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666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开道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开道岔,包括:第一道岔梁、第二道岔梁、活动端固定段、第二连接件、尾轴、枢轴端固定段、多个走行台车、驱动装置、第一连接件和多个底板;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的底部均与多个走行台车固定连接;第一道岔梁的尾端和第二道岔梁的尾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上的枢轴端固定段抵接;连接在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的固定端的走行台车与设置在底板上的尾轴转动连接;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联接;第二道岔梁的活动端与设置在底板上的活动端固定段通过锁定装置固定连接;第二道岔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设置在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接。通过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对开道岔,可以提高轻轨行驶的效率、安全性并节省工程造价。
【专利说明】
_种对开道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单轨交通轨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型对开道岔。
【背景技术】
[0002]轻轨是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相对高差较大,人口密集,道路狭窄,坡多弯急,交通拥挤的城市来说,轻轨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特别是跨座式单轨交通轻轨,更能适应于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
[0003]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以一条轨道梁作为路轨,列车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的交通系统,即通过单根轨道梁来支承、稳定和导向列车的运动。技术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车辆的转向架、轨道梁和线路道岔三方面,走行机理完全不同于钢轮钢轨系统,轨道梁承受较大的扭转荷载。通过上述记载可知,跨座式单轨铁路具有占用空间少,适应地形好,舒适环保等特点;更能适合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城市使用。
[0004]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结构由轨道梁、支柱(包括托梁、基础)与道岔三部分组成,道岔是一种使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车辆段和停车场大量铺设;目前,国内单轨道岔按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关节型道岔和关节可挠型道岔两种。前者道岔转辙时道岔梁形成折线线形;后者道岔转辙时可以使道岔梁近似连续弯成曲线线形。
[0005]国内现有关节型道岔和关节可挠型道岔在接合轻轨轨道时曲线不够圆滑,降低轻轨列车行走的舒适性,甚至还会影响到安全性;即使是关节可挠型道岔也会具有一定的折线结构,影响车辆行驶;并且结构极为复杂,故障率高,速度受限,养护维修的工程量大,使用寿命较短,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开道岔,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轻轨行驶的效率、安全性并节省工程造价。
[000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8]—种对开道岔,该对开道岔包括:第一道岔梁、第二道岔梁、活动端固定段、第二连接件、尾轴、枢轴端固定段、多个走行台车、驱动装置、第一连接件和多个底板;
[0009]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的底部均与多个走行台车固定连接,且所述走行台车均可在底板上移动;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尾端和第二道岔梁的尾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上的枢轴端固定段抵接;连接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的固定端的走行台车与设置在底板上的尾轴转动连接;
[0010]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联接;
[0011]所述第二道岔梁的活动端与设置在底板上的活动端固定段通过锁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道岔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设置在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接。
[0012]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0013]连杆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固定连接的底座。
[0014]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0015]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道岔梁固定连接的底座;
[0016]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0017]较佳的,所述枢轴端固定段与所述第一道岔梁或第二道岔梁的尾端抵接的一端为弧形。
[0018]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缸。
[0019]如上可见,与现有技术中的关节可挠型道岔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型对开道岔具有结构简单、过岔速度较高、占地规模小、养护维修的工程量少、投资较低的优点,可提高轻轨行驶的效率、安全性并节省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开道岔的俯视图。
[002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开道岔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开道岔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型对开道岔。
[002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开道岔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开道岔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对开道岔主要包括:第一道岔梁21、第二道岔梁22、活动端固定段11、第二连接件12、尾轴13、枢轴端固定段14、多个走行台车15、驱动装置16、第一连接件17和多个底板18;
[0026]所述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的底部均与多个走行台车15固定连接,且所述走行台车15均可在底板18上移动;所述第一道岔梁21的尾端和第二道岔梁22的尾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枢轴端固定段14抵接;连接在所述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的固定端的走行台车15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尾轴13转动连接;
[0027]所述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通过第一连接件17铰接联接;
[0028]所述第二道岔梁22通过第二连接件12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驱动装置16连接;
[0029]当所述第二道岔梁22转辙到位后,所述第二道岔梁22的活动端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活动端固定段11通过锁定装置19固定连接。
[0030]根据上述对开道岔的结构可知,由于该对开道岔中设置了两根曲线梁(即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分别用于两股道联通,两根曲线梁的线型满足线路需求,且每根曲线梁的尾端均可绕尾轴13转动;同时,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通过第一连接件17铰接联接,第二道岔梁22通过第二连接件12与设置在底板18上的驱动装置16连接,因此形成了一个四杆机构。
[0031]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走行台车15可以用于支撑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并可在进行道岔转辙时移动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因此,当需要使用上述对开道岔进行道岔转辙时,所述驱动装置16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12驱动第二道岔梁22发生移动,而第一道岔梁21则在第一连接件17的拉动下进行相应的移动,因此使得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的位置发生变化,例如,使得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形成如图3中所示的(a)、(b)两种状态,从而使得上述对开道岔两端的轨道梁通过第一道岔梁21或第二道岔梁22连通,实现道岔转辙的功能。
[0032]另外,在上述的对开道岔中,还设置有锁定装置19。当所述第二道岔梁22转辙到位后,该锁定装置19可以将所述第二道岔梁22的活动端与活动端固定段11固定,从而第二道岔梁22可靠固定,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0033]此外,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7还可以包括:
[0034]连杆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固定连接的底座。
[0035]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12还可以包括:
[0036]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道岔梁22固定连接的底座;
[0037]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6连接。
[0038]另外,由于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的尾端为弧形,因此,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将所述枢轴端固定段14与所述第一道岔梁21或第二道岔梁22的尾端抵接的一端也设计为弧形,从而可以便于所述第一道岔梁21和第二道岔梁22在进行道岔转辙时能够平缓过渡
[0039]较佳的,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6为电动缸。
[0040]综上可知,与现有技术中的关节可挠型道岔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型对开道岔具有结构简单、过岔速度较高、占地规模小、养护维修的工程量少、投资较低的优点,可提高轻轨行驶的效率、安全性并节省工程造价;适用于单轨交通轨道。而且,由于本发明中的替换梁型对开道岔的过岔速度较高,可以广泛应用于停车线、站后折返线和进出车辆段线等实际应用场景。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对开道岔,其特征在于,该对开道岔包括:第一道岔梁、第二道岔梁、活动端固定段、第二连接件、尾轴、枢轴端固定段、多个走行台车、驱动装置、第一连接件和多个底板; 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的底部均与多个走行台车固定连接,且所述走行台车均可在底板上移动;所述第一道岔梁的尾端和第二道岔梁的尾端分别与设置在底板上的枢轴端固定段抵接;连接在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的固定端的走行台车与设置在底板上的尾轴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通过第一连接件铰接联接; 所述第二道岔梁的活动端与设置在底板上的活动端固定段通过锁定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道岔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设置在底板上的驱动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 连杆以及两个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两端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道岔梁和第二道岔梁固定连接的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 连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道岔梁固定连接的底座; 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道岔,其特征在于: 所述枢轴端固定段与所述第一道岔梁或第二道岔梁的尾端抵接的一端为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开道岔,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缸。
【文档编号】E01B25/12GK106012713SQ20161050742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李雅红, 解丽霞, 雷慧锋, 张建东, 刘亚东, 高彦芳, 党京, 王丽娜, 刘彦宏, 李琦, 程远
【申请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