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防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
背景技术:
1、车辆行驶在公路上,对向来车灯光会影响行车视线,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安装道路防眩板可解决对向车灯眩光的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防眩板通常结构较为简单,功能形式较为单一,在强风以及外部荷载作用下极易折断、碎裂,严重降低防眩板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眩装置的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法兰底座,每个法兰底座上安装有一个发电机定子,发电机定子内安装有发电机转子,发电机转子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防眩板。
4、所述的防眩板为螺旋扭转叶片结构,防眩板在风力作用下能够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从而实现发电。
5、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6、所述的防眩板为螺旋扭转三叶片结构。
7、所述的螺旋扭转叶片结构的底部端面与中分截面之间的扭转角度为45°,中分截面与顶部端面之间的扭转角度为45°,所述的中分截面与底部端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中分截面与顶部端面之间的距离。
8、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杆,立杆上通过抱箍连接有支撑钢管,支撑钢管的上部竖向设置
9、所述的支撑钢管的顶部安装有槽钢,槽钢上安装有方管纵梁,方管纵梁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法兰底座。
10、所述的立杆的顶部外侧安装有中央隔离带护栏,抱箍位于中央隔离带护栏下方。
11、所述的支撑钢管的中间部位设置为弯曲部,抱箍与弯曲部相连。
12、所述的发电机定子的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13、所述的方管纵梁上还通过竖杆安装有发光线形诱导标。发光线形诱导标与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ⅰ)本实用新型的防眩板采用螺旋结构,缓解了汽车驶过气流及自然风对防眩板的阻力,减弱了防眩板的平面晃动情况,增强了结构稳定性。
16、(ⅱ)本实用新型的防眩板的叶片采用两级扭转生成,气流流向防眩板叶片沿着螺旋结构盘旋上升,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有效提升发电性能。
17、(ⅲ)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抱箍间距可实现防眩板的高度调节,多个抱箍同时抱紧使结构更为稳定。
18、(ⅳ)本实用新型的方管纵梁为一长梁,其上部可根据需求同时安设多个防眩板,提升结构段内防眩板整体性。
19、(ⅴ)本实用新型不仅可解决对向来车炫光的问题,也实现车辆驶过风能或自然风能的高效利用,有助于推动道路领域节能低碳发展。
1.一种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法兰底座(6),每个法兰底座(6)上安装有一个发电机定子(7),发电机定子(7)内安装有发电机转子(8),发电机转子(8)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竖向设置的防眩板(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眩板(9)为螺旋扭转三叶片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扭转叶片结构的底部端面(901)与中分截面(902)之间的扭转角度为45°,中分截面(902)与顶部端面(903)之间的扭转角度为45°,所述的中分截面(902)与底部端面(901)之间的距离等于中分截面(902)与顶部端面(903)之间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杆(1),立杆(1)上通过抱箍(2)连接有支撑钢管(3),支撑钢管(3)的上部竖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1)的顶部外侧安装有中央隔离带护栏(10),抱箍(2)位于中央隔离带护栏(10)下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钢管(3)的中间部位设置为弯曲部(11),抱箍(2)与弯曲部(11)相连。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电机定子(7)的通过导线(12)与蓄电池(13)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路用多功能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管纵梁(5)上还通过竖杆(14)安装有发光线形诱导标(15),发光线形诱导标(15)与蓄电池(13)通过导线(12)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