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7803发布日期:2023-11-17 13:3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施工吊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具体的讲是一种桥梁施工吊篮。


背景技术:

1、桥梁施工吊篮在河面上不能搭建脚手架或桥墩较高不易搭建脚手架的情况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搭建脚手架等施工方式,桥梁施工吊篮安装和拆卸更加快捷,能够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桥梁上施工时无需交通管制,不影响车辆通行能力,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桥梁和城市立交桥梁的维护领域。

2、现有的桥梁吊篮一般为单向或横跨桥梁这两种方式,单向吊篮从桥梁的一侧伸出,只能在桥梁的一侧进行施工,而横跨型吊篮从桥梁的两侧吊下吊篮,能够对桥梁的底部进行施工,但现有的施工吊篮通常只能满足其中一种方式,灵活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桥梁施工吊篮,本实用新型的施工吊篮的结构合理,便于安装,且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单向或横跨桥梁的吊篮,方便灵活。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桥梁施工吊篮,包括支撑机构、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吊篮;

4、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根首尾相连的横架和固定组件,所述横架为工字钢,每根横架旁设置多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桥面上,所述横架设置于固定组件远离桥梁的一端,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横架的底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的底部,所述吊篮设置于移动机构的底部,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升降机构和吊篮沿着横架平移,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吊篮上升或下降。

5、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均包括两组,两组支撑机构、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对称设置于桥梁两侧,所述吊篮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升降机构的底部。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架、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固定架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架为工字钢,所述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均设置于桥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座相对于第一固定座靠近桥梁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固定架靠近桥梁的一端设置于矩形通孔内,所述固定架设置于固定架的中部下方且固定架的上表面与固定架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均设置有l形架,所述l形架的长端设置于第二固定座的侧边,所述l形架的短端卡在固定架上,所述l形架用于将固定架固定于第二固定座上。

7、进一步的,所述l形架的短端和长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固定架的顶部两侧开设有与加强筋配合的让位槽。

8、进一步的,所述l形架的短端下表面设置有圆柱凸起,所述固定架和第二固定座上开设有与圆柱凸起配合的通孔。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的下表面远离桥梁的一端位于横架两侧的部分上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上表面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横架配合的卡槽,所述横架的顶部两侧分别嵌入于两个固定板上的卡槽内。

10、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轮架和第一电机,所述滑轮架包括两个,两个滑轮架并排设置于横架底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两个滑轮架的底部,所述滑轮架的顶部位于横架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架通过滑轮固定于横架底部,其中一个滑轮架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横架配合,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驱动轮旋转,驱动轮与横架发生摩擦以带动两个滑轮架沿横架平移。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两个卷线筒,两个卷线筒分别设置于两个滑轮架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于其中一个卷线筒的外侧,且两个卷线筒的转轴均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卷线筒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一端设置于卷线筒上,另一端穿过挂钩后设置于卷线筒的壳体底部,所述吊篮的顶部与两个挂钩连接。

12、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可根据需要在桥梁表面铺设多个固定组件,并在固定组件远离桥梁的一端铺设横架,灵活性强;

14、可根据使用需要在桥梁的一侧或两侧安装支撑机构,并在每个支撑机构远离桥梁的一端安装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且根据需要选择单向吊篮或横跨桥梁的吊篮,若是单向吊篮则安装在桥梁一侧的升降机构的底部,若是横跨桥梁的吊篮则安装在桥梁两侧的升降机构的底部,适用性强。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机构(1)、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3)和吊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移动机构(2)和升降机构(3)均包括两组,两组支撑机构(1)、移动机构(2)和升降机构(3)对称设置于桥梁两侧,所述吊篮(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升降机构(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2)包括固定架(121)、第一固定座(122)和第二固定座(123),所述固定架(121)水平设置,所述固定架(121)为工字钢,所述第一固定座(122)和第二固定座(123)均设置于桥面上,所述第二固定座(123)相对于第一固定座(122)靠近桥梁的边缘处,所述第一固定座(122)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固定架(121)靠近桥梁的一端设置于矩形通孔内,所述固定架(121)设置于固定架(121)的中部下方且固定架(121)的上表面与固定架(121)的下表面贴合,所述固定架(121)的两侧均设置有l形架(124),所述l形架(124)的长端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23)的侧边,所述l形架(124)的短端卡在固定架(121)上,所述l形架(124)用于将固定架(121)固定于第二固定座(12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架(124)的短端和长端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241),所述固定架(121)的顶部两侧开设有与加强筋(1241)配合的让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架(124)的短端下表面设置有圆柱凸起(1242),所述固定架(121)和第二固定座(123)上开设有与圆柱凸起(1242)配合的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21)的下表面远离桥梁的一端位于横架(11)两侧的部分上均设置有固定板(1211),两个固定板(1211)的上表面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横架(11)配合的卡槽,所述横架(11)的顶部两侧分别嵌入于两个固定板(1211)上的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滑轮架(21)和第一电机(22),所述滑轮架(21)包括两个,两个滑轮架(21)并排设置于横架(11)底部,所述升降机构(3)设置于两个滑轮架(21)的底部,所述滑轮架(21)的顶部位于横架(11)的两侧设置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架(21)通过滑轮固定于横架(11)底部,其中一个滑轮架(21)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机(22),所述第一电机(22)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轮(221),所述驱动轮(221)与横架(11)配合,所述第一电机(22)用于带动驱动轮(221)旋转,驱动轮(221)与横架(11)发生摩擦以带动两个滑轮架(21)沿横架(11)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桥梁施工吊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第二电机(31)和两个卷线筒(32),两个卷线筒(32)分别设置于两个滑轮架(21)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31)设置于其中一个卷线筒(32)的外侧,且两个卷线筒(32)的转轴均与第二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卷线筒(32)的外侧设置有连接绳(321),所述连接绳(321)的一端设置于卷线筒(32)上,另一端穿过挂钩(33)后设置于卷线筒(32)的壳体底部,所述吊篮(4)的顶部与两个挂钩(33)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吊篮,包括支撑机构、移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吊篮;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根首尾相连的横架和固定组件,所述横架为工字钢,每根横架旁设置多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固定于桥面上,所述横架设置于固定组件远离桥梁的一端,所述移动机构设置于横架的底部,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移动机构的底部,所述吊篮设置于移动机构的底部,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升降机构和吊篮沿着横架平移,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带动吊篮上升或下降。本技术的施工吊篮的结构合理,便于安装,且可根据需要来设置单向或横跨桥梁的吊篮,方便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尤青松,李兰银,王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信达雅路桥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