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9467发布日期:2024-02-26 17:0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桥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部支撑结构、桥梁。


背景技术:

1、目前,中小跨径桥梁布设通常服从路线总体走向,而路线与被交河流或道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斜交。若采用桥梁正交(盖梁与上部预制结构的路线走向垂直)布设跨越河流,会导致河道内墩柱错乱,同时墩柱会增大阻水率,对被交河流影响较大,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桥型方案的成立。

2、因此,通常在路线斜交跨越河流或地方道路时,桥梁不可避免会采用斜交的方式,使桥墩上部的盖梁与上部预制结构的路线走向呈一个斜夹角,使桥墩布设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而斜交桥梁从设计、施工及受力上均较正交桥梁复杂,且不利于标准化,且一般斜交桥梁设计时斜交角度均控制在45°以内,当斜交角度超过45°时,斜交桥梁布设方案不再适用。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结构以实现桥梁斜交跨越河流或地方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利用于施工、利于标准化、对被交河流道路影响小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2、一种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包括桥墩与位于所述桥墩上方的异型盖梁,所述异型盖梁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位于所述桥墩上方且直接与所述桥墩相连,所述第二传力梁体与第一支撑梁体相连并用于承受上部梁结构的荷载。

3、上述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均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中部相交。

4、上述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梁体的两端下方均设有桥墩,相邻所述桥墩之间设有系梁。上述系梁可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5、上述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梁体的两端下方均设有桥墩,且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相交部位的下方也设有桥墩,相邻所述桥墩之间设有系梁。

6、上述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力梁体两端设有侧向挡块。

7、作为一个总的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包括上部梁结构和上述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所述上部梁结构与所述河流/道路的走向保持斜交,所述第一支撑梁体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河流/道路的走向保持相同,所述上部梁结构通过多个支座正交设于所述第二传力梁体上。

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的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预制上部梁结构;

10、s2:施工桥墩;

11、s3:在所述桥墩上搭设用于施工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的支架与安装模板,绑扎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内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养护、脱模即得到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

12、s4:在所述第二传力梁体上设置支座,架设所述上部梁结构,即完成施工。

13、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包括实现桥梁正交布置的异形盖梁、传递上构荷载的桥墩、增加横向整体稳定性的系梁、将荷载传递给地基的桩基础。其中异形盖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平行于河流或被交路方向的第一支撑梁体,另一部分为沿桥梁路线垂直方向承载上构正交预制结构的第一传力梁体,两者连为一体,共同浇筑。正交布置预制梁通过支座与异形盖梁连接,根据地形确定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的夹角。

14、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通过异型盖梁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两者协同作用,一方面可使上部梁结构与盖梁保持正交,可以解决斜交桥梁在设计、施工及受力上均较正交桥梁复杂,且不利于标准化这一难题,无需采用传统的斜交桥型方式。另一方面又具备传统斜交桥梁的优势,桥墩布设方向与水流或道路方向一致,避免桥墩对河流或道路的影响。

15、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该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施工要求,且具有受力明确合理、设计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对被交河流道、路影响小的特点。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以及采用上述下部支撑结构的桥梁,能较好适应地形,满足桥梁路线与相交河流及道路不同交叉角度下实现桥梁正交布置,避免采用设计施工均较复杂的斜交桥梁,同时又具备斜交桥梁的优势,有利于推进桥梁设计施工标准化,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耐久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2)与位于所述桥墩(2)上方的异型盖梁,所述异型盖梁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体(1)与第二传力梁体(5),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位于所述桥墩(2)上方且直接与所述桥墩(2)相连,所述第二传力梁体(5)与第一支撑梁体(1)相连并用于承受上部梁结构的荷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与第二传力梁体(5)为一体成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与第二传力梁体(5)均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中部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的两端下方均设有桥墩(2),相邻所述桥墩(2)之间设有系梁(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的两端下方均设有桥墩(2),且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与第二传力梁体(5)相交部位的下方也设有桥墩(2),相邻所述桥墩(2)之间设有系梁(3)。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力梁体(5)两端设有侧向挡块(6)。

6.一种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梁结构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所述上部梁结构与所述河流/道路的走向保持斜交,所述第一支撑梁体(1)的设置方向与所述河流/道路的走向保持相同,所述上部梁结构通过多个支座(7)正交设于所述第二传力梁体(5)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异形盖梁的下部支撑结构,包括桥墩与位于所述桥墩上方的异型盖梁,所述异型盖梁包括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支撑梁体与第二传力梁体,所述第一支撑梁体位于所述桥墩上方且直接与所述桥墩相连,所述第二传力梁体与第一支撑梁体相连并用于承受上部梁结构的荷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斜交跨越河流/道路的桥梁。本技术能较好适应地形,满足桥梁路线与相交河流及道路不同交叉角度下实现桥梁正交布置,避免采用设计施工均较复杂的斜交桥梁,同时又具备斜交桥梁的优势,有利于推进桥梁设计施工标准化,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投资,提高桥梁结构全寿命周期耐久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庭,李大,戴小冬,胡琼,刘新奇,龙光,宋智,彭小明,刘文,李金光,胡美韵,刘特,曾佳,雷佶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