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23976发布日期:2023-10-14 15:0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尤其涉及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


背景技术:

1、在水域较宽的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搭设临时钢栈桥距离长,造价高,施工繁琐,因此常常采用浮桥来进行桥梁下部结构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但由于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所用的固定平台设计远高于水位且固定不动,而浮桥则随着水位的变化而起伏不定,若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混凝土泵管便会因为浮桥的高程变化而破坏,进而导致混凝土无法泵送,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亟需一种可以适应水位变化的装置来解决该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滑动坡道另一端连接有浮桥,滑动坡道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混凝土泵管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顶部,另一端与浮桥连接,河床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浮桥两侧分别与锚锭连接;浮桥包括两组贝雷梁,贝雷梁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贝雷梁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顶部连接有桥面板,混凝土泵管固定于桥面板顶部。

3、进一步的,滑动坡道包括两道坡道梁,坡道梁顶部连接有坡道板,坡道梁一端通过上绞座与固定平台连接,桥面板顶部安装有两道滑轨,坡道梁另一端通过下绞座与滑轨连接。

4、进一步的,混凝土泵管通过若干卡箍分别与固定平台和桥面板连接。

5、进一步的,混凝土泵管设有柔性泵管,柔性泵管设于固定平台和滑动坡道连接处顶部与滑动坡道和浮桥连接处顶部。

6、进一步的,上绞座包括法兰板,法兰板一侧与固定平台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道耳板一,耳板一位于坡道梁两侧,耳板一与坡道梁通过螺栓一连接。

7、进一步的,下绞座包括两道耳板二,耳板二位于坡道梁和滑轨两侧,耳板二与坡道梁通过螺栓二连接,耳板二底部连接有两个销轴,销轴外侧套设有滑轮,滑轮与滑轨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浮箱两侧分别通过钢丝绳与锚锭连接。

9、进一步的,滑轨两侧中间位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圆弧面半径大于滑轮半径。

10、进一步的,耳板一与耳板二均设有光孔,光孔内分别穿设螺栓一和螺栓二。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根据水位变动而自动调坡度,避免混凝土泵管发生破坏;适用性广,浮桥不仅适用于混凝土泵送,也可在人行桥或其他轻型荷载状况下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平台(1),固定平台(1)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8),滑动坡道(8)另一端连接有浮桥(2),滑动坡道(8)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7),混凝土泵管(7)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1)顶部,另一端与浮桥(2)连接,河床(6)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3),浮桥(2)两侧分别与锚锭(3)连接;浮桥(2)包括两组贝雷梁(22),贝雷梁(22)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21),贝雷梁(22)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23),横向分配梁(23)顶部连接有桥面板(24),混凝土泵管(7)固定于桥面板(24)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滑动坡道(8)包括两道坡道梁(81),坡道梁(81)顶部连接有坡道板(82),坡道梁(81)一端通过上绞座(83)与固定平台(1)连接,桥面板(24)顶部安装有两道滑轨(85),坡道梁(81)另一端通过下绞座(84)与滑轨(8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泵管(7)通过若干卡箍(72)分别与固定平台(1)和桥面板(2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泵管(7)设有柔性泵管(71),柔性泵管(71)设于固定平台(1)和滑动坡道(8)连接处顶部与滑动坡道(8)和浮桥(2)连接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上绞座(83)包括法兰板(833),法兰板(833)一侧与固定平台(1)连接,另一侧连接有两道耳板一(831),耳板一(831)位于坡道梁(81)两侧,耳板一(831)与坡道梁(81)通过螺栓一(83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下绞座(84)包括两道耳板二(841),耳板二(841)位于坡道梁(81)和滑轨(85)两侧,耳板二(841)与坡道梁(81)通过螺栓二(842)连接,耳板二(841)底部连接有两个销轴(844),销轴(844)外侧套设有滑轮(843),滑轮(843)与滑轨(85)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浮箱(21)两侧分别通过钢丝绳(4)与锚锭(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滑轨(85)两侧中间位置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圆弧面半径大于滑轮(843)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其特征在于,耳板一(831)与耳板二(841)均设有光孔,光孔内分别穿设螺栓一(832)和螺栓二(84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是一种适应水位变化的混凝土泵送浮桥,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一侧连接有滑动坡道,滑动坡道另一端连接有浮桥,滑动坡道顶面安装有混凝土泵管,混凝土泵管一端安装于固定平台顶部,另一端与浮桥连接,河床上下游安装均有锚锭,浮桥两侧分别与锚锭连接;浮桥包括两组贝雷梁,贝雷梁底部两端均连接有浮箱,贝雷梁下弦杆顶部连接有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顶部连接有桥面板,混凝土泵管固定于桥面板顶部。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拆卸方便快捷;可根据水位变动而自动调坡度,避免混凝土泵管发生破坏;适用性广,浮桥不仅适用于混凝土泵送,也可在人行桥或其他轻型荷载状况下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蔡送宝,刘晓敏,周俊龙,谢朋林,邑强,李晓磊,白万帅,路景皓,孙承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