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钢桁梁施工,尤其是一种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1、常泰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ct-tx-2施工标段位于泰州市泰兴市张桥镇,标段起自ct-tx1施工标段设计终点(桩号k6+100.000),向南跨西焦中沟与张圩线后经焦港村与通江村西侧,跨规划镇海路南延线,与其设置张桥互通(互通范围的镇海路南延线由本项目同期实施),路线继续向南布设,经褚陈村东侧上跨规划东西南部干线后连续跨越羌溪河、焦土港及g345国道,于张桥镇与虹桥镇镇界处接ct-tx3施工标段起点(桩号k11+000.000),全长4.9公里。路基标准断面宽度34.5米,采用双向六车道形式,设计时速120km/h。
2、主桥为跨度153m的下承式简支钢析梁,横向分为双幅桥,主桁中心距为18.8m;桥面设单项2%横坡。该桥梁为双幅钢桁架桥,单幅钢桁桥重3175t,两幅重6351t;并且,该项目需要将双幅钢桁架桥移送至连续跨过国道和河道,结合现场工况条件,以及水上交通管理部门的限制要求;亟需提出一种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以供钢桁架滑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施工便利且安全性高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用于供双幅钢桁梁滑移,所述双幅钢桁梁分别被顶推以滑移至施工区域内的两个墩组上,两个所述墩组在左右向上并排设置,左侧所述墩组包括从前至后间隔设置的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右侧所述墩组包括从前至后间隔设置的第三墩柱和第四墩柱,所述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包括:
3、临时支架组件,包括在左右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临时支架和第二临时支架,所述第一临时支架用于设于第四墩柱的前后侧,所述第二临时支架用于设于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之间,在所述第二临时支架上搭设有临时支撑支架,所述临时支撑支架沿前后向延伸,用于跨设于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上;以及,
4、滑移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滑移支架结构和第二滑移支架结构,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临时支架且沿前后向延伸,以使得钢桁梁能够在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上沿前后向滑移,所述第二滑移支架结构沿左右向延伸,用于跨设于所述临时支撑支架和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以使得钢桁梁能够自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沿左右向滑移至所述临时支撑支架上。
5、可选地,所述第一临时支架包括在前后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组和第二支架组,所述第一支架组用于设于第四墩柱的前后侧且设于对应国道的地面,所述第二支架组用于设于第三墩柱和第四墩柱之间且处于河道上;
6、其中,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上。
7、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组包括:
8、多个钻孔灌注桩,用于在前向上并排设置且分设于所述第四墩柱的前后侧,各所述钻孔灌注桩用于设于地面,在各所述钻孔灌注桩的顶部搭建有浇筑承载台;以及,
9、多排钢管支架,多排所述钢管支架与多个所述钻孔灌注桩一一对应,各排所述钢管支架均包括设于所述钻孔灌注桩周侧的多个钢管,多个所述钢管的顶部通过顶板相连,所述顶板与所述浇筑承载台的台顶预埋板通过焊接相连;
10、其中,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设于所述浇筑承载台上。
11、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前后向上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组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靠近第三墩柱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大于等于钢桁梁的引导梁的长度;和/或,
13、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小于等于钢桁梁的第一桁架段的长度和其引导梁的长度总和。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滑移支架和第一滑道梁,所述第一滑移支架设于所述第一临时支架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第一滑道梁设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的顶端且沿前后向延伸,用于供钢桁梁沿前后向滑移;和/或,
15、所述第二滑移支架结构包括第二滑移支架和第二滑道梁,所述第二滑移支架沿左右向延伸且跨设于所述临时支撑支架和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所述第二滑道梁设于所述第二滑移支架的顶端且沿前后向延伸,用于供钢桁梁沿左右向滑移。
16、可选地,所述第一滑移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滑移支架包括双拼型钢。
17、可选地,所述滑移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一调高部和第二调高部,所述第一调高部设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与所述第一滑道梁之间,用以调节所述第一滑道梁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的顶端之间的相对高度,所述第二调高部设于第二滑移支架与第二滑道梁,用以调节所述第二滑道梁与所述第二滑移支架的顶端之间的相对高度。
18、可选地,所述第一调高部和/或所述第二调高部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调高板,所述多个调高板中的各个调高板的厚度不相同。
19、可选地,还包括摩擦力检测组件,所述摩擦力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滑道梁和/或所述第二滑道梁,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滑道梁和/或所述第二滑道梁与钢桁梁的滑靴之间的摩擦力。
2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包括临时支架组件和滑移支架组件,所述临时支架组件包括第一临时支架和第二临时支架;所述滑移支架组件包括第一滑移支架结构和第二滑移支架结构;先在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上拼装左幅第一钢桁架和左幅引导梁,将所述左幅第一钢桁架和所述左幅引导梁在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上向前顶推至第一预设位置后,在所述左幅第一钢桁架上拼装左幅第二钢桁架,以形成左幅桁架梁;将所述左幅桁架梁在所述第二滑移支架结构上向左顶推至所述第二临时支架的所述临时支撑支架上,如此,完成所述左幅桁架梁的顶推到位;随后,在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上拼装右幅第一钢桁架和右幅引导梁;将所述右幅第一钢桁架和所述右幅引导梁在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上向前顶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在所述右幅第一钢桁架上拼装右幅第二钢桁架,以形成右幅桁架梁;将所述右幅桁架梁和所述右幅引导梁在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上向前顶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完成所述右幅桁架梁的顶推到位;也就是说,通过设置所述临时支架组件和所述滑移支架组件实现双幅钢桁梁的顶推到位,如此,不仅可以减少辅助支架和滑道的搭建,从而省时省力;而且可以达到大跨度、大吨位钢桁梁快速安全就位的目的,提高安全性。
1.一种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供双幅钢桁梁滑移,所述双幅钢桁梁分别被顶推以滑移至施工区域内的两个墩组上,两个所述墩组在左右向上并排设置,左侧所述墩组包括从前至后间隔设置的第一墩柱和第二墩柱,右侧所述墩组包括从前至后间隔设置的第三墩柱和第四墩柱,所述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临时支架包括在前后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架组和第二支架组,所述第一支架组用于设于第四墩柱的前后侧且设于对应国道的地面,所述第二支架组用于设于第三墩柱和第四墩柱之间且处于河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组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组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在前后向上并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一支架组设置,所述第二支架用于靠近第三墩柱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大于等于钢桁梁的引导梁的长度;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结构包括第一滑移支架和第一滑道梁,所述第一滑移支架设于所述第一临时支架且沿前后向延伸,所述第一滑道梁设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的顶端且沿前后向延伸,用于供钢桁梁沿前后向滑移;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滑移支架包括双拼型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支架组件还包括第一调高部和第二调高部,所述第一调高部设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与所述第一滑道梁之间,用以调节所述第一滑道梁与所述第一滑移支架的顶端之间的相对高度,所述第二调高部设于第二滑移支架与第二滑道梁,用以调节所述第二滑道梁与所述第二滑移支架的顶端之间的相对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高部和/或所述第二调高部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调高板,所述多个调高板中的各个调高板的厚度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桁梁滑移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力检测组件,所述摩擦力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滑道梁和/或所述第二滑道梁,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滑道梁和/或所述第二滑道梁与钢桁梁的滑靴之间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