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3835发布日期:2024-01-16 11: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1、路基作为道路的主要承载结构,是连接路面结构与地基的主要纽带,要求其具有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等特性才能保证道路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车辆荷载的长期作用下不至于短期内产生破坏,从而达到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稳定性。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气候及环境相差很大,因此路基填料也各式各样,早期绝大多数路基填料选择为工程所在地就近开采,但最近几年国家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态的保护也越来越严。因此选择一种环保经济、对环境破坏小,质量高的道路路基填筑材料刻不容缓。

2、湖州作为长三角地区为冲积平原地貌,区别于其他长三角城市地质,根据对苏州、嘉兴、杭州、上海、南京、宁波等城市的工程地质调研,湖州平原地区存在深厚的软土层,承载力低,压缩模量小,地下水位高,一般淤泥质粘土厚度在5~30m,局部超过30m,甚至达到40m。在该地区进行工程项目建设较其他地区需要花费更大的工程造价,且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对道路工程这种下部工程造价占主体的建设项目影响更大,在两山理论提出之前,湖州地区道路路基填筑材料以宕渣为主,宕渣为一种石料占80%以上的、需在山区开采的已石为主的土石混合料。但由于当下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宕渣的开采极大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政方针有相悖之处,因此急需采用一种绿色环保、造价合适、取料方便的材料来替代宕渣。

3、目前江苏及浙江部分地区均已采用灰土路基,但由于湖州地区地下水位高,地址条件极差,已建成的灰土路基道路经常有路基破损、沉陷,路面开裂等现象产生,使用寿命大大小于预期,经常是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且灰土路基在湖州一致得不到大力推广,地下水位对灰土路基的侵蚀、水解更加严重,降低了软土地区路基的承载力,从而导致路基的强度下降,道路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通过在级配碎石层上方设置反滤土工布,配合在反滤土工布上方设置粘土层,实现隔离地下水进而加强路基强度的功能,解决了灰土路基道路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常有路基破损、沉陷,路面开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包括:

4、路面结构;

5、灰土层,设置在所述路面结构的下方;

6、粘土层,设置在所述灰土层的下方;

7、第一反滤土工布,设置在所述粘土层的下方;以及

8、级配碎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滤土工布的下方。

9、优选的,所述灰土层呈阶梯状。

10、优选的,所述灰土层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粘土外包层。

11、优选的,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底面边缘两侧设置有边沟。

12、优选的,还包括:

13、若干个水泥土搅拌桩,均匀设置在所述级配碎石层的下方。

14、优选的,还包括:

15、绿化带,设置在所述路面结构的中部。

16、优选的,所述绿化带的两侧表面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防渗土工布的外表面设置有沥青抹面层。

17、优选的,所述绿化带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反滤土工布。

18、优选的,所述绿化带下方设置渗沟,所述渗沟内设置有水管,所述渗沟旁侧设置有横向管,所述横向管的出水口紧靠设置有雨水井。

19、优选的,所述渗沟和所述雨水井之间设置有密封层,且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横向管与所述路面结构之间。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本实用新型通过级配碎石层的设置切断了地下水通过毛细水上升影响路基强度的通道,且在级配碎石层上方设设置反滤土工布和粘土层,并结合灰土层的两侧通过粘土外包层进行密封,将地下水与路基隔完全离开来,降低了地下水对路基侵蚀和水解的程度,从而增加路基的强度,即提高了路基的质量,延长了路基的使用寿命,且级配碎石的造价成本低,施工也方便。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道路进行了相对应的路基设计,对于需要严格控制道路沉降的路段,增加水泥土搅拌桩以增加路基强度防止沉降,对于设置有中央分隔带或侧分隔带路幅的道路采用在路面结构中部增加绿化带,解决了地形问题对路基的影响,可以提供多种选择,方便施工。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路基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层呈阶梯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灰土层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粘土外包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底面边缘两侧设置有边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水泥土搅拌桩,均匀设置在所述级配碎石层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绿化带,设置在所述路面结构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的两侧表面设置有防渗土工布,所述防渗土工布的外表面设置有沥青抹面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反滤土工布。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下方设置渗沟,所述渗沟内设置有水管,所述渗沟旁侧设置有横向管,所述横向管的出水口紧靠设置有雨水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沟和所述雨水井之间设置有密封层,且所述密封层设置在所述横向管与所述路面结构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包括:路面结构;灰土层,设置在所述路面结构的下方;粘土层,设置在所述灰土层的下方;第一反滤土工布,设置在所述粘土层的下方;以及级配碎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反滤土工布的下方;所述灰土层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粘土外包层;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底面边缘两侧设置有边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路基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和成本低等优点的软土地区灰土路基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泉,袁兴东,孙阳,何晓静,高家伟,黄伟,储杰,许晨阳,胡亚萍,王旭霞,张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1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