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862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用辅助工具,特别是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城市交通具有混合流的特点,即交通群体中非机动车使用者和行人比例较高。这部分人群在城市交通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极易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
[0003]统计数据表明,城市道路交叉口及其附近是交通事故的频发地,事故量占比达50%~70%,迫切需要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积极应对。
[0004]当前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侧重机动车辆的通行效率,除了要求在人行横道长度超过16m时在道路中间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以外,如图1所示,在过街起始点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保障措施都非常有限。
[0005]路边停车已经成为各城市解决停车难问题的常用手段,然而相应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规划设计却没有对应的改善,车辆在路口乱停乱放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纠正,行进中的车辆和过街行人因停放车辆遮挡视线而产生的交通意外时有发生。
[0006]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有必要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城市交通特点、有利于行人安全并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平面交叉口改善设施。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增加过街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性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隔离岛的横截面为一个直角梯形,隔离岛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平行的顶面、梯形上底面、梯形下底面、梯形斜面和梯形直角面;所述顶面与位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等高;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不超过45° ;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圆形倒角;所述梯形直角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圆形倒角,该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
[0010]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为30-45°。
[0011]所述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为2-5米,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为0.5米。
[0012]所述底面上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为排水槽或排水管。
[0013]所述梯形斜面上设置有防撞反光膜。
[0014]所述梯形直角面上设置有人行坡道。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充分利用交叉口的空间。规范机动车辆驶入交叉口的轨迹,强制其从接近道路中心的位置直行或右拐弯,可以集约利用交叉口处机动车通行所需的用地空间。
[0017]2、限制机动车辆的停放行为。采用物理设施-隔离岛,制止车辆的违章停放行为,避免占用行人过街通道。
[0018]3、显著缩短行人过街的距离。路边停车带向前延伸的一部分路面空间由于受到了隔离岛的保护,可以用于行人等待。过街行人等待地点的前置,避开了停放车辆的遮挡,保障了交叉口处的车辆安全视距,有利于行驶中的车辆提前发现并及时做出反应。
[0019]4、适应我国混合交通流的特点。直接利用路面空间还可以兼顾非机动车使用者过街等待的需求,符合我国城市很多城市非机动车交通比例较高的国情。
[0020]5、增加交叉口交通安全性。通过缩短过街距离、制约车辆通行路径、限制车辆停放等手段,减少了行人在车行环境中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司机与行人互相发现的概率,可有效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
[0021]6、结构设计简单,极易实现。
【附图说明】
[0022]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城市平面交叉路口进口道设计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城市平面交叉路口进口道改造设计的平面示意图;
[0024]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岛的俯视图;
[0025]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岛(含路缘石)的右侧视图。
[0026]其中有:1.梯形上底面;2.路缘石;3.梯形下底面;4.梯形直角面;5.人行横道;6.车辆停止线;7.梯形斜面;8.第一夹角;9.顶面;10.底面;11.第一圆形倒角;12.第二圆形倒角;13.第二直角梯形;14.首个停车位;15.交叉口进口区;16.隔离岛;17.排水槽。
[0027]另外,图2中,表示第二直角梯形直角边的长度,A表示第二直角梯形上底边的长度,Λ表示第二直角梯形的下底边比上底边长的长度;Λ表示首个停车位的边线与限制区域的最短距离;
[0028]图3中R1表示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R2表示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隔离岛16的横截面为一个直角梯形,隔离岛16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底面10、与底面10相平行的顶面9、梯形上底面1、梯形下底面3、梯形斜面7和梯形直角面4。
[0031]上述顶面9与位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2等高设置,梯形斜面7与梯形下底面3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8不超过45°,优选为30-45°,适应机动车前向驶出和后向倒车入位过程中车轮转向能力的限制,减少车位调整次数。
[0032]上述梯形斜面7与梯形上底面I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圆形倒角11 ;梯形直角4与梯形上底面I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圆形倒角12,该第二圆形倒角12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倒角11的半径。第一圆形倒角11的半径优选为2-5米,第二圆形倒角12的半径优选为0.5米。优选参数既能适应小汽车行驶时的基本转弯半径需求,又能有效限制小汽车的转弯速度,从而提高路口行人交通的安全性。
[0033]上述底面10上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可以为排水槽17,也可以为排水管。在排水槽17的进口或出口处,优选设置有过滤网。
[0034]进一步,上述梯形斜面7上设置有防撞反光膜。
[0035]进一步,上述梯形直角面4上设置有人行坡道。
[0036]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的改造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第一步,设计隔离岛16的放置方式:将隔离岛16的梯形下底面3设计成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2相贴合;将隔离岛16的梯形直角面4朝向当前进口道的车辆停止线6,车辆停止线6接近人行横道5 ;梯形直角面4与车辆停止线6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超过I米。
[0038]第二步,施划限制区域:按照第一步中隔离岛16的设计放置方式,施划一个能将隔离岛16限制在内的限制区域,该限制区域的形状与隔离岛16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为第二直角梯形13 ;第二直角梯形13的直角边与当前进口道的车辆停止线6相重合,第二直角梯形13的下底边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2相重合,第二直角梯形13的斜边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2所呈的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8相等。限制区域与路边停车带接近等宽设置,通过一定长度的过渡段,引导车辆从接近道路中线的地方驶入交叉口。
[0039]第二直角梯形13直角边的长度为d,第二直角梯形13的下底边比上底边长的长度为I2,则满足d< 72彡d.tan (31 /6),以符合设计对夹角8的要求。
[0040]优选,第二直角梯形13直角边的长度通? 2.1-2.4米,第二直角梯形13上底边的长度A取6-8米,与一个车位等长或略有增加,适应最靠近隔离岛的车辆驶离停车位后调正行驶方向的需求。
[0041]第三步,施划路边停车位:施划路边停车位,距离第二步中限制区域最近的一个停车位即为首个停车位14,该首个停车位14的边线与第二步中限制区域的最短距离13不小于0.5米。
[0042]第四步,安装或浇筑隔离岛16:将模块化生产的隔离岛16按第一步设计的放置方式,安装在第二步中施划完成的限制区域内;或采取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按第一步设计的放置方式,将隔离岛16浇筑在第二步中施划完成的限制区域内。隔离岛16的材料可采用混凝土或高强度橡胶材料。
[0043]第五步,调整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对涉及到的提示、警示以及路面标志标线按交通规则进行调整。
[0044]另外,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单向车道不少于2车道,车流量不高,并且允许长时间路边停车的城市次干路和支路。当隔离岛16临近的路缘石为机非分隔带路缘石时,只要允许路边停车,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法还能限制路边停车对非机动车和步行道的占用,即道路内的车辆停放应限制在机动车道内,避免影响其它交通方式。
[0045]进一步,还能按照《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压缩进口机动车道的宽度,并辅以中线偏移的方法,解决一些道路存在的左转交通问题。如果道路上非机动车流量较高,还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在交叉口进口区15处提供非机动车专用通道,以彩色沥青警示。
【主权项】
1.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隔离岛的横截面为一个直角梯形,隔离岛包括放置于地面的底面、与底面相平行的顶面、梯形上底面、梯形下底面、梯形斜面和梯形直角面;所述顶面与位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等高;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不超过45° ;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圆形倒角;所述梯形直角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圆形倒角,该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为2-5米,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为0.5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为排水槽或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斜面上设置有防撞反光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直角面上设置有人行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平面交叉路口用隔离岛,隔离岛的横截面为一个直角梯形,隔离岛包括底面、顶面、梯形上底面、梯形下底面、梯形斜面和梯形直角面。顶面与位于机动车道右侧的路缘石等高;梯形斜面与梯形下底面两者所呈的第一夹角不超过45°;梯形斜面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圆形倒角;梯形直角与梯形上底面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圆形倒角,第二圆形倒角的半径小于第一圆形倒角的半径。采用上述结构后,能在停放车辆与人行横道制造物理性障碍,同时限制机动车违章停放。还能实现对车辆通行路径、车辆停放行为的制约,并能有效提高司机与行人的安全视距、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对减少交叉口处车辆和行人冲突非常有利。
【IPC分类】E01C1-00, E01F1-00
【公开号】CN204608620
【申请号】CN201520259043
【发明人】孙华灿
【申请人】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