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72046发布日期:2023-09-16 15:57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


背景技术:

1、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内排水需求,在区间隧道最低点通常设置“外挂式”泵房。“外挂式”泵房通常采用“冷冻法”施工,风险系数高、施工工期长、工程造价高。因此,多个城市尝试取消“外挂式”泵房,改为在轨道结构内部设置“内置式”泵房。

2、内置式泵房在道床结构内设置潜水泵,需要在道床中部开槽,水泵附带的各种管线需要在道床中开槽和打孔,这些措施均对道床结构造成了削弱,影响着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并且若环境振动预测超标量较大,也在保证道床结构安全的原则下采用减振扣件整体道床,存在不能满足减振需求的问题,因此现需要一种既能够保证轨道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又能满足减振需求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包括:基底混凝土、浮置板、隔振器和轨道,所述基底混凝土设置在隧道底部;所述浮置板设置有至少两组,每组所述浮置板均设置在所述基底混凝土正上方,每组所述浮置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隔振器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隔振器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隔振器的底部与所述基底混凝土固定相连;所述轨道通过扣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浮置板上。

3、可选地,所述基底混凝土内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横隔墙,所述横隔墙设置有至少两道,每道所述横隔墙相互平行设置,所有所述横隔墙均与隧道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横隔墙与所述基底混凝土固定相连。

4、可选地,所述横隔墙与所述隧道底部之间设置有防水涂层。

5、可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内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

6、可选地,所述隧道底部设置有预埋螺栓,所述基底混凝土通过所述预埋螺栓与所述隧道固定相连。

7、可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调高结构,所述调高结构的底部与所述隔振器固定相连,所述调高结构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上顶面固定相连,所述调高结构包括调节螺母和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调节螺栓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调节螺栓的上顶面固定设置在所述浮置板上,所述调节螺栓的下底面与所述调节螺母相啮合,所述调节螺母的底部与所述隔振器固定相连。

8、可选地,所述横隔墙底部设置有排水洞,所述排水洞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凹槽相连接。

9、可选地,所述浮置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浮置板的两端的第三凹槽相互配合设置。

10、可选地,相邻两组所述浮置板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排水管,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排水管的宽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在满足内置式泵房排水要求的同时满足轨道减振的要求,其中采用预制钢弹簧浮置板,提高了道床结构强度,保证铺设质量,并且在道床基底设置横隔墙,并利用盾构管片的预埋槽道安装长螺栓伸入基底,增加道床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采用真空排水方法,增加了集水坑有效深度,减小内置式泵房区段长度。

13、本实用新型还在预制浮置板内两侧设有隔振器,组成减振轨道结构,灵活配合内置式泵房前后减振地段,保障预制浮置板的稳定性,使其满足减振需求。

1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混凝土(2)内设置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内设置有横隔墙(17),所述横隔墙(17)设置有至少两道,每道所述横隔墙(17)相互平行设置,所有所述横隔墙(17)均与隧道(1)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横隔墙(17)与所述基底混凝土(2)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墙(17)与所述隧道(1)底部之间设置有防水涂层(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1)内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底部设置有预埋螺栓(9),所述基底混凝土(2)通过所述预埋螺栓(9)与所述隧道(1)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7)内设置有调高结构(10),所述调高结构(10)的底部与所述隔振器(4)固定相连,所述调高结构(1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7)上顶面固定相连,所述调高结构(10)包括调节螺母(12)和调节螺栓(13),所述调节螺母(12)和所述调节螺栓(13)上均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调节螺栓(13)的上顶面固定设置在所述浮置板(3)上,所述调节螺栓(13)的下底面与所述调节螺母(12)相啮合,所述调节螺母(12)的底部与所述隔振器(4)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隔墙(17)底部设置有排水洞(14),所述排水洞(1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二凹槽(11)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凹槽(15),所述浮置板(3)的两端的第三凹槽(15)相互配合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浮置板(3)之间设置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排水管(16),所述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排水管(16)的宽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包括:基底混凝土、浮置板、隔振器和轨道,所述基底混凝土设置在隧道底部;所述浮置板设置有至少两组,每组所述浮置板均设置在所述基底混凝土正上方,每组所述浮置板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所述隔振器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隔振器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隔振器的底部与所述基底混凝土固定相连;所述轨道通过扣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浮置板上,本技术通过设置泵房地段减振浮置板道床在满足内置式泵房排水要求的同时满足轨道减振的要求,其中采用预制钢弹簧浮置板,提高了道床结构强度,保证铺设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宋天昊,裴爱华,李俊玺,叶军,刘雪锋,李敏,陈文,谷呈朋,杨松,丁静波,禹雷,郭骁,黄慧超,吴凯伟,刘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