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7154发布日期:2023-12-01 18:3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地面修复,具体为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1、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把地质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工程活动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及理论的综合研究,对工程所辖地区即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解决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预测并论证工程活动区域内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提出其改善和防治的技术措施,为工程活动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及维护提供所必需的地质技术资料,工程地质学包括工程岩土学、工程地质分析和工程地质勘察j部分基本内容。工程岩土学的任务是研究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这些性质的形成原因和它们在自然或工程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目前地面沉降大多数都是因为地下水土流失,导致地下填充物密度降低,甚至形成空腔,尤其是道路小面积局部沉降,严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因此为了行车安全,一般需要对沉降地面进行修复处理。

2、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2211017188.1的中国专利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该专利通过连接杆限位滑动设置在所述壳体筒正下方,对路面沉降加固孔洞底部进行冲击夯实;侧方夯实组件,周向布置在所述壳体筒周壁,对路面沉降加固孔洞周侧进行冲击夯实;以及注浆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筒内部靠近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对夯实后的路面沉降加固孔洞进行灌浆加固。

3、但是上述专利在使用时注浆组件和夯实组件需要采用多个不同的动力源,从而导致地面修复时的电能消耗较大,进而大大增加了地面修复时的用电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和储浆箱,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架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夯实板,所述转轴位于安装架下方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注浆壳和压平箱,所述压平箱的内部设置有压平机构,所述安装架顶部两侧均设置有上料机构。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注浆壳向沉降孔洞内部进行注浆处理,并同时利用夯实板对沉降孔洞的内腔底部进行夯实处理,从而使得本装置对沉降孔洞的修复加固效果更好。

4、可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支撑柱内腔底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丝杆螺母,所述丝杆螺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调节槽延伸至支撑柱的外部并与安装架固定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对安装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对不同深度的沉降孔进行修复加固处理,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6、可选的,所述压平机构包括有安装在转轴外表面的偏心盘和活动设置在压平箱内部的多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活动杆的另一侧延伸至压平箱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压实板,所述活动杆位于顶板和压平箱内壁之间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装置在夯实的同时可以利用压平机构对沉降孔内部进行压平加固处理,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沉降孔洞周侧土质石块掉落与坍塌,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修复质量。

8、可选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安装在安装架顶部的上料箱和安装在转轴外表面的半齿轮圆盘,所述上料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另一侧延伸至上料箱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双向活动板,所述双向活动板通过齿条与半齿轮圆盘啮合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上料机构快速将储浆箱内部的浆液输入注浆壳内部,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利用一台电机即可实现夯实和上料双重功能,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节能性和实用性。

10、可选的,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与偏心盘相适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使得偏心盘可以更好的对顶板进行碰撞。

12、可选的,所述上料箱的一侧通过管道分别与注浆壳和储浆箱固定连接,两条所述管道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单向阀的单向流通性,使得本装置的上料效果更好。

14、可选的,所述注浆壳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浆口。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多个均匀设置的排浆口,使得本装置的注浆效果更好。

16、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控制器可以更方便的对本装置内部的电器进行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电机、转轴、夯实板、半齿轮圆盘、密封活塞、活塞杆、双向活动板、单向阀、上料箱、储浆箱和注浆壳,使得本装置可以在利用第一电机带动夯实板进行夯实的同时通过上料机构快速将储浆箱内部的浆液输入注浆壳内部,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利用一台电机即可实现夯实和上料双重功能,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节能性和实用性。

20、2.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偏心盘、活动杆、压实板、压平箱、顶板、复位弹簧和导向槽,使得本装置在夯实的同时可以利用压平机构对沉降孔内部进行压平加固处理,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沉降孔洞周侧土质石块掉落与坍塌,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修复质量。

21、3.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电机、丝杆、丝杆螺母、连接杆、调节槽和安装架,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对安装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对不同深度的沉降孔进行修复加固处理,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一侧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3)和储浆箱(13),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架(2)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夯实板(5),所述转轴(4)位于安装架(2)下方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注浆壳(6)和压平箱(7),所述压平箱(7)的内部设置有压平机构,所述安装架(2)顶部两侧均设置有上料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支撑柱(1)内腔底部的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丝杆(9),所述丝杆(9)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丝杆螺母(10),所述丝杆螺母(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的另一端通过调节槽(12)延伸至支撑柱(1)的外部并与安装架(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机构包括有安装在转轴(4)外表面的偏心盘(20)和活动设置在压平箱(7)内部的多组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顶板(23),所述活动杆(21)的另一侧延伸至压平箱(7)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压实板(22),所述活动杆(21)位于顶板(23)和压平箱(7)内壁之间的外表面设置有复位弹簧(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安装在安装架(2)顶部的上料箱(19)和安装在转轴(4)外表面的半齿轮圆盘(14),所述上料箱(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密封活塞(15),所述密封活塞(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6),所述活塞杆(16)的另一侧延伸至上料箱(19)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双向活动板(17),所述双向活动板(17)通过齿条与半齿轮圆盘(14)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3)的内部开设有导向槽(25),且所述导向槽(25)与偏心盘(20)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箱(19)的一侧通过管道分别与注浆壳(6)和储浆箱(13)固定连接,两条所述管道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壳(6)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排浆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器(26),所述控制器(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地面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工程地质地面沉降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侧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活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和储浆箱,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延伸至安装架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夯实板,所述转轴位于安装架下方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注浆壳和压平箱,所述压平箱的内部设置有压平机构,所述安装架顶部两侧均设置有上料机构,使得本装置可以在利用第一电机带动夯实板进行夯实的同时通过上料机构快速将储浆箱内部的浆液输入注浆壳内部,从而使得本装置可以利用一台电机即可实现夯实和上料双重功能,进而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节能性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国,黄芸,赵欣,沈煜凯,周林,夏鸣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