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4523发布日期:2023-07-20 06:3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桥梁施工领域,涉及采用轨道支架运送和安装钢箱梁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


背景技术:

1、钢结构斜拉桥、悬索桥的钢箱梁常采用轨道支架法进行安装施工,该方法是在提梁区和桥位区架设支架,支架上铺设轨道,用轨道运梁车在支架上运送钢箱梁。该方法具有高空作业量少、安全性较高、不受桥下通行条件限制等优点,但落梁阶段存在一定困难。运梁车将一个钢箱梁节段运送到位后,需要将钢箱梁从运梁车上卸载,并安全准确地下落到安装位置,常规的落梁过程如下:

2、在梁底支架上设置千斤顶和钢砂筒,钢砂筒的高度与钢箱梁的设计安装高度一致;由于钢箱梁在运梁车上的高度较高,而千斤顶的顶程有限,所以需要在千斤顶和钢砂筒上分别设置多层钢垫块;先用千斤顶将钢箱梁顶离运梁车,将运梁车退出,然后千斤顶回油,将钢箱梁下落至钢砂筒顶部的钢垫块上;取下千斤顶顶部的一层垫块,千斤顶再次顶升,将钢箱梁顶离钢砂筒,并取下钢砂筒顶部的一层垫块;千斤顶再次将钢箱梁下落到钢砂筒顶部的垫块上,再取下千斤顶顶部一层垫块,如此反复操作,逐渐减少千斤顶和钢砂筒顶部的钢垫块,直至钢砂筒上的垫块全部取下,最后将钢箱梁下落到钢砂筒上。各箱梁节段下落到位后,进行节段间的焊接,将所有钢箱梁节段连接成整体,最后所有钢砂筒同步放砂降低高度,拆除支架,完成钢箱梁安装施工。

3、上述落梁过程需要施工人员长时间在梁底操作,但梁底操作空间狭小,操作困难,尤其是随着钢箱梁高度的降低,操作空间越来越小,施工难度越来越大。

4、另外,钢箱梁下落到位后,其位置、角度不可避免会存在误差,还需要对钢箱梁线型进一步调整,该工序一般采用三向千斤顶在梁底进行,同样由于梁底空间狭小,操作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及方法,解决目前轨道支架法安装钢箱梁中存在的落梁难题。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所述轨道支架包括多排横桥向设置的钢管桩,每排钢管桩上搭设一根横向承重梁,各横向承重梁上顺桥向搭设两根纵向承重梁,每根纵向承重梁上顺桥向设置两条运梁车导轨,每根横向承重梁两端分别延伸到两纵向承重梁外侧一定长度,其特征在于:每根横向承重梁延伸到纵向承重梁外侧的两端顶面分别横桥向固定设置一托辊,每根纵向承重梁外侧分别顺桥向设置一移动纵梁,所述移动纵梁支撑在横向承重梁顶面的托辊上;每根移动纵梁前端连接一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与移动纵梁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手拉葫芦;所述移动纵梁的长度不小于一个箱梁节段的长度,每根移动纵梁顶面分别设置两个落梁千斤顶和两个三向千斤顶。

4、本发明在现有轨道支架结构的基础上,在轨道支架的纵向承重梁外侧设置移动纵梁,将落梁千斤顶和三向千斤顶设置在移动纵梁上,落梁过程中的大部分操作都在支架外侧进行,操作空间大,施工难度低;移动纵梁采用滑移式安装结构,一片箱梁落梁完成后,可快速移动到下一施工位置,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所述轨道支架包括多排横桥向设置的钢管桩,每排钢管桩上搭设一根横向承重梁,各横向承重梁上顺桥向搭设两根纵向承重梁,每根纵向承重梁上顺桥向设置两条运梁车导轨,每根横向承重梁两端分别延伸到两纵向承重梁外侧一定长度,其特征在于:每根横向承重梁延伸到纵向承重梁外侧的两端顶面分别横桥向固定设置一托辊,每根纵向承重梁外侧分别顺桥向设置一移动纵梁,所述移动纵梁支撑在横向承重梁顶面的托辊上;每根移动纵梁前端连接一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与移动纵梁连接,另一端连接一手拉葫芦;所述移动纵梁的长度不小于一个箱梁节段的长度,每根移动纵梁顶面分别设置两个落梁千斤顶和两个三向千斤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包括一底座,底座两端分别焊接一侧板,两侧板间设置一辊筒,辊筒的转轴两端分别与两侧板转动连接,两侧板的顶边高于辊筒;托辊的底座固定在横向承重梁上,所述移动承重梁位于托辊的两侧板之间并支撑在托辊的辊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拉葫芦设置在纵向承重梁内侧并与一横向承重梁连接,纵向承重梁前端两侧分别设置一转向轮,所述牵引绳绕过两转向轮分别与移动纵梁和手拉葫芦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轨道支架运梁安装的落梁装置,在轨道支架的每根纵向承重梁外侧分别顺桥向设置一移动纵梁,轨道支架横向承重梁两端顶面分别设置有托辊,移动纵梁支撑在托辊上,每根移动纵梁前端连接一牵引绳,牵引绳连接一手拉葫芦;移动纵梁的长度不小于一个箱梁节段的长度,每根移动纵梁顶面分别设置两个落梁千斤顶和两个三向千斤顶。利用本发明落梁,大部分操作都在支架外侧进行,操作空间大,施工难度低;可牵引移动纵梁快速移动到落梁区,施工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卞佳,赵聪明,黄晓星,李锋,曹长伟,李红,朱帆,王强,张鹏飞,康高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