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多分支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62399发布日期:2023-07-13 06:0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多分支溜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特别是一种用于预制梁桥行车道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可移动多分支溜槽。


背景技术:

1、预制梁具有施工标准化程度高、质量及工期易于控制的优点,在桥梁工程中应用广泛;同跨的各片预制梁行车道板需要通过湿接缝连接成整体。湿接缝施工时,混凝土罐车自带的溜槽仅可覆盖车后1~3条湿接缝,无法满足同一跨内的全部湿接缝同时浇筑的需要;由于混凝土罐车无法横向跨越尚未施工的湿接缝,混凝土罐车需下桥调整车身在横桥向的位置后重新上桥,耗费时间较长,施工效率低;且溜槽横向摆动时混凝土会污染行车道板顶面。因此,需要一种可移动的、满足同一跨内所有湿接缝同时浇筑混凝土的溜槽,以提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预制梁桥行车道板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可移动多分支溜槽,可以满足同一跨内所有湿接缝同时浇筑混凝土的需要。

2、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多分支溜槽,包括支架以及由其支撑的料斗、主溜槽和分支溜槽,所述料斗,采用u型结构,沿桥面横向设置,底部为中间向上凸起的弧形,安装在所述支架中间位置的顶部;所述主溜槽,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料斗的左右两侧,上端与所述料斗连接,下端与外侧湿接缝衔接;所述分支溜槽,数量与中部湿接缝数量匹配,设置在所述主溜槽的下方,在所述主溜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支溜槽一一对应的分支出口,所述分支溜槽的上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分支出口上,下端与对应的中部湿接缝衔接;在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活动脚轮。

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做了如下改进:

4、在所述分支出口上设有闸板,所述闸板插装在闸板槽内,所述闸板槽固接在所述主溜槽与所述分支溜槽之间。

5、所述支架是采用钢管制成的双排架体,节点位置采用扣件连接。

6、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两个主溜槽以及在主溜槽下设置分支溜槽,使主溜槽以及分支溜槽出料口与所有湿接缝一一对应,通过移动多分支溜槽,可以同步完成同一跨内全部湿接缝的混凝土浇筑,且无需横向移动多分支溜槽,可避免污染行车道板顶面,有效提高湿接缝混凝土浇筑施工效率。通过调整多分支溜槽轴线与预制梁板轴线的夹角,使溜槽出料口在横桥向上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在不改变多分支溜槽尺寸及结构的情况下使溜槽出料口与湿接缝对准,可以适应不同的湿接缝间距,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同时,本发明移动方便,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移动多分支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以及由其支撑的料斗、主溜槽和分支溜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多分支溜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分支出口上设有闸板,所述闸板插装在闸板槽内,所述闸板槽固接在所述主溜槽与所述分支溜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多分支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是采用钢管制成的双排架体,节点位置采用扣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多分支溜槽,包括支架以及由其支撑的料斗、主溜槽和分支溜槽,所述料斗,采用U型结构,沿桥面横向设置,底部为中间向上凸起的弧形,安装在所述支架中间位置的顶部;所述主溜槽,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料斗的左右两侧,上端与所述料斗连接,下端与外侧湿接缝衔接;所述分支溜槽,数量与中部湿接缝数量匹配,设置在所述主溜槽的下方,在所述主溜槽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支溜槽一一对应的分支出口,所述分支溜槽的上端连接在对应的所述分支出口上,下端与对应的中部湿接缝衔接;在所述支架的底部安装有活动脚轮。本发明可以满足同一跨内所有湿接缝同时浇筑混凝土的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王佑铭,刘峰,张奎,张全振,刘少鹏,任富芝,贾建伟,张彦栋,郑久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