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用护管及具有其的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4196发布日期:2023-09-07 23:1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护栏用护管及具有其的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一般涉及护栏,具体涉及一种护栏用护管及具有其的护栏。


背景技术:

1、在道路的两侧通常会设置有护栏,护栏通常包括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一侧的护管。在现有的护栏中,护管通常为市场上常见的等壁厚钢管。若护管的厚度较薄则会导致保护性能较差,若护管的厚度较厚时则会导致护栏的成本较高。如何兼顾护管的保护性能和护栏成本,目前尚无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护栏用护管及具有其的护栏。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护栏用护管,护管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管段、第二侧管段、第三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第一侧管段和第三侧管段在沿护管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管段和第三侧管段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段体的壁厚大于第二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壁厚。

3、进一步地,第一侧管段的壁厚大于第二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的壁厚。

4、进一步地,第三侧管段的至少部分段体的壁厚大于第二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的壁厚。

5、进一步地,第三侧管段包括第一段体、第二段体以及连接段体,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沿护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间隙,连接段体位于第一间隙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第一段体和第二段体连接,连接段体沿靠近第一侧管段的方向凹陷设置并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与第一间隙相连通,容置腔和第一间隙共同形成限位槽且第一间隙为缩口结构。

6、进一步地,第一段体与第二段体的壁厚均大于连接段体的壁厚。

7、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位于第一侧管段和第二侧管段之间,且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管段和第二侧管段连接。

8、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护栏,包括立柱结构以及护栏用护管,护管和立柱结构之间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螺栓组件,护管和立柱结构通过第一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且第一螺栓组件的螺栓杆头部插设于护管的限位槽。

10、进一步地,还包括吸能件,吸能件固定设置于护管和立柱结构之间,吸能件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之间围设形成有吸能腔,其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对设置,且第一板体与第三侧管段之间贴合设置。

11、进一步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以及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设置于立柱本体的底部。

12、本申请提供的护栏用立柱结构及具有其的护栏,通过将护管进行变壁厚设计,实现对护管中主要受力位置进行厚壁设置以及非主要受力位置进行薄壁设置,使得护栏在整体防护强度能够达到所需的防护强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护管的成本,进而提高了护管的防护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护栏用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管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管段、第二侧管段、第三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所述第一侧管段和所述第三侧管段在沿所述护管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管段和所述第三侧管段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段体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侧管段和所述第四侧管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用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管段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侧管段和所述第四侧管段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栏用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管段的至少部分段体的壁厚大于所述第二侧管段和所述第四侧管段的壁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栏用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管段包括第一段体、第二段体以及连接段体,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沿所述护管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形成有第一间隙,所述连接段体位于第一间隙的内侧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段体和所述第二段体连接,所述连接段体沿靠近所述第一侧管段的方向凹陷设置并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所述容置腔和所述第一间隙共同形成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间隙为缩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栏用护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体与所述第二段体的壁厚均大于所述连接段体的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栏用护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一侧管段和所述第二侧管段之间,且所述加强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管段和所述第二侧管段连接。

7.一种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结构以及如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护栏用护管,所述护管和所述立柱结构之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栓组件,所述护管和所述立柱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螺栓组件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栓组件的螺栓杆头部插设于所述护管的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能件,所述吸能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护管和所述立柱结构之间,所述吸能件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以及第四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以及所述第四板体之间围设形成有吸能腔,其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三侧管段之间贴合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本体以及过渡连接件,所述过渡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护栏用护管及具有其的护栏,包括护管,护管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侧管段、第二侧管段、第三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第一侧管段和第三侧管段在沿护管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第一侧管段和第三侧管段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段体的壁厚大于第二侧管段和第四侧管段中的至少一个的壁厚。本申请提供的护栏用护管及具有其的护栏,通过将护管进行变壁厚设计,实现对护管中主要受力位置进行厚壁设置以及非主要受力位置进行薄壁设置,使得护栏在整体防护强度能够达到所需的防护强度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护管的成本,进而提高了护管的防护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国,王文谈,徐亚军,邱峰,范典,王海波,张洵,马媛媛,邓正蓉,石赵明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