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及其抱箍体摩擦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2826发布日期:2023-06-08 14:4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及其抱箍体摩擦面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及其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属于土木工程桥梁临时支承结构设计与工程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日益推进,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提高,城市快速路成为解决市区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国内常见的城市快速路均采用“地面道路+主线高架”,即主线高架的承台位于地面道路的中央分隔带内,采用悬臂式盖梁作为高架的支承结构,实现道路的双层通行。

2、而现有施工方法主要有满堂支架施工工艺、少支撑落地钢管施工工艺、穿柱钢棒无支撑施工工艺。

3、作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传统的施工碗扣式满堂支架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与挑战:

4、1)满堂支架体系施工时,整个盖梁投影范围不允许车辆通行:①对于既有道路改造工程,该工艺增加了临时保通的难度(周边土地资源越紧张,其受限程度越大);②对于新建工程,该工艺则要求额外修筑施工临时便道——该区域往往是雨污水管道的布置范围,后期需废弃——不仅增加施工成本,而且石方、机械投入大,不符合节能环保、绿色施工要求;

5、2)满堂支架体系需要可靠的地基处理,对于软土地区,地基处理的深度往往是新建道路垫层高度的1.5~2.0倍,且表层需浇筑20cm的混凝土垫层——该垫层在施工完成后全部凿除——混凝土的临时性消费、石方的额外投入在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宝贵的社会资源;

6、3)满堂支架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受周边,当支架体系周边重型车辆频繁通行时,新浇筑的盖梁极易受到扰动而出现裂缝,对后期的高架运营构成较大的隐患。

7、落地钢管施工工艺在高墩施工时,随立柱高度的增加将会增加钢管投入数量,且高钢管结构的稳定性和安拆施工存在风险。城市高架施工对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因此穿柱钢棒无支撑施工工艺无法满足城市高架施工要求。综上所述,为解决传统碗扣式满堂支架工艺存在的资源消耗大、施工成本高且存在主体结构隐患等问题,研发一种新型的盖梁支架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解决了城市高架盖梁或上部结构无支架施工方法临时支承结构构造设计问题,根据方立柱结构特点及方性结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方立柱长边作为主摩擦面(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接触),短边作为螺栓紧固面,同时预压力系统采用钢绞线+高强螺栓组合构造。本实用新型所述抱箍体摩擦面构造配合所述螺栓面构造、预压力系统而构成的抱箍结构提高了方形立柱的稳定性,降低了方形立柱安拆施工风险。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一方面能够与方形立柱表面通过预压力形成摩擦荷载抵抗竖向外部荷载作用,另一方面则能够与螺栓面结构进行连接已构成抱箍结构。

2、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将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包括摩擦面箍体以及支承钢牛腿;摩擦面箍体的内侧表面与方形立柱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触接,摩擦面箍体的外侧表面布置所述的支承钢牛腿;所述的支承钢牛腿具有用于布置钢绞线的钢绞线布设位置;所述钢绞线布设位置的形状与所述钢绞线的线型匹配;摩擦面箍体的内侧表面在紧靠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连接部。

4、优选地,所述支承钢牛腿包括三块竖向钢板以及三块水平向箍体加劲板;三块竖向钢板等距布置在摩擦面箍体的中部位置,且每一块竖向钢板、箍体加劲板的内侧表面均与摩擦面箍体的外壁焊接固定;所述的钢绞线共有三条,一一对应地沿着三块箍体加劲板的外缘型面紧贴着布设。

5、优选地,所述支承钢牛腿还包括有箍体外面板以及钢绞线限位槽;所述箍体外面板的截面形状与箍体加劲板的外缘型面匹配,并外包于所述摩擦面箍体的外侧;三块竖向钢板以及三块水平向箍体加劲板处于箍体外面板与摩擦面箍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内;所述箍体外面板的外表面,则与各箍体加劲板对应的位置处,均一一设置有一个钢绞线限位槽;所述的钢绞线一一对应地沿着各钢绞线限位槽布设;所述的钢绞线限位槽即为所述的钢绞线布设位置。

6、优选地,所述的摩擦面箍体为矩形箱式结构,包括内侧面板、外侧面板、侧板以及连接板,其中:内侧面板、外侧面板相互平行设置,且两端各通过一块侧板拼接,同时,内侧面板、外侧面板之间通过等距分布的若干连接板连接。

7、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板为双拼10#槽钢。

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包括上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

9、基于上述的技术目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势: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通过设置连接部以与螺栓面构造连接,形成围合在方形立柱外侧的抱箍结构,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钢绞线布设位置,以通过安装钢绞线对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施加预应力,并在抱箍体摩擦面构造的内侧表面与方形立柱之间布置橡胶垫片形成摩擦荷载抵抗竖向外部荷载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摩擦面箍体以及支承钢牛腿;摩擦面箍体的内侧表面与方形立柱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触接,摩擦面箍体的外侧表面布置所述的支承钢牛腿;所述的支承钢牛腿具有用于布置钢绞线的钢绞线布设位置;所述钢绞线布设位置的形状与所述钢绞线的线型匹配;摩擦面箍体的内侧表面在紧靠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钢牛腿包括三块竖向钢板以及三块水平向箍体加劲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钢牛腿还包括有箍体外面板以及钢绞线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擦面箍体为矩形箱式结构,包括内侧面板、外侧面板、侧板以及连接板,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板为双拼10#槽钢。

6.一种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高架方形立柱无支撑抱箍结构及其抱箍体摩擦面构造。抱箍体摩擦面构造包括摩擦面箍体以及支承钢牛腿;摩擦面箍体的内侧表面与方形立柱的其中一个侧面相触接,摩擦面箍体的外侧表面布置所述的支承钢牛腿;所述的支承钢牛腿具有用于布置钢绞线的钢绞线布设位置;所述钢绞线布设位置的形状与所述钢绞线的线型匹配;摩擦面箍体的内侧表面在紧靠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连接部。由此可知,本技术所述的抱箍体摩擦面构造一方面能够与方形立柱表面通过预压力形成摩擦荷载抵抗竖向外部荷载作用,另一方面则能够与螺栓面结构进行连接已构成抱箍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达,俞骥,何贤龙,徐声亮,高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