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4665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横风导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预挡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横风导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桥梁跨度的不断加大,桥梁的风致效应越来越突出。例如桥梁的塔柱部位,由于大跨度桥梁面临的横风非常大,而塔柱面对横风的面积也相对较大,所以塔柱将会遮挡住一部分的横风。当车辆行驶到塔柱所对应的桥梁位置时,车辆将会因为横风的突然消失而发生侧滑、侧倾等安全问题,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
[0003]加设风障是降低桥面风速、增加桥面行车舒适性、提高桥梁使用功能的主要手段。如中国杭州湾大桥、香港青马大桥、法国米约高架桥等均加设了风障。但是这些风障需要加设在整座桥梁上,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这种方式对大跨越桥梁的建设无疑是很大的一部分成本,并且需要耗费很长的安装时间。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大跨度桥梁加设风障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横风导风装置。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风导风装置,用于车辆在遇到挡风障碍物之前和之后的横风预挡风,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挡风障碍物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的外形呈斜坡状,且第一导风单元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的斜坡从挡风障碍物开始,沿路面延伸方向向远离挡风障碍物的方向,逐渐向下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
[0006]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均由若干间隔排布的挡板组成,所述挡板至少存在一迎风面,所述迎风面与车辆行驶的路面的夹角α >0°,迎风面与路面延伸方向的夹角β < 90°。
[0007]夹角α为60°?100。,夹角β为30°?60°。
[0008]所述挡板的形状为弓形或折弯形,挡板的弓高H为5m?lm。
[0009]相邻挡板平行设置,且相邻挡板之间的间距D为0.5m?2.5m。这样,挡板与挡板之间还可以形成横风通道,使横风在横风通道内经过多次撞击挡板后才穿出横风通道,减小穿出挡板后的横风风力。
[0010]第一导风单元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的斜坡的坡高L为5m,坡角Θ为15°?60。。
[0011]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相对于挡风障碍物呈轴对称设置。
[0012]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靠近挡风障碍物的一侧均与挡风障碍物接触或部分重叠。
[0013]所述挡风障碍物为桥梁上的塔柱,所述路面为桥梁上的路面。
[0014]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插槽,各挡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只需在遮挡横风的挡风障碍物(例如塔柱)附近加设风障,避免了车辆因为横风突然消失而发生侧滑、侧倾的安全问题,成本较低且安装时间短;横风导风装置的斜坡从挡风障碍物开始,沿路面延伸方向向远离挡风障碍物的方向,逐渐向下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从而从挡风障碍物开始逐渐减小遮挡横风的挡板的尺寸,使得横风从挡风障碍物开始随挡板向两边逐渐增大,避免横风在挡风障碍物处突然消失而影响车辆正常行驶;横风导风装置的斜坡尺寸以及挡板的形状尺寸和排列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和塔柱的宽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实现匀风稳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第一种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6是第二种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是第三种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中1、第一导风单元,2、第二导风单元,3、挡板,3-1、迎风面,4、塔柱,5、路面,6、安装支架,H、弓高,D、相邻挡板之间的间距,L、坡高,Θ、坡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8]如图1?3所示,一种横风导风装置,用于车辆在遇到挡风障碍物之前和之后的横风预挡风,本实施例中的挡风障碍物为桥梁上的塔柱4,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包括设置在塔柱4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所述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的外形呈斜坡状,且第一导风单元I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2的斜坡从塔柱4开始,沿路面5延伸方向向远离塔柱4的方向,逐渐向下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5 ;第一导风单元I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2的斜坡的坡高L为5m,坡角Θ为15°?60°。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相同,且相对于塔柱4呈轴对称设置。为了保证塔柱4与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之间没有强烈的横风,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靠近塔柱4的一侧均与塔柱4接触或部分重叠。
[0029]所述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均由若干间隔排布的挡板3组成,如图4?5所示,挡板3为直板。
[0030]如图6?7所示,挡板3的形状为折弯形,折弯的其中一个面向横风的面为迎风面3-1,迎风面3-1与车辆行驶的路面5的夹角α为60°?100°,图中的迎风面3_1与车辆行驶的路面5的夹角α均为90°,即迎风面3-1与车辆行驶的路面5垂直。迎风面3_1与路面5延伸方向的夹角β为30°?60° ο折弯形挡板3的弓高H为Im?5m。相邻挡板3平行设置,且相邻挡板3之间的间距D为0.5m?2.5m。
[0031]挡板3的形状也可以是如图8?9所示的弓形,弓高H为Im?5m。
[0032]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还包括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上设有插槽,各挡板3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0033]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横风导风装置,用于车辆在遇到挡风障碍物之前和之后的横风预挡风,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设置在挡风障碍物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所述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的外形呈斜坡状,且第一导风单元(I)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2)的斜坡从挡风障碍物开始,沿路面(5)延伸方向向远离挡风障碍物的方向,逐渐向下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均由若干间隔排布的挡板(3)组成,所述挡板(3)至少存在一迎风面(3-1),所述迎风面(3-1)与车辆行驶的路面(5)的夹角α >0°,迎风面(3-1)与路面(5)延伸方向的夹角β < 9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夹角α为60°?100°,夹角β为 30° ?60°。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形状为弓形或折弯开多,挡板⑶的弓高H为5η!?lm。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挡板(3)平行设置,且相邻挡板(3)之间的间距D为0.5m?2.5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风单元(I)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2)的斜坡的坡高L为5m,坡角Θ为15°?60°。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相对于挡风障碍物呈轴对称设置。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单元(I)和第二导风单元(2)靠近挡风障碍物的一侧均与挡风障碍物接触或部分重叠。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障碍物为桥梁上的塔柱(4),所述路面(5)为桥梁上的路面。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风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上设有插槽,各挡板(3)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横风导风装置,用于车辆在遇到挡风障碍物之前和之后的横风预挡风,至少包括设置在挡风障碍物两侧的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所述第一导风单元和第二导风单元的外形呈斜坡状,且第一导风单元的斜坡和第二导风单元的斜坡从挡风障碍物开始,沿路面延伸方向向远离挡风障碍物的方向,逐渐向下靠近车辆行驶的路面。本发明的横风导风装置,只需在遮挡横风的挡风障碍物(例如塔柱)附近加设风障,避免了车辆因为横风突然消失而发生侧滑、侧倾的安全问题,成本较低且安装时间短;横风导风装置的斜坡尺寸以及挡板的形状尺寸和排列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的气象条件和塔柱的宽度等因素进行调整,实现匀风稳流的效果。
【IPC分类】E01F7/02, E01D19/00
【公开号】CN104963277
【申请号】CN201510382842
【发明人】蒋超
【申请人】江苏宏远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