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4216发布日期:2023-09-14 01:5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尤其涉及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


背景技术:

1、目前,预制混凝土小箱梁桥常用跨径为20~35m,作为装配式结构,易实现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及快速化施工,且预制混凝土小箱梁为闭口结构,景观效果好。先简支后桥面连续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相较于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制混凝土小箱梁,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免去了在负弯矩区张拉预应力的步骤,在桥梁建设中运用的非常广泛。

2、然而,预制混凝土小箱梁桥常用跨径为20~35m,难以适应40m以上跨度的需要,尤其对于城市桥梁,受到桥下空间的限制,往往局部需要较大的桥梁跨径跨越关键线位。对于此类跨度较大的桥跨结构,往往采用预制t梁、现浇混凝土箱梁、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等方案。这些方案往往也存在缺陷,就总体而言,首先在于上述方案施工方法及工艺与预制混凝土小箱梁不一致,无法更好的做到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及快速化施工,并且与预制小箱梁结构整体景观差别较大,景观协调性较差。就各自而言,预制t梁整体梁高较高,景观性较差;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速度慢,对环境影响大;钢箱梁结构整体造价较高,经济性较差;钢混组合结构形式多样,施工方法工艺多样,无法较好的与预制小箱梁施工工艺统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该方案易于实现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结构和预制钢混组合小箱梁结构在设计及施工工艺上的统一,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结构桥梁无法满足局部较大跨位置的需要,更在于实现了全部桥梁上部结构的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及快速化施工,节省了投资,最后在桥梁的设计及施工工艺上提出优化措施,改善桥梁整体及局部受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很好地解决已有结构难以适应40m以上跨度的需要以及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包括沿横向桥面平行分布的若干个钢混组合梁,每个所述钢混组合梁包括上下组装连接的预制钢梁和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所述预制钢梁包括钢梁底板、对称固定在钢梁底板两侧上方的钢梁腹板、两个分别支撑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两侧底表面的钢梁顶板,钢梁顶板的上表面采用栓钉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连接,钢梁顶板的下表面与同一侧的钢梁腹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在沿纵向桥面的两端设有用于成型纵向桥面连续结构的预留槽口,沿横向桥面方向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之间设有用于成型横向湿接缝结构的拼接缝。

4、进一步,同一个预制钢梁上的两个钢梁腹板分别垂直连接有若干个横肋,横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钢梁顶板和钢梁底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横肋,可对箱梁的内部起到加劲的作用,提高箱梁抗扭转畸变性能。

5、进一步,所述预制钢梁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连接有若干个横隔板,横隔板的边沿分别与钢梁顶板、钢梁腹板、钢梁底板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横隔板,可对箱梁的内部起到加劲的作用,提高箱梁抗扭转畸变性能。

6、进一步,所述横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7、进一步,沿横向桥面方向相邻的两个钢混组合梁上的钢梁腹板采用横联结构连接。通过设置横联结构,可提高桥梁的整体性。

8、进一步,所述横联结构为工字型钢断面结构,所述横联结构包括横联底板、横联顶板和连接在横联底板与横联顶板之间的横联腹板,横联腹板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横联底板与横联顶板的横联加强肋,预制钢梁上的钢梁腹板设有朝向横联结构延伸分布的连接板,横联腹板与连接板之间采取螺栓连接。

9、进一步,位于所述预制钢梁的两端设有与钢梁顶板连接的闭口断面顶板,闭口断面顶板、两个钢梁顶板、两个钢梁腹板和钢梁底板共同形成闭口形式断面结构。如此,在预制钢梁的两端一定范围内采用闭口形式断面结构的设置,可提高结构抗扭性能,提高钢混组合小箱梁吊装及使用期间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厚度为渐变高度设置,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在与钢梁顶板连接的部位具有最大的桥面板厚度,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中间部位具有最小的桥面板厚度。采用渐变高度的混凝土桥面板,可以降低结构自重,提高结构跨越能力。

11、进一步,所述纵向桥面连续结构和所述横向湿接缝结构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成型,如此,可利用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大的握裹力,提供整体连接强度。

12、进一步,所述预留槽口和所述拼接缝均设有伸出的预留钢筋,位于纵向桥面连续结构中的钢筋与位于横向湿接缝结构中的钢筋采用搭接方式连接,如此,大大减少了常规结构中此类钢筋需要焊接的工作量,进一步实现快速化施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适用跨径大,可用于局部节点跨越关键线位的大跨桥跨使用。

15、(2)本实用新型的钢混组合小箱梁采用与常规预制混凝土小箱梁一致的外形、腹板斜率以及梁间距,与常规预制混凝土小箱梁景观协调性较好。

16、(3)单个预制的钢混组合梁采用工厂预制,形成钢混组合结构后再整体吊装至桥位,充分利用其组合受力性能,相比于先安装钢梁再浇筑混凝土桥面板的组合结构,能够提高组合梁的受力性能,降低钢梁用钢量;再者,单个钢混组合梁的吊重较小,对吊装机械要求较低,整体吊装节约了临时墩、大量现浇等措施的费用,并实现快速化施工。

17、(4)预制钢梁除设置横肋及横隔板外,在梁端一定范围内采用闭口形式断面结构提高整体结构的抗扭性能;预制钢梁之间隔一定间距设置横联结构,使得结构整体性好,预制钢梁之间的横联结构采用螺栓连接,利于工厂化预制,快速化施工。

18、(5)设置桥面连续用的预留槽口,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之间、钢混组合小箱梁与预制混凝土小箱梁之间在纵桥向采用纵向桥面连续结构实现连续连接,施工工艺简单;纵向桥面连续结构与横向湿接缝结构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成型,利用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大的握裹力;纵向桥面连续结构与横向湿接缝结构之间的钢筋可采用搭接连接,大大减少了常规结构中此类钢筋需要焊接的工作量,进一步实现快速化施工。

19、(6)采用渐变高度的混凝土桥面板,可以降低结构自重,提高结构跨越能力。

20、(7)通过以上对钢混组合小箱梁的设计提出优化措施,改善桥梁整体及局部受力,完善钢混组合小箱梁的施工工艺,实现与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的统一,确保桥梁上部结构的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及快速化施工,节省了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包括沿横向桥面平行分布的若干个钢混组合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混组合梁包括上下组装连接的预制钢梁和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所述预制钢梁包括钢梁底板、对称固定在钢梁底板两侧上方的钢梁腹板、两个分别支撑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两侧底表面的钢梁顶板,钢梁顶板的上表面采用栓钉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连接,钢梁顶板的下表面与同一侧的钢梁腹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在沿纵向桥面的两端设有用于成型纵向桥面连续结构的预留槽口,沿横向桥面方向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之间设有用于成型横向湿接缝结构的拼接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同一个预制钢梁上的两个钢梁腹板分别垂直连接有若干个横肋,横肋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位于同一侧的钢梁顶板和钢梁底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钢梁的内部沿长度方向连接有若干个横隔板,横隔板的边沿分别与钢梁顶板、钢梁腹板、钢梁底板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沿横向桥面方向相邻的两个钢混组合梁上的钢梁腹板采用横联结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联结构为工字型钢断面结构,所述横联结构包括横联底板、横联顶板和连接在横联底板与横联顶板之间的横联腹板,横联腹板设置有两端分别连接横联底板与横联顶板的横联加强肋,预制钢梁上的钢梁腹板设有朝向横联结构延伸分布的连接板,横联腹板与连接板之间采取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预制钢梁的两端设有与钢梁顶板连接的闭口断面顶板,闭口断面顶板、两个钢梁顶板、两个钢梁腹板和钢梁底板共同形成闭口形式断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厚度为渐变高度设置,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在与钢梁顶板连接的部位具有最大的桥面板厚度,所述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中间部位具有最小的桥面板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桥面连续结构和所述横向湿接缝结构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槽口和所述拼接缝均设有伸出的预留钢筋,位于纵向桥面连续结构中的钢筋与位于横向湿接缝结构中的钢筋采用搭接方式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包括沿横向桥面平行分布的钢混组合梁,每个钢混组合梁包括预制钢梁和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预制钢梁包括钢梁底板、对称固定在钢梁底板两侧上方的钢梁腹板、两个钢梁顶板,钢梁顶板的上表面采用栓钉与预制混凝土桥面板连接,钢梁顶板的下表面与同一侧的钢梁腹板的上部固定连接;预制混凝土桥面板在沿纵向桥面的两端设有用于成型纵向桥面连续结构的预留槽口,沿横向桥面方向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桥面板之间设有用于成型横向湿接缝结构的拼接缝。本技术实现与预制混凝土小箱梁的统一,确保桥梁上部结构的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及快速化施工,节省了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民,乐小刚,童凯旻,刘兵,胡会勇,张松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