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3592发布日期:2023-12-30 10:13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轨换轨领域,具体是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1、换轨作业是铁路大修施工极其常见的操作,目前换轨过程是将新轨放在旧轨旁边的石渣上,由于换轨作业人员数量多,很容易造成钢轨的胀线侵线,导致待换轨侵入主轨的区域内,而且待换轨与主轨之间缺乏有效的绝缘防护措施,使得换轨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时刻对待换轨的位置进行关注及调整,防止钢轨侵线且要保持绝缘,导致换轨作业时间长,效率低,安全性差,加大了换轨作业的工作量,给铁路大修施工造成了很大的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它能有效解决现有换轨方式存在的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提高待换轨与主轨之间相对位置的牢固性,降低换轨作业的工作量,保证换轨的效率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包括与主轨连接的杆体和用于放置待换轨的支撑槽,所述杆体上设有与主轨两侧卡接的铁卡,所述铁卡的一侧设有限位件,所述杆体与支撑槽之间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外侧设有固定套,所述杆体或支撑槽的端部与绝缘套之间设有调距杆。

4、进一步的,所述调距杆的一端与杆体或者支撑槽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距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绝缘套的内部。

5、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套与固定套之间还设有绝缘夹层。

6、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槽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u型一侧的顶部连接有弯头,所述绝缘套沿水平设置,所述弯头与绝缘套的一端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弯头与支撑槽一体成型的连接,所述支撑槽的宽度大于待换轨的宽度。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为螺母,所述铁卡上设有与主轨底部两侧卡接的卡槽,所述杆体穿过铁卡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9、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0、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与主轨连接的杆体和用于放置待换轨的支撑槽,在杆体和支撑槽之间设置绝缘套,绝缘套的外部设置固定套,杆体通过铁卡及限位件保持与主轨的连接固定,这样的结构在换轨作业时,将待换轨放置在支撑槽内,使得支撑槽对待换轨的位置进行限制,支撑槽在绝缘套及杆体的连接下保持与主轨相对稳固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得待换轨不会发生胀线侵线的情况,保证了待换轨与主轨之间的安全性,降低了换轨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换轨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11、2、在杆体或者支撑槽的端部与绝缘套之间设置调距杆,用于对支撑槽相对主轨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将待换轨放置在不同轨距要求的主轨附近,使得待换轨的位置保持不同轨道换轨作业的距离和绝缘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对不同轨道进行换轨作业的适应性,提高本结构的应用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包括与主轨(1)连接的杆体(2)和用于放置待换轨(3)的支撑槽(4),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2)上设有与主轨(1)两侧卡接的铁卡(5),所述铁卡(5)的一侧设有限位件,所述杆体(2)与支撑槽(4)之间设有绝缘套(6),所述绝缘套(6)的外侧设有固定套(7),所述杆体(2)或支撑槽(4)的端部与绝缘套(6)之间设有调距杆(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距杆(8)的一端与杆体(2)或者支撑槽(4)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调距杆(8)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在绝缘套(6)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6)与固定套(7)之间还设有绝缘夹层(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槽(4)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u型一侧的顶部连接有弯头(10),所述绝缘套(6)沿水平设置,所述弯头(10)与绝缘套(6)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头(10)与支撑槽(4)一体成型的连接,所述支撑槽(4)的宽度大于待换轨(3)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螺母(11),所述铁卡(5)上设有与主轨(1)底部两侧卡接的卡槽(12),所述杆体(2)穿过铁卡(5)后与螺母(11)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换轨用的绝缘防胀支撑结构,主要涉及钢轨换轨领域。包括与主轨连接的杆体和用于放置待换轨的支撑槽,所述杆体上设有与主轨两侧卡接的铁卡,所述铁卡的一侧设有限位件,所述杆体与支撑槽之间设有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外侧设有固定套,所述杆体或支撑槽的端部与绝缘套之间设有调距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有效解决现有换轨方式存在的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提高待换轨与主轨之间相对位置的牢固性,降低换轨作业的工作量,保证换轨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旗,刘兆存,吴士刚,董小峰,徐召民,徐长渝,尹欣洁,崔燕,何世伟,潘竹青,房俊强,温遂岭,李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淄博济铁工务轨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