圈(4)和拱桥立柱(3)施工;4)拱桥下部结构完成后,进行拱桥桥台(2)浇筑,待拱桥桥台(2)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施工拱桥桥面(1)及附属设施,并保证拱桥桥面(1)与前后道路衔接顺畅;5)拱桥拱圈(4)和拱上结构施工时,要经常对拱轴线进行观测,测点设在拱跨各八分点处,需在拱桥拱圈(4)两侧对称设置,满堂支架(6)卸架时根据卸落量,施工中每排支架分三次卸落,每次卸落从拱顶开始同时向两端对称进行,卸落后杆件回收重复使用;6)满堂支架(6)杆件卸落完成后,依次吊装拆除贝雷梁(7)和贝雷梁支撑台(8),并恢复贝雷梁支撑台(8)处山体原貌,回收贝雷梁(7)重复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满堂支架(6)安装时的杆件间隔距离和布置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在立杆底部设置垫块,以增加稳定性、平均传递立杆荷载。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水急流峡谷梁式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贝雷梁支撑台修筑、贝雷梁架设、拱桥拱座浇筑、满堂支架安装、拱桥拱圈与立柱施工、拱桥桥台浇筑、拱桥桥面施工及附属设施安装。现场作业中采用深水急流峡谷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利用贝雷梁稳定平台进行满堂支架杆件架设与安装,贝雷梁和满堂支架施工技术成熟,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简化了施工流程,缩短了施工周期;贝雷梁和满堂支架杆件可回收、周转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自下而上进行拱桥施工,降低了施工风险,减少了山体开挖,响应了绿色施工理念。响应了绿色施工理念。响应了绿色施工理念。


技术研发人员:解振乙 周磊 张海禄 赵伟 任文鹏 欧阳斌 杨通海 邓卫平 吴仕鹏 罗文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桥梁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3/3/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