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00162发布日期:2023-06-18 00:31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收轨卸轨,具体涉及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


背景技术:

1、钢轨运输车包括车轮、平板以及起吊装置,车轮与铁路上的钢轨配合,以驱动钢轨运输车行进;平板架设在车轮的上部,用于放置钢轨;而目前针对钢轨在收卸过程中发生侧翻扭转,以及坡道卸轨发生顺坡窜轨的情况,现目前是在平板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架,导向架上设有导槽。卸下钢轨时,通过起吊装置将平板上钢轨的一端运输至导槽内,而且轨底与导槽的底部接触,并使钢轨沿纵向在导槽内移动,当钢轨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后,开动钢轨运输车行进,使钢轨逐渐由导槽滑出。

2、导槽的宽度大于钢轨的宽度,在将钢轨吊装在导槽内、以及钢轨在导槽内滑动的过程中,钢轨容易在导槽内发生倾斜,使轨头与导槽的侧壁接触;另外钢轨的长度较长,此时钢轨处在平板上的部分并未发生倾斜,进而钢轨自身发生扭转,导致钢轨发生变形甚至侧翻,使收卸钢轨作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会使钢轨发生损坏,影响钢轨质量;而且在卸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坡度,导致钢轨顺坡窜轨,影响收卸钢轨作业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钢轨防翻防溜功能一体化,收卸轨安全系数高,解决钢轨在收卸过程中发生侧翻扭转,以及坡道卸轨发生顺坡窜轨的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包括安装在长钢轨运输车上的防翻防溜主体架、从前往后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上的钢轨防翻机构和钢轨防溜机构,所述钢轨防翻机构包括支撑纵向钢轨的滚筒、镜像对称设置在滚筒左右两侧的连杆组件和防翻侧臂,所述防翻侧臂内外端不在一条直线上,且中心水平可转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上,防翻侧臂通过连杆组件与滚筒实现联动,所述连杆组件包括支撑弹力件、滚轮支撑座、转臂和连接杆,所述支撑弹力件底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底板上、顶部连接滚筒端部,所述滚轮支撑座大头端铰接安装在滚筒端部且下部设有平面,所述滚轮支撑座小头端向后延伸并与转臂底端通过穿过防翻防溜主体架的连接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前后两端分别与防翻侧臂外端、转臂顶端铰接,当纵向钢轨安放在滚筒时,滚筒受钢轨重力影响下沉,带动滚轮支撑座的底部平面与防翻防溜主体架底板贴合,转臂通过连接杆推动防翻侧臂外端,从而使防翻侧臂沿中心逆时针转动,防翻侧臂内端靠近钢轨,实现钢轨横向限位;所述钢轨防溜机构包括钳口朝上的防溜夹钳和驱动防溜夹钳夹紧纵向钢轨下部的液压缸。

3、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防翻侧臂内端安装有滚轮,避免钢轨磕碰,从而损坏部件;所述防翻侧臂内外端连接点与中心安装点连线夹角θ为150°~170°,内外端点与中心点形成三角结构,更具有稳定性,相比直板结构所需推动力更小;所述防翻防溜主体架设有防翻侧臂挡块,当防翻侧臂内端最大程度靠近钢轨时,其后壁正好抵在防翻侧臂挡块上,这样就能保持钢轨两侧的防翻侧臂状态的稳定性,不会因钢轨的窜动使防翻侧臂发生旋动,导致两个防翻侧臂之间钢轨限位距离发生变动,增加安全保障。

4、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翻防溜主体架对称安装有四个防撞滚轮,用于避免钢轨轨底侧面与防翻防溜主体架发生碰撞,在收卸轨过程中,由于钢轨左右摆动,会造成钢轨对箱体摩擦,产生沟槽,钢轨有被卡死的可能,不利于钢轨收卸,同时影响防翻装置使用寿命,因此增设防撞滚轮能有效保障钢轨发生摆动时不会直接碰撞防翻防溜主体架发生磨损,避免钢轨卡死情况发生。

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支撑弹力件包括弹簧安装座和套装在弹簧安装座上的支撑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座包括基座、弹簧上支撑座和套装在弹簧上支撑座下部的弹簧下支撑座,所述基座固定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底板上,所述弹簧上支撑座可转动安装在滚筒端部,所述弹簧下支撑座可转动安装在基座上,形成支撑弹簧的上下两个可转动点,能使支撑弹簧灵活变动,避免支撑弹簧只能竖向抬升滚筒以及滚轮支撑座,导致与转轴处发生冲突无法抬升,设计巧妙合理。

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弹簧下支撑座底部设有弹簧座转轴,所述基座设有安装弹簧座转轴两端的槽口,从而使弹簧下支撑座具有10°~40°的转动范围,设计合理,结构灵活。

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溜夹钳对应钢轨下部侧壁处设有磨耗板,能有效增加防溜夹钳与钢轨的摩擦力,当液压缸伸缩杆向上推动防溜夹钳钳口向上夹紧钢轨下部,设计合理。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9、(1)相比目前只考虑到钢轨防翻需求,本方案结合实际卸轨时坡度需要防止钢轨顺坡窜轨,还额外增设了钢轨防溜机构,通过液压缸伸缩杆向上推动防溜夹钳钳口向上夹紧钢轨下部,能有效避免钢轨顺坡窜轨的情况发生,实现钢轨防翻防溜功能一体化,实用新型性强。

10、(2)借助钢轨重力,滚筒下沉通过连杆组件联动防翻侧臂内收限定钢轨横向活动空间,实现防翻侧臂的自动内收外放,构思精妙,防翻侧臂内外端不在一条直线上,且中心水平可转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上,转臂通过连接杆推动防翻侧臂外端,使防翻侧臂内端靠近钢轨,不需要太大的推动力,就能轻松实现钢轨限位,有效防止钢轨在收卸轨过程中发生侧翻扭转,防翻效果好,收卸轨安全系数高。

11、(3)支撑弹力件底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底板上、顶部连接滚筒端部,通过支撑弹力件保证滚筒在下沉后回位并提供支撑点;滚轮支撑座大头端铰接安装在滚筒端部且下部设有平面,平面贴合防翻防溜主体架底板时,滚轮支撑座提供滚筒下沉后的支撑点,这样不管是在滚筒下沉还是回位都有支撑点,杜绝滚筒错位,充分保证整体结构使用寿命长。

12、(4)滚轮支撑座小头端向后延伸并与转臂底端通过穿过防翻防溜主体架的连接转轴固定连接,保证滚轮支撑座与转臂角度固定,且能沿着连接转轴转动,设计合理,滚轮支撑座两端采用大小头结构保证结构稳固;连接杆前后两端分别与防翻侧臂外端、转臂顶端铰接,转动灵活,结构环环相扣,构思巧妙。

13、综上所述,具有实用新型性强、防翻效果好、收卸轨安全系数高、结构环环相扣、构思巧妙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长钢轨运输车上的防翻防溜主体架(1)、从前往后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1)上的钢轨防翻机构和钢轨防溜机构,所述钢轨防翻机构包括支撑纵向钢轨的滚筒(2)、镜像对称设置在滚筒(2)左右两侧的连杆组件(3)和防翻侧臂(4),所述防翻侧臂(4)内外端不在一条直线上,且中心水平可转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1)上,防翻侧臂(4)通过连杆组件(3)与滚筒(2)实现联动,所述连杆组件(3)包括支撑弹力件(31)、滚轮支撑座(32)、转臂(33)和连接杆(34),所述支撑弹力件(31)底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1)底板上、顶部连接滚筒(2)端部,所述滚轮支撑座(32)大头端铰接安装在滚筒(2)端部且下部设有平面,所述滚轮支撑座(32)小头端向后延伸并与转臂(33)底端通过穿过防翻防溜主体架(1)的连接转轴(33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34)前后两端分别与防翻侧臂(4)外端、转臂(33)顶端铰接,当纵向钢轨安放在滚筒(2)时,滚筒(2)受钢轨重力影响下沉,滚轮支撑座(32)的底部平面与防翻防溜主体架(1)底板贴合,转臂(33)通过连接杆(34)推动防翻侧臂(4)外端,从而使防翻侧臂(4)沿中心逆时针转动,防翻侧臂(4)内端靠近钢轨,实现钢轨横向限位;所述钢轨防溜机构包括钳口朝上的防溜夹钳(5)和驱动防溜夹钳(5)夹紧纵向钢轨下部的液压缸(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侧臂(4)内端安装有滚轮(41),所述防翻侧臂(4)内外端连接点与中心安装点连线夹角θ为150°~170°,所述防翻防溜主体架(1)设有防翻侧臂挡块(11),当防翻侧臂(4)内端最大程度靠近钢轨时,其后壁正好抵在防翻侧臂挡块(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防溜主体架(1)对称安装有四个防撞滚轮(12),用于避免钢轨轨底侧面与防翻防溜主体架(1)发生碰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力件(31)包括弹簧安装座和套装在弹簧安装座上的支撑弹簧(311),所述弹簧安装座包括基座(312)、弹簧上支撑座(313)和套装在弹簧上支撑座(313)下部的弹簧下支撑座(314),所述基座(312)固定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1)底板上,所述弹簧上支撑座(313)可转动安装在滚筒(2)端部,所述弹簧下支撑座(314)可转动安装在基座(3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下支撑座(314)底部设有弹簧座转轴(314a),所述基座(312)设有安装弹簧座转轴(314a)两端的槽口,从而使弹簧下支撑座(314)具有10°~40°的转动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溜夹钳(5)对应钢轨下部侧壁处设有磨耗板(51)。


技术总结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钢轨防翻防溜装置,包括防翻防溜主体架、钢轨防翻机构和钢轨防溜机构,钢轨防翻机构包括支撑纵向钢轨的滚筒、镜像对称设置在滚筒左右两侧的连杆组件和防翻侧臂,防翻侧臂通过连杆组件与滚筒实现联动,连杆组件包括支撑弹力件、滚轮支撑座、转臂和连接杆,支撑弹力件底部安装在防翻防溜主体架底板上、顶部连接滚筒端部,滚轮支撑座大头端铰接安装在滚筒端部且下部设有平面,滚轮支撑座小头端与转臂底端固定连接,连接杆前后两端分别与防翻侧臂外端、转臂顶端铰接;钢轨防溜机构包括防溜夹钳和驱动防溜夹钳夹紧纵向钢轨下部的液压缸,具有实用性强、防翻效果好、收卸轨安全系数高、结构环环相扣、构思巧妙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楠,贾连锋,赵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