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92292发布日期:2023-06-08 10:3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化设计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目前,针对交通应急救援任务,可用于克服干沟、河流或类似障碍的公路桥梁装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军用应急桥,一类是人工拼装的各型应急钢桥。

2、军用应急桥是通过专用的架设车完成桥梁的机械化架设及撤收作业,优点是架设速度快、机动性好。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桥梁系统复杂,制造成本较高;2.架桥作业人员要求高,且需配备专门从事机电与液压系统维护的技术人员,储备与维护保养开支较大。

3、我国交通应急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民用应急装配式抢修桥梁为321钢桥和zb-200装配式公路钢桥,在应急救灾、抢修抢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桥梁均为钢质材料,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构件品种多,架设效率低、速度慢;2.人工拼装困难,作业人员多、劳动强度大等。

4、所以急需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桥梁结构无法快速高效搭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通过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快速搭起桥面,并通过导轨衔接,形成所需长度的桥梁,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桥梁结构无法快速高效搭建的技术问题。

2、所述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包括桥面和第一支撑装置,以及第二支撑装置和导轨;

3、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一端与第一铰接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桥面的一侧边缘铰接,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能够倒放在所述桥面上或支撑在所述桥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连接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桥面的所述一侧设置有配对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配对孔能够通过销轴穿接固定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竖直固定在所述一侧;

4、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桥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

5、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桥面上,并沿所述桥面的长度方向设置,中心内套有轨道,且所述轨道能够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窜动。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沿所述桥面长度方向突起,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一侧的所述突起宽度小于另一侧;

7、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设置有与所述突起的随型凹槽。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下方设置有脚轮。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还包括手柄和齿轮机构;

10、所述齿轮机构一侧设置有所述随型凹槽,底部设置有所述脚轮,所述手柄设置在所述齿轮机构上通过摇动所述手柄带动所述齿轮机构使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脚轮之间的高度伸缩。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至少一端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设置有穿接孔。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扣结构上设置有限位块。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两侧设置有滚轮。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为板状桁架结构,两端分别设置有衔接结构。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折叠后形成板状结构,可通过车辆叠落运输。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为沿所述桥面(1)长度方向突起(12),且靠近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一侧的所述突起(11)宽度小于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5)下方设置有脚轮(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5)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9)至少一端设置有卡扣结构(91),所述卡扣结构(91)设置有穿接孔(9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91)上设置有限位块(9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9)两侧设置有滚轮(9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2)为板状桁架结构,两端分别设置有衔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折叠后形成板状结构,可通过车辆叠落运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模块化快速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一端与第一铰接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桥面的一侧边缘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以连接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桥面的所述一侧设置有配对孔,所述定位孔和所述配对孔能够通过销轴穿接固定;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桥面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二支撑装置设置有第二升降装置;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桥面上,并沿所述桥面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轨道能够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窜动。通过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快速搭起桥面,并通过导轨衔接,形成所需长度的桥梁,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桥梁结构无法快速高效搭建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大虎,陆恒,尚文龙,王瑞军,宋智敏,汪田,杨志平,汤云溪,郑耀文,熊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