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具体为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
背景技术:
1、桥梁支座是桥梁施工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桥梁的使用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桥梁支座中通常设置有转铰结构,使桥梁能够实现一定的滑移和转动。现有的转铰结构中通常是在两个结构件之间设置摩擦副,摩擦副采用的是四氟乙烯滑片结构,这种转铰结构中,需要在转铰支座的安装面上设置用于安装四氟乙烯滑片的凹槽结构,由于转铰支座的安装面通常为凹球面,因此要在安装面上加工出用于安装四氟乙烯滑片的凹槽结构难度较大,且无法保证凹槽的加工精度,导致难以桥梁支座中转铰结构的使用性能。
2、传统加工方法局限在于:大面积凹面上加工小凹槽,凹槽又要求在同一个圆心上,加工难度大,质量难以保障;并且,加工件尺寸大了无法加工(西南地区最大只能加工到2.8米),设备要求高(要求5轴数控加工设备),加工周期长。
3、因此,特提供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对大尺寸加工件进行加工,实现更大直径的球铰的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包括转铰支座,还包括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第二四氟乙烯滑片和钢锲块,所述转铰支座由上球铰通过销轴与下球铰相互配合组成,位于所述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上沿其径向方向依次开设有数个凹槽,且数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分别嵌置有一个钢锲块,且钢锲块内嵌置有第一四氟乙烯滑片;
4、所述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上沿其径向方向依次设置有若干个混凝土振捣孔,且若干个所述混凝土振捣孔上一一对应分别嵌置有一个第二四氟乙烯滑片。
5、优选地,每个所述钢锲块的顶面均与下球铰的内球面处于同一球面上;每个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顶面均高于下球铰的内球面,且每个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顶面均处于与上球铰外球面半径尺寸相互配合的同一球面,以方便上球铰与下球铰之间相互配合安装成转铰支座。
6、优选地,数个所述凹槽沿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
7、优选地,若干个所述混凝土振捣孔沿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
8、优选地,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尺寸为ф60×20mm;所述第二四氟乙烯滑片的尺寸为ф150×20mm。
9、优选地,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中心、第二四氟乙烯滑片的中心均钻设有小孔,以便装入时排出空气。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该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通过在转铰支座中下球铰的安装面上设置安装槽,该安装面上加工的安装槽,采用普通的回转式数控机床就能实现,加工方便,降低了加工成本,可以实现任意直径大小(目前最大16米)的球铰的加工,且加工精度容易得到保证;整体结构简单,滑片的安装精度能够得到保证,能够很好地保证转铰结构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1.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包括转铰支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第二四氟乙烯滑片和钢锲块,所述转铰支座由上球铰通过销轴与下球铰相互配合组成,位于所述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上沿其径向方向依次开设有数个凹槽,且数个所述凹槽一一对应分别嵌置有一个钢锲块,且钢锲块内嵌置有第一四氟乙烯滑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锲块的顶面均与下球铰的内球面处于同一球面上;每个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顶面均高于下球铰的内球面,且每个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顶面均处于与上球铰外球面半径尺寸相互配合的同一球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凹槽沿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混凝土振捣孔沿下球铰上面的内球面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尺寸为ф60mm×20mm;所述第二四氟乙烯滑片的尺寸为ф150mm×2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支座转铰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氟乙烯滑片的中心、第二四氟乙烯滑片的中心均钻设有小孔,以便装入时排出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