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路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8546发布日期:2023-04-29 17:49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尤其涉及一种过路钢板。


背景技术:

1、在道路维护的过程中,通常会在道路上开设水沟,亦或者使得道路处于坑坑洼洼的状态,为了使得车辆能够正常通行,通常会在所维护的道路上盖设有过路钢板。

2、参照公开号为cn206257375u的现有专利,现有的过路钢板结构简单,在车辆的反复通行碾压后,受钢板与路面之间的间隙影响,过路钢板容易变形翘起,噪声刺耳,甚至偏移位置,易造成爆胎等安全隐患,需对此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路钢板,在该板体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加劲肋,由此提升过路钢板的整体强度,当汽车行驶至该钢板的上端时,钢板不易出现变形翘起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过路钢板,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顶端的第一降噪层及设置于板体底端的第二降噪层;所述板体的底端固定有若干加劲肋,若干所述加劲肋在板体的底端均匀分布;第二降噪层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周围或填充于各所述加劲肋之间的空槽内;所述第一降噪层及第二降噪层为橡胶层或隔音棉或吸音板。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该过路钢板时,将各加劲肋与板体的底面相焊接固定,并使得各加劲肋在板体的底端均匀分布,由此对板体的整体结构强度起到加固的效果,当车辆开上该板体时,从而使得板体不易出现变形的现象;将第一降噪层固定设置在板体上端,由此使得汽车轮胎不与板体直接接触,由此当汽车行驶过该过路钢板时减小噪音的产生;另外将第二降噪层设置在板体的底端,将加劲肋之间的凹槽填充,由此对板体底端所产生的噪音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第一降噪层及第二降噪层为第一降噪层或隔音棉或吸音板,均能起到较为良好的降噪效果。

4、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周边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降噪层的周侧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和通孔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通孔和固定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通孔和固定孔内拧装有固定螺栓。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一降噪层进行安装时,将第一降噪层铺设在板体上,使得第一降噪层上的固定孔和钢板上的通孔相对应,随后将固定螺栓依次拧装进固定孔和通孔内锁付固定,由此使得第一降噪层在板体上安装稳固;当车辆开到第一降噪层上时,随着车辆的移动,尽量避免第一降噪层与板体之间出现位置移动的现象,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一降噪层和板体之间锁付固定,不但对第一降噪层和板体之间固定牢固,并且拆卸跟换方便。

6、优选的,所述第一降噪层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纹。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降噪层表面若干条纹的设置,增大了第一降噪层的表面粗糙度,当车辆开到板体上方的第一降噪层上后,车轮与第一降噪层之间具有更大的摩擦力,尽量避免车辆在第一降噪层上出现打滑的现象。

8、优选的,所述第二降噪层的厚度为h,所述加劲肋的厚度为l,所述h和l之间的关系为h-l=1~2cm。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降噪层安装进两加劲肋之间,安装后第二降噪层从两加劲肋之间的空槽部分凸出,由于第二降噪层易发生形变,当车辆行驶至板体上时,使得第二降噪层完全被压缩进两加劲肋之间的空槽内,由此当汽车行驶在板体上时,通过第二降噪层将两加劲肋之间的空槽填充,起到更加良好的降噪和减振效果。

10、优选的,所述板体的周侧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将板体的周侧包裹;所述橡胶圈与板体固定连接,或者橡胶圈与第一降噪层一体成型。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圈将板体的周侧包裹,橡胶圈无论是与板体固定连接,还是与第一降噪层一体成型,均能使橡胶圈在板体上安装稳固;当车辆开上板体上时,汽车的轮胎与橡胶圈相接触,橡胶圈的表面柔软并具有弹性,橡胶圈的设置使得车辆轮胎与板体的边端不直接接触,对轮胎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另外尽量避免车辆出现跳车反应,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12、优选的,所述板体设置为矩形,所述板体的厚度为10mm~15mm,若干所述加劲肋呈米字型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板体的厚度在10mm~15mm的范围内时,板体足以满足大重量汽车行驶通过,并且该高度也不至于使得汽车难以行驶至板体的上方;将各加劲肋之间相互设置成米字型,使得加劲肋对板体各部分加固均匀,另外当车辆行驶至板体上后,米字型设置的加劲肋也能使得板体保持平衡。

14、优选的,所述加劲肋呈六边形蜂窝状布设。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加劲肋的两端相互靠近,并通过焊接固定,使得各加劲肋形成六边形蜂窝状,最后将所形成六边形蜂窝状的若干加劲肋一侧与板体焊接固定;将加劲肋呈六边形蜂窝状布设,并与板体相焊接固定,极大的提升了板体的结构强度。

16、优选的,所述加劲肋之间填充有阻尼材料。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尼材料填充进各加劲肋之间,当汽车行驶到该过路钢板上时,过路钢板发生振动时,其振动能量迅速传给加劲肋中的阻尼材料,引起阻尼材料内部的摩擦和互相错动,阻尼材料由此使得过路钢板的振动幅度逐渐下降。

18、优选的,所述的板体周侧设置有过渡倾斜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板体的周侧设置成过渡倾斜面,当汽车将要行驶至板体上时,过渡倾斜面的设置对板体起到过度作用,使得汽车更加容易行驶至板体上方,并尽量避免板体出现震动的现象。

20、优选的,所述阻尼材料为阻尼胶或者聚氨酯泡沫。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尼胶或者聚氨酯泡沫混合装入加劲肋后,当过路钢板发生振动时;阻尼材料可进一步起到减振和降噪的作用。

22、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将第一降噪层固定设置在板体上端,另外将第二降噪层设置在板体的底端,由此通过第一降噪层和第二降噪层对噪声起到一定的隔绝作用,以此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24、2.将各加劲肋与板体的底面相焊接固定,由此对板体的整体结构强度起到加固的效果。

25、3.在板体的周侧设置有橡胶圈,通过橡胶圈将板体的周侧包裹,橡胶圈的设置使得车辆轮胎与板体的边端不直接接触,对轮胎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另外尽量避免车辆出现跳车反应,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顶端的第一降噪层及设置于板体底端的第二降噪层;所述板体的底端固定有若干加劲肋,若干所述加劲肋在板体的底端均匀分布;第二降噪层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周围或填充于各所述加劲肋之间的空槽内;所述第一降噪层及第二降噪层为橡胶层或隔音棉或吸音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周边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降噪层的周侧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和通孔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通孔和固定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通孔和固定孔内拧装有固定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层的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降噪层的厚度为h,所述加劲肋的厚度为l,所述h和l之间的关系为h-l=1~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周侧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将板体的周侧包裹;所述橡胶圈与板体固定连接,或者橡胶圈与第一降噪层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设置为矩形,所述板体的厚度为10mm~15mm,若干所述加劲肋呈米字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呈六边形蜂窝状布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之间填充有阻尼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周侧设置有过渡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过路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为阻尼胶或者聚氨酯泡沫。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过路钢板,包括板体,设置于板体顶端的第一降噪层及设置于板体底端的第二降噪层;所述板体的底端固定有若干加劲肋,若干所述加劲肋在板体的底端均匀分布;第二降噪层设置于所述板体的周围或填充于各所述加劲肋之间的空槽内;所述第一降噪层及第二降噪层为橡胶层或隔音棉或吸音板。本技术在板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若干加劲肋,由此提高了板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当汽车行驶至过路钢板上方时,不易出现板体变形翘起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许聪盛,蔡广挺,陈大汉,邓翔,张志谦,郑宙,林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