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5313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桥结构设计,特别涉及正交异性桥面板。
【背景技术】
[0002]正交异性钢桥面由钢桥面板和焊接于其上的纵肋和横肋组成,共同承受桥面荷载。正交异形板的横向加劲肋形式比较单一,一般为倒T形;正交异形板的纵向加劲肋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开口和闭口两大类。开口纵向加劲肋有平钢板形式、偏球头钢板形式、不等边角钢形式、正球头钢板形式、倒T形形式等;闭口纵向加劲肋有倒梯形肋形式、U加劲肋形式、V加劲肋形式、增强V形肋形式等。两类纵肋加劲的正交异性钢桥面在受力性能、稳定性和适用性等方面也各有特点。在闭口加劲肋中,最常用的为U肋形式,但由于其U肋高度及开口宽度较大,故容易产生疲劳和失稳,维修加固困难且费用昂贵。在开口加劲肋中,最常用的为倒T形形式,但其存在刚度小、稳定性差,用钢量大的缺点。
[0003]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新型的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以提高其疲劳性能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以改善传统正交异性板疲劳性能,同时满足结构受力性能要求。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由桥面板和U形加劲肋和J形加劲肋构成,U形加劲肋顶部与桥面板通过单边角焊连接,U形加劲肋底部与J形加劲肋通过对接焊缝焊接,三者形成整体。
[0007]所述的J形加劲肋长度为U形加劲肋总长度的1/3,J形加劲肋底端弯曲部分为J形加劲肋总长度的1/4,底部的弯曲角为180度。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U形加劲肋进行改进,将传统U形加劲肋钢板用量减少四分之一,再将这四分之一用作J形加劲肋的材料。这将减小U形加劲肋的计算跨度;提高正交异性板的整体刚度,从而减小正交异性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福;以达到提高正交异性板的疲劳性能和稳定性能的目的。
[0009]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与传统采用U形加劲肋的正交异性板和倒T形加劲肋相比,减小了传统U形加劲肋尺寸,在U形加劲肋上采用了双边角焊焊接J形加劲肋,这将减小U肋的计算跨度;提高正交异性板的整体刚度,从而减小正交异性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福;可提高正交异性板稳定性和疲劳性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技术中U形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图1为现常用的U形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由桥面板I和组合加劲肋构成,所述组合加劲肋为U形加劲肋2和J形加劲肋3组合而成。J形加劲肋顶部(顶部是指J形加强肋与弯曲部相对的另一端部)与U形加劲肋双边角焊4连接形成整体。本实施例中,加劲肋2和3通过冷弯平钢板方法分别加工成U形和J形,其顶部(顶部是指J形加强肋与弯曲部相对的另一端部)并与桥面板采用双边角焊4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传统U形加劲肋进行改进,将传统U形加劲肋钢板用量减少四分之一,再将这四分之一用作J形加劲肋的材料,以达到提高正交异性板的疲劳性能和稳定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正交异性板,与传统采用U形加劲肋的正交异性板和平板加劲肋相比,加劲肋形式采用了 U形和J形形状可保持支间距,可提高正交异性板整体刚度,减小应力幅,从而提高正交异性板疲劳性能和稳定性。
[001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一种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其特征在于:由桥面板、U形加劲肋和J形加劲肋构成,U形加劲肋顶部与桥面板通过单边角焊连接,U形加劲肋底部与J形加劲肋顶部通过对接焊缝焊接,三者形成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J形加劲肋长度为U形加劲肋总长度的1/3,J形加劲肋底端弯曲部分为J形加劲肋总长度的1/4,底部的弯曲角为18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U形与J形组合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由桥面板与组合加劲肋构成。组合加劲肋为U形加劲肋与J形加劲肋组合而成;U形加劲肋的顶部与桥面板单边角焊连接成整体,J形加劲肋与U形加劲肋底部双边对接角焊形成整体正交异性桥面板。本结构与传统的U形加劲肋正交异性板相比,可以有效改善正交异性板的整体刚度,提高承载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抗疲劳性能;通过减小U肋的开口宽度和高度,增加J形加劲肋,可有效提高加劲肋的局部稳定性和正交异性板的整体稳定性。
【IPC分类】E01D19-12
【公开号】CN204343163
【申请号】CN201420804284
【发明人】王海龙, 吴奇帆, 孙蕾, 胡哲, 李湘宁, 宋熙龙, 王艺欣雨
【申请人】中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