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以及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42686发布日期:2023-06-29 17:1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以及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涉及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以及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城市内地下水位降低,使得降水对含水层的自然垂直补给减少,还会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等等。考虑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其中建设海绵人行道是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中国专利cn202211442110.4公开了一种市政海绵道路结构及施工方法,实现了基础单一的预制砖与局部预制砖紧密连接,并提高竖向的承载力;在人行道的砖块上使用玻璃纤维,极大增强预制砖的抗压、抗剪、抗拉性,提高道路整体的承载力,避免破坏,同时使人行道更好的行驶其功能。

2、通过对已有技术方案的调研发现,现有技术方案能较好解决市政道路的排水问题,但排水速度有限;同时还发现,现有技术方案无法兼顾道路的少量蓄水需求。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兼顾海绵道路快速排水和少量蓄水需求的铺装结构以及该种结构所需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以及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砖层、找平层、砂滤层、土工布、贮水层、基层、主排水管道;所述贮水层通过其内部贮水箱的排水管与设置于基层内的主排水管道连接;

2、单元面积的所述贮水层包括支撑架、集水板、连接管和贮水箱,若干个所述集水板铺设在支撑架内,每个所述集水板上表面设有透水孔一和水流坡道,所述贮水箱对应设置于每个集水板的下方,包括入水口、排水孔和排水管,入水口通过连接管连接于集水板透水孔一的下表面;所述贮水箱内部设有虹吸结构,虹吸腔体下端加工有排水孔;排水管上部伸入虹吸腔体内,上端开口高于排水孔且低于腔体上表面;所述排水管下端与主排水管道连接。

3、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砖层由透水砖铺成,透水砖上表面有矩形聚水槽,聚水槽交点有透水孔二。

4、进一步地,所述透水砖层透水系数不小于0.2(15℃,mm/s),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

5、进一步地,所述找平层采用天然砂铺成,渗透系数大于5.8×10-5m/s。

6、进一步地,所述砂滤层采用粉质壤土铺成,渗透系数大于1.9×10-6m/s。

7、进一步地,所述基层采用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铺成。

8、进一步地,所述主排水管道采用hdpe波纹管。

9、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s1:准备材料;

11、s2:铺设基层至不小于30cm,将主排水管道上方管接头进行堵塞防护后,管接头朝上放入主排水管道,然后继续铺至不小于80cm,基层铺设完成后压实;

12、s3:将贮水箱出水口连接到主排水管道管接头处,并在贮水箱下方垫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将支撑架稳定放置在基层上;

13、s4:将连接管与集水板连接好,然后安装在贮水箱上方入水口处;调节支撑架高度直到稳定支撑集水板下表面,固定支撑架根部;

14、s5:将土工布铺设在集水板上表面;

15、s6:在土工布和贮水层上方铺设砂滤层至不小于30cm,铺设过程中在砂滤层内埋入吸水纤维束,吸水纤维束下端需露出至集水板的透水孔处;

16、s7:压实砂滤层后,铺设找平层,并对找平层进行找平;使用夯土机对找平层进行压实整平

17、s8:铺设透水砖层,使用橡皮锤对砖进行辅助铺设。

18、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9、在砂滤层加入了吸水纤维束,加速了下渗水的聚集和渗透速度,提高了集水和排水效率;

20、通过在砂滤层和基层之间设置贮水层,实现了在水量较小时的贮水功能,同时设置了虹吸结构,在排水量较大时,能够快速排出贮水箱内存水,避免出现积水。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砖层(1)、找平层(2)、砂滤层(3)、土工布(4)、贮水层(5)、基层(6)和主排水管道(7);所述贮水层(5)的通过其内部贮水箱(504)的排水管(5043)与设置于基层(6)内的主排水管道(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1)由透水砖铺成,透水砖上表面有矩形聚水槽,聚水槽交点有透水孔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砖层(1)透水系数不小于0.2(15℃,mm/s),抗压强度不小于40mpa,抗折强度不小于5mp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2)采用天然砂铺成,渗透系数大于5.8×10-5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层(3)采用粉质壤土铺成,渗透系数大于1.9×10-6m/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6)采用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铺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水管道(7)采用hdpe波纹管。

8.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一种市政用海绵型道路铺装结构以及铺装结构的施工方法,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透水砖层、找平层、砂滤层、土工布、贮水层、基层、主排水管道;贮水层的排水管与基层内预埋主排水管道连接;砂滤层铺装于贮水层上层,砂滤层和贮水层被土工布隔开;找平层和透水砖层依次铺装于砂滤层上层;在砂滤层加入了吸水纤维束,加速了下渗水的聚集和渗透速度,提高了集水和排水效率;创新性增加了贮水层,能够在水量较小时实现贮水功能,同时设置了虹吸结构,在排水量较大时,能够快速排出贮水箱内存水,避免出现积水。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