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45386发布日期:2024-01-23 10:2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梁建筑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桥梁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桥梁建筑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承重能力强,其特点是强大的承受荷载能力,相比其他类型的桥梁,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承重能力更高,能够承受大型车辆和重型货物的高负荷。2、美观性能好,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拱型几何结构美观大方,桥面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造型的设计,与环境融合性强。3、适应性好,下承式拱桥的建造适应性强,可以在大江大河、山谷和城市等不同地形和不同环境中进行建造,使用范围广泛。4、安全性好,下承式拱桥在建造过程中对材料和建造质量要求高,可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长寿命,由于下承式拱桥结构坚固,外形美观,具有较长使用寿命,经济效益好。

2、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扣塔和整体桥身的稳定性,往往会采用在钢拱座上加装交叉索的方式进行巩固加强,桥梁建筑中通常会采用钢绞线来作为交叉索。

3、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桥的重力作用,交叉索会出现张力不足的情况,影响桥梁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交叉索的张拉程度进行调节,本申请提供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钢拱座上的连接耳板、设置在所述连接耳板上的固定机构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的用于张拉交叉索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移动钢锚梁、夹紧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移动钢锚梁设置在交叉索上且靠近所述连接耳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槽,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弧形夹紧块,两个所述弧形夹紧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贯穿槽中且用于夹紧交叉索,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且与所述移动钢锚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用于带动交叉索移动。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交叉索的张拉时,先将弧形夹紧块插到贯穿槽中,弧形夹紧块将交叉索夹紧,然后动力组件带动移动钢锚梁移动,移动钢锚梁带动弧形夹紧块滑动,进而带动交叉索滑动,对交叉索进行张拉。

5、可选的,所述弧形夹紧块内部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卡齿。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齿的设置增大了交叉索和弧形夹紧块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了在张拉时交叉索滑移的概率。

7、可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千斤顶与所述移动钢锚梁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交叉索的张拉时,千斤顶启动,千斤顶带动移动钢锚梁移动,移动钢锚梁带动弧形夹紧块滑动,进而带动交叉索滑动,对交叉索进行张拉。

9、可选的,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设置在所述千斤顶上,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移动钢锚梁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垫片的设置使得千斤顶的推力进行分散,降低了因千斤顶对于移动钢锚梁接触面积过小而造成的移动钢锚梁局部形变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移动钢锚梁上设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压紧环和驱动件,所述压紧环滑动设置在交叉索上且与所述弧形夹紧块抵接,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移动钢锚梁上且与所述压紧环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压紧环移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提高弧形夹紧块对交叉索夹紧的稳固性,需要尽可能的将弧形夹紧块插入到贯穿槽中,当进行弧形夹紧块的夹紧时,驱动件带动压紧环移动,压紧环带动弧形夹紧块插紧在贯穿槽中。

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和连接杆,所述气缸设置在所述移动钢锚梁靠近所述压紧环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气缸的活塞轴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压紧环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压紧环的移动时气缸启动,气缸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带动压紧环运动,进而实现压紧环的移动。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钢锚梁、支撑反力梁、第一连接丝杠和两个第一固定螺母,所述固定钢锚梁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耳板上,所述支撑反力梁滑动设置在交叉索上且与所述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丝杠依次穿过所述固定钢锚梁、所述移动钢锚梁和所述支撑反力梁将三者连接在一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丝杠的两端。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钢锚梁和支撑反力梁的设置为千斤顶张拉交叉索提供了底座,进而使得张拉过程顺利进行。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一垫片,两个所述第一垫片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丝杠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垫片分别与所述固定钢锚梁和所述支撑反力梁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垫片的设置增大了两个第一固定螺母与固定钢锚梁和支撑反力梁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因拉力过大而造成第一固定螺母损坏的概率。

19、可选的,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丝杠和两个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二连接丝杠依次转过所述移动钢锚梁和所述固定钢锚梁,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母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丝杠的两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交叉索张拉完成后,调节靠近移动钢锚梁的第二固定螺母至再次与移动钢锚梁抵接,进而使得移动钢锚梁再次固定。

21、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2、1.实现了交叉索的可调节,提高了整个桥梁系统的稳定性;

23、2.提高了张拉过程中对交叉索夹持的稳定性,降低了交叉索滑移的概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钢拱座上的连接耳板(300)、设置在所述连接耳板(300)上的固定机构(100)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100)上的用于张拉交叉索(400)的调节机构(200),所述调节机构(200)包括移动钢锚梁(210)、夹紧组件(220)和动力组件(240),所述移动钢锚梁(210)设置在交叉索(400)上且靠近所述连接耳板(300)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槽(211),所述夹紧组件(220)包括两个弧形夹紧块(221),两个所述弧形夹紧块(221)滑动设置在所述贯穿槽(211)中且用于夹紧交叉索(400),所述动力组件(240)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100)上且与所述移动钢锚梁(210)连接,所述动力组件(240)用于带动交叉索(400)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紧块(221)内部的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多个卡齿(2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40)包括千斤顶(241),所述千斤顶(241)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100)上,所述千斤顶(241)与所述移动钢锚梁(2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240)还包括第二垫片(242),所述第二垫片(242)设置在所述千斤顶(241)上,所述第二垫片(242)与所述移动钢锚梁(210)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钢锚梁(210)上设置有紧固组件(230),所述紧固组件(230)包括压紧环(231)和驱动件(232),所述压紧环(231)滑动设置在交叉索(400)上且与所述弧形夹紧块(221)抵接,所述驱动件(232)设置在所述移动钢锚梁(210)上且与所述压紧环(231)连接,所述驱动件(232)用于带动所述压紧环(231)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232)包括气缸(2321)和连接杆(2322),所述气缸(2321)设置在所述移动钢锚梁(210)靠近所述压紧环(231)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2322)设置在所述气缸(2321)的活塞轴上,所述连接杆(2322)与所述压紧环(2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00)包括固定钢锚梁(110)、支撑反力梁(120)、第一连接丝杠(130)和两个第一固定螺母(140),所述固定钢锚梁(110)转动设置在所述连接耳板(300)上,所述支撑反力梁(120)滑动设置在交叉索(400)上且与所述千斤顶(24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丝杠(130)依次穿过所述固定机构(100)、所述移动钢锚梁(210)和所述支撑反力梁(120)将三者连接在一块,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螺母(140)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丝杠(130)的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00)还包括两个第一垫片(150),两个所述第一垫片(150)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丝杠(130)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垫片(150)分别与所述固定钢锚梁(110)和所述支撑反力梁(120)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200)还包括连接组件(250),所述连接组件(250)包括第二连接丝杠(251)和两个第二固定螺母(252),所述第二连接丝杠(251)依次转过所述移动钢锚梁(210)和所述固定钢锚梁(110),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螺母(252)分别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丝杠(251)的两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桥梁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交叉索张拉调节结构,其包括设置在钢拱座上的连接耳板、设置在所述连接耳板上的固定机构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的用于张拉交叉索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移动钢锚梁、夹紧组件和动力组件,所述移动钢锚梁设置在交叉索上且靠近所述连接耳板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槽,所述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弧形夹紧块,两个所述弧形夹紧块滑动设置在所述贯穿槽中且用于夹紧交叉索,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且与所述移动钢锚梁连接,所述动力组件用于带动交叉索移动。本申请具有实现交叉索的可调节,提高了整个桥梁系统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汶朋,张涛,陈平达,李阳,宁召兄,郭志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2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