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00882发布日期:2023-07-26 10:5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更具体的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


背景技术:

1、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基层具有施工速度快、减少扬尘、施工质量好、施工不受天气影响等优势,是一个路面快速施工的发展方向。但是,目前国内的装配式混凝土路面技术尚处于试验和研究阶段,成熟的经验不多,尤其对于路幅较宽的多车道公路,因装配式路面基层的各个基块尺寸板块划分较大,给公路运输和现场施工带来了诸多困难。传统的砼路面通过设置传力杆和拉杆能有效的避免板块错台,并且可以协调相邻板块的联合受力,而对于装配式混凝土路面在现场拼装后如何实现传统砼路面拉杆、传力杆的功能,也是制约装配式砼路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道路路面基层,还应避免一个问题,即限制板块之间的拼接缝向上发展,从而防止其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反射裂缝。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板块之间接缝形成反射裂缝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3、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包括若干l型模块和t型模块,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和设置在两列l型模块之间的t型模块采用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拼接,相邻的两个l型模块之间设置有a填缝板,相邻的两个t型模块之间设置有b填缝板。

4、所述l型模块的一端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l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块凸起,所述模块凸起的直径为30~60cm。

5、所述t型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t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与前述圆柱形模块凸起相契合的模块孔槽。

6、所述的a填缝板和b填缝板均采用浸沥青木板制作,其宽度为2cm。

7、所述l型模块和t型模块的宽度不超过2.5m,其长度范围是2.5-3.75m,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的长度可相同设置或不同设置。

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9、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的构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1)根据路基宽度,确定l型模块和t型模块的长、宽尺度及搭接翼元的长度,进行模块的基板外形设计,并考虑在其薄弱处设置加强筋。

11、(2)在工厂预制混凝土两种模块,养生至设计强度后运送至施工现场。

12、(3)按照设计要求做路面底基层的施工,整平碾压并验收合格。

13、(4)现场放线后,逐一吊装t型模块,并在相邻的两块t型模块之间放置b填缝板,复核无误后,采用改性沥青对缝隙进行灌封。

14、(5)逐一吊装l型模块与t型模块插接拼装,并在相邻的两块l型模块之间放置a填缝板,待全部l型模块吊装完成,采用改性沥青对所有缝隙进行灌封。

15、(6)顺序完成路面结构应力吸收层、粘层、面层及其它附属设施的施工。

16、(7)开放交通。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两种模块插合拼装,可使t型模块利用两端的模块孔槽将l型模块牢牢锁住,无需再设置普通砼路面的拉杆和传力杆,在保证受力效果的前提下,既减少了施工工序,也节约了施工材料。

19、(2)t型模块两端的模块孔槽尺寸略大于l型模块上模块凸起的尺寸,并在各个模块之间设置以浸沥青木板制作的填缝板,可有效减缓因预制模块温度膨胀引起的板块拱起现象。

20、(3)l型模块与t型模块交错搭接,不会在路幅范围内产生连续横缝,可在有效分担上部荷载的同时避免拼接缝向上反射。

21、(4)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在横向路幅范围内的模块设置为三块一组,每块的尺寸较传统的预制板块更小,有利于现场安装,尤其适用于多车道公路的建设。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包括若干l型模块和t型模块,其特征在于: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和设置在两列l型模块之间的t型模块采用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拼接,相邻的两个l型模块之间设置有a填缝板,相邻的两个t型模块之间设置有b填缝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模块的一端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l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圆柱形模块凸起,所述模块凸起的直径为30~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为搭接翼元,所述搭接翼元的高度为t型模块厚度的1/2,其上设置有与前述圆柱形模块凸起相契合的模块孔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填缝板和b填缝板均采用浸沥青木板制作,其宽度为2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模块和t型模块的宽度不超过2.5m,其长度范围是2.5-3.7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其长度可相同设置或不同设置。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插合板路面基层及其构成方法,所述的路面基层包括以依次连续错位插合的方式完成拼接的两列相向放置的L型模块和设置在两列L型模块之间的T型模块;其构成方包括两种模块外形与尺度的设计、两种模块的混凝土预制及养生、路面底基层的施工、两种模块的吊装与拼接及路面结构应力吸收层、粘层、面层及其它附属设施的施工等步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两种模块的插合拼装与交错搭接,无需再设置普通砼路面的拉杆和传力杆,既减少了施工工序,也节约了施工材料,还能减缓因预制模块温度膨胀引起的板块拱起现象,并在有效分担上部荷载的同时避免拼接缝向上反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芳,娄中波,郭瑞,史卿,闫颂,李丹明,陈泊豪,邢文文,徐文斌,朱春雨,王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