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洒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7125发布日期:2023-12-29 20:4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施工洒水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施工洒水机构。


背景技术:

1、混凝土浇铸过程中会需要以模具来进行浇铸并待其塑化,并且在其冷却过后需要定期的对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从而能够提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成型质量。

2、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452017a的“一种基础结构混凝土施工均匀洒水机构”,其所描述的主要是通过水流经过滤套和低空排出,使得水流缓慢滴灌在混凝土养护路面上,同时通过复位弹簧使得清理杆与滴孔之间滑动,有效防止混凝土泥沙堵塞滴孔,同时更加节约水源,有效防止水流喷洒在其他物体上,进而提升养护效率及其质量,在此过程中,由于压板受到混凝土路面挤压后会堵住滴孔,导致位于底侧的滴孔出水效率不好。

3、因此提出一种施工洒水机构,以便解决在此过程中,由于压板受到混凝土路面挤压后会堵住滴孔,导致位于底侧的滴孔出水效率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底侧滴孔出水效率不好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施工洒水机构。

2、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包括条形水箱,所述条形水箱上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条形水箱远离扶手一端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衔接套,所述衔接套内固定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水槽,所述分水槽上端均匀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两个所述衔接套之间转动连接有接触辊,所述接触辊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衔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毛刷辊。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毛刷辊与接触辊接触,所述衔接板位于毛刷辊上侧固定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上均匀开设有梳理槽,所述挡杆与毛刷辊接触,通过设置挡杆及梳理槽能够对毛刷辊进行清理,提升毛刷辊的清理效果。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辊内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均匀设置有分叉,通过设置挡板及分叉,能够降低水的溢出效率,降低水体消耗,提升养护效率。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辊上均匀固定连接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呈弧形结构,通过设置条形凸起能够阻挡混凝土上的碎屑接触第一通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辊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由橡胶材质构成,通过垫块能够降低接触辊接触混凝土路面的磨损。

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接触辊上侧安装毛刷辊对接触辊进行清理,并通过挡杆及梳理槽降低毛刷辊上附着的灰尘,再通过条形凸起及垫块,能够减少第一通孔与混凝土道路直接接触,解决压板与滴孔接触导致的底侧滴孔出水效率不好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包括条形水箱(1),所述条形水箱(1)上侧固定连接有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水箱(1)远离扶手(2)一端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3),所述衔接板(3)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衔接套(5),所述衔接套(5)内固定连接有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水槽(7),所述分水槽(7)上端均匀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8),两个所述衔接套(5)之间转动连接有接触辊(6),所述接触辊(6)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衔接板(3)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4)且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毛刷辊(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辊(15)与接触辊(6)接触,所述衔接板(3)位于毛刷辊(15)上侧固定连接有挡杆(16),所述挡杆(16)上均匀开设有梳理槽,所述挡杆(16)与毛刷辊(15)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辊(6)内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上均匀设置有分叉(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辊(6)上均匀固定连接有条形凸起(12),所述条形凸起(12)呈弧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辊(6)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垫块(13),所述垫块(13)由橡胶材质构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洒水机构,包括条形水箱,条形水箱上侧固定连接有扶手,条形水箱远离扶手一端相互远离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衔接板,衔接板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衔接套,衔接套内固定连接有导水管,导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分水槽,分水槽上端均匀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两个衔接套之间转动连接有接触辊,接触辊上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衔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毛刷辊,本技术通过在接触辊上侧安装毛刷辊对接触辊进行清理,并通过挡杆及梳理槽降低毛刷辊上附着的灰尘,再通过条形凸起及垫块,能够减少第一通孔与混凝土道路直接接触,解决压板与滴孔接触导致的底侧滴孔出水效率不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胡洋,张海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哈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