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9577发布日期:2023-05-25 02:1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沥青道路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


背景技术:

1、道路从词义上讲就是供各种无轨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础设施,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

2、路面积水的引排性能是道路极为重要的性能,若路面整体的引排性能不佳则会使得路面容易产生积水。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积水的存在会在减小道路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刹车的制动距离变大,存在有增大雨天驾车危险系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雨天驾车的危险系数,本申请提供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包括地面和路基,地面内设置有下水道,所述路基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凸面与路基的内顶壁抵接,且弧形板的两端均与路基之间固定连接,路基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透水孔与空腔相连通。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天时,雨水穿过透水孔流入空腔内,使路基表面不易于留有积水,从而不易于减小道路表面的摩擦系数,进而不易于使刹车的制动距离变大,实现了降低雨天驾车危险系数的效果。

5、可选的,所述路基内开设有两个排水槽,两个排水槽分别设置在弧形板的两侧,排水槽和下水道相连通,且排水槽与空腔相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空腔内的雨水沿着弧形板流入排水槽内,然后从排水槽内流至下水道内,使进入空腔内的雨水及时排出,从而使路基表面的雨水持续流入空腔内,进而使路面不易于留有积水,进一步实现了降低雨天驾车危险系数的效果。

7、可选的,所述弧形板内设置有透水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弧形板的透水性,使雨水容易穿过弧形板,实现了弧形板凸面一侧空腔内的雨水快速排放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路基朝向弧形板凹面的表面开设有蓄水槽,弧形板的凸面固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两端均贯穿弧形板,且出水管的一端安装有水泵,出水管的侧壁安装有喷水嘴,且喷水嘴与透水孔对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过弧形板的雨水流入蓄水槽内进行储存,当透水孔发生堵塞时,工作人员启动水泵使蓄水槽内的雨水流入出水管内,通过喷水嘴将雨水喷射进透水孔内,利用水压对透水孔进行清理,实现了方便清理透水孔的效果。在路面比较干燥时,喷水嘴将雨水从透水孔内喷洒至路基表面,使路基表面湿润,从而实现了对路基表面进行养护的效果。

11、可选的,所述透水层内固设有加强柱,且加强柱的两端均与弧形板固定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柱对透水层和弧形板进行支撑,使透水层与弧形板不易于发生变形,实现了对透水层和弧形板保护的效果。

13、可选的,所述路基表面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槽,通槽与排水槽相连通,路基在通槽处的侧壁固设有过滤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基表面的雨水能够通过过滤架流入排水槽内,增加了路基表面对雨水的排放通道,从而实现了路基表面雨水快速排放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路基表面设置为弧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度使雨水容易向两侧流动,从而容易流入排水槽内,实现了加快雨水排放效率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路基的内底壁与弧形板的凹面之间固设有第一支撑柱,路基的内顶壁与弧形板的凸面之间固设有第二支撑柱。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柱对弧形板进行支撑,使弧形板不易于产生变形,第二支撑柱对路基的顶壁进行支撑,从而使路基顶壁不易于发生变形,实现了对路基和弧形板保护的效果。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下雨天时,雨水穿过透水孔流入空腔内,使路基表面不易于留有积水,实现了降低雨天驾车危险系数的效果;

21、2.进入空腔内的雨水沿着弧形板流入排水槽内,使雨水持续流入空腔内,从而使路基表面不易于留有积水,进一步实现了降低雨天驾车危险系数的效果;

22、3.路基表面的雨水能够通过过滤架流入排水槽内,增加了路基表面对雨水的排放通道,从而实现了路基表面雨水快速排放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包括地面(1)和路基(2),地面(1)内设置有下水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内开设有空腔(21),空腔(21)内设置有弧形板(4),弧形板(4)的凸面与路基(2)的内顶壁抵接,且弧形板(4)的两端均与路基(2)之间固定连接,路基(2)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22),透水孔(22)与空腔(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内开设有两个排水槽(23),两个排水槽(23)分别设置在弧形板(4)的两侧,排水槽(23)和下水道(3)相连通,且排水槽(23)与空腔(2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4)内设置有透水层(4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朝向弧形板(4)凹面的表面开设有蓄水槽(24),弧形板(4)的凸面固设有出水管(42),出水管(42)的两端均贯穿弧形板(4),且出水管(42)的一端安装有水泵(421),出水管(42)的侧壁安装有喷水嘴(422),且喷水嘴(422)与透水孔(22)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41)内固设有加强柱(411),且加强柱(411)的两端均与弧形板(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表面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槽(25),通槽(25)与排水槽(23)相连通,路基(2)在通槽(25)处的侧壁固设有过滤架(25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表面设置有弧度(2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2)的内底壁与弧形板(4)的凹面之间固设有第一支撑柱(5),路基(2)的内顶壁与弧形板(4)的凸面之间固设有第二支撑柱(6)。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市政透水沥青道路,属于沥青道路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地面和路基,所述路基内开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凸面与路基的内顶壁抵接,且弧形板的两端均与路基之间固定连接,路基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透水孔与空腔相连通,本申请具有降低雨天驾车危险系数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魁,王明伟,于凯,赵元哲,陈琳子,闫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市政工程科学技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