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增加和变化作用力的多速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可变化和/或增加施加到被夹持物体上的作用力,并可改变对物体的夹持速度。
背景技术:
将物体夹持到相应位置中所用的杆式夹持件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近年来,杆式夹持件已得到改进而可通过单手对其进行操作。在美国专利No.4,926,722中披露了这种杆式夹持件的一个例子,在该美国专利中披露了一种致动机构以朝着一个固定夹持爪移动一个可移动的夹持爪。所述可移动的夹持爪连接在一个运动杆上。
可利用单手操纵的扩张式夹持件在本领域中也是公知的,例如,在美国专利No.5,009,134中即披露了这样一种夹持件。在该专利中,可移动的夹持爪也连接在一个杆上。
在与上述内容所披露的夹持件相似的杆式夹持件和扩张式夹持件中,可能需要花费致动机构的大量行程而相对于物体来移动夹持爪。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夹持物体。
在与上述内容所披露的夹持件相似的夹持件和扩张式夹持件中,可能难于产生足够大的夹持力而施加到物体上。
在与上述内容所披露的夹持件相似的夹持件和扩张式夹持件中,夹持爪一旦与被夹持的物体相接触,则可能难于对夹持力进行精确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一个致动手柄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一个致动手柄加强件连接在致动手柄上。一个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而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其中,致动手柄的枢转使致动手柄加强件进行转动且与所述驱动杆相接合。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以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一个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而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一与所述驱动杆和致动手柄相接合的识别机构,其中,随着支撑元件受到的负荷的变化,所述识别机构就根据负荷的大小而使一个支点与致动手柄相接触或脱离接触,从而改变致动手柄的有效杆臂,这样就改变了支撑元件的增加运动。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的操作方法,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一个夹持件体上的致动手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致动所述致动手柄而使第一夹持爪经历增加运动,当支撑元件受到一个负荷的作用时,根据负荷的大小而使一个支点与致动手柄相接触或脱离接触,从而改变致动手柄的有效杆臂,这样就改变了所述增加运动。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以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一个致动手柄加强件连接在致动手柄上。一个驱动杆可被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且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和第一、第二止动杆运动。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的操作方法,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一个夹持件体上的致动手柄;及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止动系统。该方法包括向支撑元件施加一个第一负荷,并通过致动所述止动系统来减小所施加负荷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样,支撑元件就受到一个第二负荷的作用。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且可围绕一根轴线枢转的一个致动手柄。一个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且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在驱动杆和致动手柄上连接有一根动力杆,其中,动力杆连接在致动手柄上而产生一个支点,从而在致动手柄的枢转过程中将动力传输到驱动杆。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涉及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且可围绕一根轴线进行枢转的一个致动手柄,其中,所述致动手柄限定了一根第一杆件。一根第二杆在一个第一枢转点处可转动性地连接在手柄把手上且在一个第二枢转点处可转动性地连接在致动手柄上。一个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且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其中,在向致动手柄施加一个作用力时,所述第一杆朝着所述第二杆运动,从而移动所述驱动杆和支撑元件。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涉及一种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元件;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该夹持件体通常被分为一个上部分和一个下部分,一个夹持爪固定在夹持件体上部分上,一个衬垫连接在所述夹持爪上。在夹持件体上连接有一个手柄把手,一根较长的杆跨靠所述支撑元件。所述长杆的一端贴紧一个致动手柄,所述长杆的相反端进入一个枢转点,在该枢转点处,所述长杆可移动性地与夹持件体的上部分相关联。一根短杆具有与所述手柄把手相关的一个第一枢转点及与所述长杆相关的一个第二枢转点,该第二枢转点通常位于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之间。一个动力片可被插在处于夹持件体内的一个凹陷中的支撑元件之上且偏压所述短杆,一根弹簧可被插到具有夹持件体凹陷的支撑元件之上,位于夹持件体上的所述弹簧将动力片偏压到所述短杆上,其中,在向手柄把手和致动手柄施加一个压力时,所述长杆朝着所述短杆运动以对弹簧施加一个相反的作用力,从而沿着支撑元件来移动动力片,这样,在释放所述压力时,该夹持件就沿着支撑元件移动极微小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九个方面涉及一种对物体进行压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枢转点处对一根长杆施加压力作用,这样,所述长杆就靠近一根短杆,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角度减小,从而就将短杆的致动点提供给一个动力片。其中,施加到长杆上的力使动力片与支撑元件相分离,且使动力片沿着支撑元件而在与所述压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中运动,其中,通过所述杆的作用而对被容纳在多个爪之间的物体的压缩进行精确调整。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这样的优势,即减小了相对于物体来移动夹持爪所需时间。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这样的优势,即一旦夹持爪与被夹持的物体相接触,则可对夹持力进行精确调整。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这样的优势,即增加了施加到物体上的夹持力。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这样的优势,即可逐步减小施加到物体上的夹持力。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这样的优势,即可根据所施加的负荷来增加夹持速度。
结合附图,并参考下文中对本发明的详述内容,则可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杆式夹持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显示了夹持件在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的状态;图2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夹持件体的一个实施例的右向透视图;图3所示为图2中的夹持件体的一个左向透视图;图4A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一个致动手柄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俯视透视图;图4B所示为图4A中的致动手柄的后透视图;图5A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致动手柄加强件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透视图;图5B所示为图5A中的致动手柄加强件的后透视图;图6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一根驱动杆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所示为图6中的驱动杆的正视图;图8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一个驱动杆连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9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一个连接机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右向透视图;图10所示为图9中的连接机构的左向透视图;图11所示为图9中的连接机构的一个后视图;图12所示为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所用的一根片式弹簧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13所示为在施加一个较低的作用力且所述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的操作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当致动手柄处于一个闭合位置时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的侧视图;图15所示为在施加一个较低的作用力且所述致动手柄处于一个闭合位置时,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的操作示意图;图16所示为在施加一个较高的作用力且所述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的侧视图;图17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施加一个较高的作用力且所述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的操作情况;图18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施加一个较高的作用力且所述致动手柄处于一个闭合位置时,图1中的杆式夹持件的操作情况;图19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施加一个较低的作用力且所述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一个杆式夹持件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操作情况;图20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施加一个较高的作用力且在使用一个止动杆时,图1和图19中的杆式夹持件的操作情况;图21示意性地显示了在施加一个较高的作用力且在释放一个止动杆时,图1和图19中的杆式夹持件的操作情况;图22所示为在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杆式夹持件的第三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3所示为在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杆式夹持件的第四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4所示为在致动手柄处于一个闭合位置时,图23中的杆式夹持件的侧视图;图25所示为在致动手柄处于一个中间位置时,根据本发明的杆式夹持件的第五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6所示为在致动手柄处于一个闭合位置时,图25中的杆式夹持件的一个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其中,在多个附图中,同样的参考符号指示相同的或相应的部件,特别是在附图1、14和16中显示了一个夹持件,例如,杆式夹持件100。杆式夹持件100包括与一个支撑元件例如一根杆或称为杆件104相连的一个夹持爪102。该夹持爪102可通过在美国专利No.4,926,722中所披露的销子而固定在杆件104上,或者,所述夹持爪可具有如在系列号为No.09/036,360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一种可拆卸结构,上述美国专利和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参考而被结合使用。杆件104可滑动性地被支撑在一个近端槽或称为近端孔106及一个远端槽或称为远端孔108中,每个孔均穿过一个手柄组件/手柄把手组件110。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手柄/把手组件110包括一个夹持件体112,所述孔106、108穿过该夹持件体,一个手柄把手114在所述孔106、108的一侧连接在夹持件体112上,一个固定的夹持爪116在所述孔106、108的另一侧连接在夹持件体112上。夹持件体112中的一个腔117将所述孔106、108相互分开。可注意到在所述爪102、116上可连接保护垫。
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112上的一个致动手柄118处于所述孔106、108之间并超出所述孔。如图4A-4B所示,致动手柄118具有一个左上臂120和一个右上臂122,该左上臂和右上臂均具有约2.5英寸的长度且二者之间相间隔约1.0英寸。左上臂120具有一个开口124,该开口124与在夹持件体112中形成的一个通道的一个左侧开口相对准。同样,右上臂122具有一个开口126,该开口126与所述通道的一个右侧开口相对准。
在所述上臂120、122之间布置有一个致动手柄加强件128。如图5A-5B所示,该致动手柄加强件128具有一个左上耳130和一个右上耳132,所述左上耳130和右上耳132相应地夹置在夹持件体112和所述上臂120、122之间。所述左上耳130和右上耳132分别具有与开口124、126相应对准的开口134、136。
一旦将开口124、126、134、136与所述通道的开口相对准,则将一个枢转销子138插入所述开口124、126、134、136和所述通道。开口124、126、134、136及所述通道与该枢转销子的接合则将致动手柄118可枢转性地连接在夹持件体112上。致动手柄118围绕一根与所述通道相对准的轴线P转动,其中,轴线P在距致动手柄118的底部140约6.75英寸的距离处与开口124、126相交。该轴线P定位在所述杆件104的顶部之上约1.25英寸、与所述孔108的近边缘相距约2英寸且与所述孔106的远边缘相距约3/8英寸。
当致动手柄118围绕轴线P转动时,由于致动手柄加强件128是连接在致动手柄118上的,因此,致动手柄加强件128就与致动手柄118一体转动。如图5A-5B所示,致动手柄加强件128具有一对向下延伸的指部142,该指部142插入在所述臂120、122的下部形成的孔144中。
杆件104和夹持爪102在一个或多个驱动杆146的作用下逐步朝着固定夹持爪116运动。如图3、6、7、8所示,驱动杆146悬置在杆件104上,该杆件104穿过在驱动杆146中形成的下孔148。此外,一个驱动杆连接件150穿过在驱动杆146中形成的上孔154。每个驱动杆146的形状均基本为矩形,且其长度约为1.85英寸、宽度约为0.775英寸、厚度约为0.156英寸。驱动杆146是由弹性材料如钢制成的。如图6和图7所示,上孔152为矩形且其高度约为0.165英寸而长度约为0.386英寸。下孔148为矩形且其高度约为0.873英寸而宽度约为0.386英寸。上孔152直接布置在下孔148之上且二者以约0.456英寸的距离相间隔,所述间隔距离是从上孔152的下缘和下孔148的上缘处测出的。
驱动杆146被容纳在致动手柄加强件128的侧壁154内。此外,致动手柄加强件128具有一个开口156以接收驱动杆连接件150的一个近端部。如图8所示,驱动杆连接件150呈十字形,其长度约为31/8(三又八分之一)英寸且具有距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近端11/8(一又八分之一)英寸的两个长度为3/16英寸的臂157。臂157与前驱动杆146的前表面相接合。如图1、14和16所示,驱动杆连接件150的一个远端部分延伸超过驱动杆146,该远端部分还具有连接在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远端160上的一个偏压机构,例如弹簧158。驱动杆连接件150的功能之一为它在驱动杆146和致动手柄加强件128之间产生了一个可枢转的连接布置,这样,在下文中所述夹持件的较小负荷和较大负荷模式下,在对致动手柄118进行致动的过程中,若不能消除但也可明显减小驱动杆146和致动手柄加强件128之间的滑动。因此,驱动杆连接件150可使夹持机构更有效且对于同样的手握紧程度能够产生更高的夹持力。
如图8所示,驱动杆连接件的远端160形成为一个钩子,这样,弹簧158的一个远端就被旋拧入开口161且与钩子的一个表面163进行压接合。弹簧158的一个近端162与一个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相接合。应注意到弹簧158在初始状态下可被压缩,这样,弹簧158在不改变其形状的情况下可支撑比所述杆件的重量磅稍重的负荷,如5-7磅。
如图1、6、7所示,驱动杆连接件150被插入于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中形成的一个开口168内。连接机构166的一个上部前表面164的下部具有一个凸起169,该凸起169朝着后驱动杆146的后表面延伸且通常与所述后表面相接触。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布置在弹簧158的近端162和后驱动杆146的一个后表面之间。弹簧158的这种结构将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臂157朝着前驱动杆146偏压。此外,弹簧158向外偏压所述上表面164而使连接机构166的远端与驱动杆146相接合,这样就使臂157推压前驱动杆,并顺次使驱动杆146围绕杆件104的底部枢转而远离固定夹持爪116。
连接机构166由一个偏压机构例如弹簧170向前偏压,该偏压机构的一个远端与在夹持件体112中形成的一个止动部172相接合,偏压机构的一个近端与连接机构166的一个下垂直表面174相接合。应注意到弹簧170具有一个弹性常量,该弹性常量足可将致动手柄118推至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连接机构166的向前偏置使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的凸起169向前压到后驱动杆146和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臂157上。当致动手柄118处于其未受到推压的一个中间位置时,上述臂157的推压就消除和克服后驱动杆146向前的推压,这样,如图1所示,驱动杆146的顶部就围绕驱动杆146的底部向后枢转。在所述中间位置处,连接机构166的一个弓形台肩175与致动手柄118的一个孔部177相接合,这样,连接机构就推压致动手柄118而将其推至图1所示的中间位置。致动手柄118围绕旋转轴线P而在箭头176方向中的任何运动均是抵抗弹簧170的偏压来实现的。
如图14、16、20、21所示,一对止动杆178、180悬置在杆件104上。杆件104穿过分别在止动杆178、180中形成的开口182、184。止动杆178、180的顶端183、185分别可枢转性地卡在于夹持件体116中形成的凹陷186、188中,这样,每个止动杆178、180均可分别在由凹陷186、188的表面所限定的限制部内进行枢转。此外,当在止动杆178、180内形成的开口182、184的边缘与杆件104的表面相接合时,止动杆178、180对所述杆件104进行约束。如图12、14、16所述,一根片式弹簧189具有一个后部191和一个前底部192。所述后部191跨靠夹持件体112的一个前部190上,所述前底部192可扩张性地与后止动杆180相接合。弹簧189具有一个上前部194,该上前部194穿过后止动杆180中的一个开口196且可扩张性地与前止动杆178的一个后表面相接合。这样,弹簧189通常就同时偏压和定位止动杆178、180的自由端198、199而使其远离致动手柄118。止动杆178、180的通常受偏压位置受到止动杆178、180的开口182、184和杆件104之间的约束干涉和接合的限制,所述止动杆178、180的开口182、184和杆件104相接合而阻止杆件104和可移动夹持爪102远离固定的夹持爪116,同时使夹持爪102朝着固定的夹持爪116运动。
如果在箭头176所示方向中对图1中的可移动夹持爪102施加一个力的作用,杆件104就可自由移动过止动杆178、180的开口182、184,并穿过驱动杆146的孔148。由于当在箭头176所示方向中对可移动的夹持爪102施加作用力时,止动杆178、180受到弹簧189的偏压而自由转动,止动杆178、180就不与杆件104相接合而不对杆件104的运动造成任何障碍,从而可使可移动的夹持爪102朝着固定的夹持爪116连续运动。
可通过在箭头176所示方向中一次或多次推压致动手柄118来实现杆件104和所连接的可移动夹持爪102朝着固定夹持爪116的增加运动。如图13、15和17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在夹持件施加一个压力或作用力的同时,可改变杆件104的增加运动。具体地说,当所述杆件承受的负荷处于一个第一给定范围内时,杆件104和可移动的夹持爪102就以较高的速率运动。如果所述杆件承受的负荷处于第一给定范围之外的一个第二给定范围内时,杆件104和可移动的夹持爪102就以较低的速率运动。杆式夹持件100具有外观为弹簧158的一个识别机构,该识别机构对上述范围的设定和大小进行控制,该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
在一个例子中,被选择的弹簧158具有一个弹性衡量和长度,这样,当弹簧受到预加负荷而处于受压缩状态时,该弹簧就不会进一步压缩直至受到比杆件104的重量更大的负荷如5磅负荷的作用。在可移动的夹持爪102受到较小负荷作用的情况下,即所述较小负荷低于对弹簧158进行压缩所用的约5磅的极限负荷情况下,通过使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以前面所述的方式与致动手柄118的孔部分177相接合,则可将致动手柄118移动至图13所示的中间位置。
当致动手柄118处于中间位置时,弹簧158处于其正常的预加负荷的压缩长度,这样,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臂157直接与致动手柄加强件128相结合,而不与致动手柄118直接结合,就如在图13中所示的那样。应注意到所述臂157还与所述前驱动杆146相接合。
当以上述较小负荷的模式推压致动手柄118时,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与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相结合且后推连接机构166。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使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与弹簧158相接合,并使弹簧158向后移动。但是,由于作用在杆件上的较小负荷稍大于5磅,连接机构166的向后移动不足以克服弹簧158,这样,弹簧158在向后运动过程中仍保持其最初的长度。就如前面所述的那样,驱动杆连接件150连接在弹簧158上,因此,弹簧158的向后运动使驱动杆连接件150也向后运动。这样,弹簧158就与连接机构166和驱动杆连接件150紧紧地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一体运动。因此,驱动杆连接件150及其臂157将随着弹簧158的向后运动而向后移动。向后移动的臂157与驱动杆146相结合而使所述驱动杆146及相结合的杆件104向后运动。就如在图1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臂157的向后运动使臂157与致动手柄加强件128也从而与致动手柄118之间脱离接触。这样,在致动手柄118的致动过程中,致动手柄118具有一个较大的杆臂L而进行较大的不精确增加运动。如图15所示,所述杆臂的长度约为2.5英寸且从枢转点P延伸至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与弓形台肩175的接合部。应认识到在进行不精确的增加运动的过程中,弹簧158不伸缩,这样,就避免了迟缓的感觉且在以较小负荷的模式来操纵夹持件的过程中产生了轻快的响应感觉。
在对致动手柄118进行反复压紧时,可移动的夹持爪102以增加运动的方式接近固定的夹持爪116,此后,将被夹持的物体由夹持爪102、116接合。继续压紧致动手柄118则使施加到物体和所述夹持爪上的压力或作用力增加。
在施加到可移动夹持爪102上的压力增加至超过所述极限负荷而对弹簧158进一步压缩的情况下,例如,对于该例子来说,所述压力在大于5磅至约500磅的范围中时,杆式夹持件100就产生变形,这样,可移动的夹持爪102就以较小的增量且以更高的压力和作用力逐步移动。在图17和图18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这种运动模式。如图17所示,当通过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与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相接合而使致动手柄118处于中间位置时,弹簧158处于正常的压缩长度,这样,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臂157就与致动手柄加强件直接接合而与致动手柄118不直接接合。应注意到臂157还与所述前驱动杆146相接合。
当以上述较大负荷的模式压紧致动手柄118时,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与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相接合而向后推动连接机构166。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使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与弹簧158相接合而使弹簧158后移,这样就使弹簧158和上表面164均与后驱动杆146相分离。由于施加到杆件上的负荷超过5磅,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足以克服弹簧158,这样,在弹簧158的向后运动过程中,其长度受到压缩。如图18所示,受压缩的弹簧158将通过致动手柄118的压紧而保持使连接机构150及臂157直接与致动手柄加强件128直接接合且与致动手柄118相接合。这样,在致动手柄118的致动过程中,该致动手柄118具有一个较小的杆臂L’来促进较小的增加运动。如图18所示,所述杆臂的长度L’约为0.6英寸且从枢转点P延伸至点Q,在点Q处,所述臂157通过致动手柄加强件128而不与致动手柄118直接接合。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与较小负荷模式相比,驱动杆146进行增量较小的精确运动,同时,由于存在更大的机械优势而使施加到物体上的压力/夹持作用力增加。
应注意到在图1-18所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一根被预加载且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158。还可利用处于扩张状态的一根受到预加载的弹簧158’。在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选择的弹簧158’具有一个弹性衡量和长度,这样,当弹簧受到预加载作用而处于扩张状态时,该弹簧不再扩张直至它受到超过杆件104重量的一个更大负荷如5磅负荷的作用。在可移动夹持爪102受到较小负荷的情况下,所述较小负荷低于使弹簧158’扩张所需的约5磅的极限,通过使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与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以前面所述的方式相结合就可将致动手柄118移动至图19所示的中间位置。当致动手柄118处于中间位置时,弹簧158处于其正常的预加载扩张长度,这样,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臂157就直接与致动手柄加强件128相结合而与致动手柄118不直接相结合,就如在图19中示意性地显示的那样。应认识到所述臂157还与前驱动杆146相接合。
在以上述较小负荷的模式压紧致动手柄118时,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与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相接合而向后推连接机构166。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使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与弹簧158’相接合并使弹簧158’后移。但是,由于施加到杆件上的较小负荷稍大于5磅,因此,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不足以克服弹簧158’,因此,弹簧158’在向后运动过程中仍保持正常的长度。这样,弹簧158’就将连接机构166和驱动杆连接件150紧紧地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一体运动。因此,驱动杆连接件150及其臂157将随着弹簧158’的向后运动而向后移动。向后移动的臂157与驱动杆146相结合而使所述驱动杆146及相结合的杆件104向后运动。臂157的向后运动使臂157、致动手柄加强件128和致动手柄118之间脱离接触。这样,在致动手柄118的致动过程中,致动手柄118具有一个较大的杆臂L而进行较大的不精确增加运动。所述杆臂从枢转点P延伸至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与弓形台肩175的接合部。
在对致动手柄118进行反复推压时,可移动的夹持爪102以增加运动的方式接近固定的夹持爪116。继续压紧致动手柄118则使施加到物体和所述夹持爪上的压力或作用力增加。
在施加到可移动夹持爪102上的压力增加至超过使弹簧158’扩张所需极限负荷的情况下,例如,对于该例子来说,所述压力在大于5磅至约500磅的范围中时,杆式夹持件100就产生变形,这样,可移动的夹持爪102就以较小的增量且以更高的压力和作用力逐步移动。当通过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与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相接合而使致动手柄118处于中间位置时,弹簧158’处于正常的压缩长度,这样,驱动杆连接件150的臂157就与致动手柄加强件直接接合而与致动手柄118不直接接合。应注意到臂157还与所述前驱动杆146相接合。
当以上述较大负荷的模式推压致动手柄118时,致动手柄118的孔部177与连接机构166的弓形台肩175相接合而向后推动连接机构166。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使连接机构166的上表面164与弹簧158’相接合而使弹簧158’后移,这样就使弹簧158’和上表面164均与后驱动杆146相分离。由于施加到杆件上的负荷超过5磅,连接机构166的向后运动足以克服弹簧158’,这样,在弹簧158’的向后运动过程中,其长度进一步扩张。扩张的弹簧158’将通过致动手柄118的压紧而保持使连接机构150及臂157与致动手柄加强件128直接接合且与致动手柄118相接合。这样,在致动手柄118的致动过程中,该致动手柄118具有一个较小的杆臂L’来促进较小量的增加运动。所述杆臂的长度L’约为0.6英寸且从枢转点P延伸至点Q,在点Q处,所述臂157通过致动手柄加强件128而不与致动手柄118直接接合。因此,最终的结果是与较小负荷模式相比,驱动杆146进行增量较小的精确运动,同时,由于存在更大的机械优势而使施加到物体上的压力/夹持作用力增加。
在利用弹簧158或158’的实施例中,连接机构166包括一个水平腿159,该水平腿压靠到夹持件体112的底壁上,如图1、9、10、14和16所示,该底壁形成所述孔108。在夹持件100的运行过程中,这种结合就可阻止连接机构166进行转动。
应注意到当没通过人工将止动杆146和致动手柄118结合在一起时,在与箭头176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中对图14、16中的可移动夹持件102施加一个力的作用,止动杆178、180中的开口182、184的边缘就对杆件104的表面进行约束,这样,在不进行进一步作用的情况下,就不能将可移动的夹持爪102拉离固定夹持爪116。
通过在箭头176的方向中对止动杆178、180施加压力来压缩弹簧189则可使杆件104和可移动的夹持爪102回撤而远离固定夹持爪116。在止动杆178、180的端部中施加的力与杆件104将运动的方向基本垂直。然后,杆件104就可在任一方向中自由滑过止动杆178、180中的开口182、184。
当施加到杆件104上的负荷增加至500磅时,止动杆178、180与杆件104相接合,如图20所示,止动杆178、180的开口的顶部边缘A、C被施加相同的负荷。同样,止动杆178、180的开口的底部边缘B、D也被施加相同的负荷。
为容易地将物体从承受较大负荷的夹持件100中释放出来,将后止动杆180拉至一个垂直位置,如图21所示,在该垂直位置处,所述边缘A、B不再与杆件104相接合。拉动后止动杆180则通过夹持件体112的一部分的变形和前止动杆178的变形而将所述初始负荷的一半卸掉,所述夹持件体112的一部分由弯折部分197示意性地标识出来。所述变形使前止动杆178向前稍微移动由弯折部分197示意性显示的部分及图21中的虚线部分。所述负荷的另一半被单独传输至前止动杆178。接下来,将后止动杆180释放而使其回复至图20所示的位置。一旦后止动杆180回复至图20所示的位置,它就基本承受由前止动杆178产生的负荷的一半。这样,止动杆178、180就承受的总负荷约为所述初始负荷的一半。将上述过程以前面所述的方式重复进行一次或多次而在每个循环中将总负荷均分。由止动杆178、180所承受的总负荷一旦是可管理的负荷,则可将止动杆178、180从杆件104上同时释放下来,这样就可避免不需要的不良反应并释放掉全部夹持力。应注意到通过反向进行上述步骤则可实现上述夹持力的组件减小,通过拉动前止动杆178而非后止动杆180就可开始减小所述作用力。
应注意到杆件104具有一个矩形的截面。当然,杆件104可具有其他形状的截面,例如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将驱动杆146和止动杆178、180中的开口定型以适应杆件104的截面形状,从而对杆件104进行适当的约束干涉。
杆件104具有一对在其两端处形成的圆形开口。柱形的止动元件193、195插在所述圆形开口中并暂时性地连接于其中,这样,止动元件193、195就与杆件104的纵轴线基本垂直延伸。止动元件193被用于以系列号为No.09/036,360的未审查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方式连接可移动夹持爪102,该未审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申请中被结合利用。
在可移动的夹持爪102远离固定夹持爪116时,止动元件195靠近所述孔108的后部。在止动元件195到达孔108的后部时,该止动元件195的端部与孔108外侧的夹持件体112相接触。这样,止动元件195就阻止可移动夹持爪102进一步远离固定夹持爪116。
图1-21中所示的杆式夹持件100可被布置为图22所使的扩张式夹持件。通过将可移动夹持爪102从止动元件193处移开且将可移动夹持爪102连接在另一个止动元件195上就可实现上述转变,这样,可移动夹持爪102的表面和固定夹持爪116的表面就相互远离。在系列号为No.09/036,360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了转变为扩张式夹持件的这种转变方式,该美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申请中被结合利用。
如上所述,图1-22中的夹持件100具有一种结构而根据由支撑元件所承受的负荷的大小来改变所述增加的运动和作用力。因此,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所述增加的运动和/或夹持件的作用力。例如,图23、24所示的杆式夹持件200可提供较大的扭转力矩,从而在对致动手柄218进行每次推压时均可施加更大的作用力。如图23、24所示,杆式夹持件200包括与一个支撑元件如一根杆或称为杆件204相连的一个夹持爪202。该夹持爪202可通过在美国专利No.4,926,722中所披露的销子而固定在杆件204上,或者,所述夹持爪可具有如在系列号为No.09/036,360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所披露的一种可拆卸结构。杆件204可滑动性地被支撑在一个近端槽或称为近端孔及一个远端槽或称为远端孔中,每个孔均穿过一个手柄组件/手柄把手组件210和夹持件体。
如图23、24所示,所述手柄/把手组件210包括连接在夹持件体212上的一个手柄把手214及连接在夹持件体212上的一个固定夹持爪216。夹持件体212中的一个腔217将所述孔相互分开。可注意到在所述爪202、216上可连接保护垫。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212上的一个致动手柄218通过一个螺纹枢转销子238和一个螺帽239布置在所述孔之间并超出所述孔。
杆件204和夹持爪202在一个或多个驱动杆246的作用下逐步朝着固定夹持爪216运动。驱动杆246悬置在杆件204上,该杆件204穿过在驱动杆246中形成的下孔。此外,一个动力连接杆250穿过在驱动杆246中形成的上孔且连接在驱动杆246上。每个驱动杆246的形状均基本为矩形且由弹性材料如钢制成。动力连接杆250的形状为矩形且由弹性材料制成,该动力连接杆250被插入于致动手柄218中形成的一个孔内且连接在该致动手柄上。
如图23所示,一根弹簧258被放置在杆件204上而可压缩性地与驱动杆246和夹持件体212相接合。在图23所示的致动手柄中间位置处,弹簧258和动力连接杆250使驱动杆246相对于杆件204进行转动。
如图23和图24所示,一个止动杆278悬置在杆件204上。杆件204穿过在止动杆278中形成的开口。止动杆278的顶端可枢转性地连接在一个销子280和弹簧281上,或者卡在于夹持件体216中形成的凹陷中,这样,止动杆278就可从顶部进行转动。此外,一根弹簧289偏压所述止动杆278而使该止动杆278的开口边缘与杆件204的表面相接合。在图23所示的中间位置中,止动杆278及驱动杆246与杆件204的接合可阻止杆件204和可移动夹持爪202远离固定夹持爪216,同时允许夹持爪202朝着固定夹持爪216运动。
可通过在箭头276所示方向中一次或多次推压致动手柄218来实现杆件204和所连接的可移动夹持爪202朝着固定夹持爪216的增加的运动。所进行的推压使动力连接杆250推动驱动杆246而使其远离固定夹持爪216。当驱动杆246远离固定夹持爪216时,由于驱动杆246的开口边缘被限制在杆件204上,驱动杆246就朝着固定夹持爪216拉动杆件204和夹持爪202。动力连接杆250在枢转轴线P的附近连接在致动手柄218上而在轴线P的附近建立一个支点以在致动手柄218朝着驱动杆246枢转的过程中传输动力。所述支点建立在手柄把手214之上,动力连接杆250和致动手柄218在所述支点处相接触。应注意到在移动致动手柄218时,动力连接杆250的角度及该动力连接杆250与驱动杆246的结合可引起杆件204的即刻结合和运动。由于动力连接杆250的位置靠近致动手柄218的枢转轴线,因此,施加到驱动杆上的杠杆作用力就显著大于现有杆式夹持件中的情况。因此,致动手柄218的较大的杆臂与动力连接杆250在致动手柄218上的连接处的较小杆臂一起工作而产生了较大的机械优势。与图1-22中的夹持件100不同,在杆件204受到负荷的作用时,所述支点不相对于致动手柄218进行运动。
当将致动手柄218完全推压至图24所示的一个闭合位置时,释放致动手柄218将会使压缩弹簧258扩张而将驱动杆246和致动手柄218推至图23所示的中间位置。
在反复推压致动手柄218时,可移动的夹持爪202就以增加的方式接近固定夹持爪216。此后,将被夹持的物体由夹持爪202、216接合。
应注意到在箭头276所示的方向中推压止动杆278可使杆件204和可移动夹持爪202远离固定夹持爪216。所述推压使止动杆的端部与杆件204将运动的方向相垂直。然后,杆件204可在各个方向中自由滑过止动杆278中的开口。
图25、26显示了夹持件的另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可改变施加到物体上的压力。具体地说,杆式夹持件300具有这样的优势,即可逐步调节由夹持件300所施加的压力。杆式夹持件300包括与杆件304相连的一个夹持爪302。可利用与上述图23、24中将夹持爪202连接到杆件204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夹持爪302固定到杆件304上。杆件304可滑动性地支撑在近端孔和远端孔306、308中,所述近端孔和远端孔均穿过一个手柄组件/把手组件310和一个夹持件体312。
如图25、26所示,手柄组件/把手组件310还包括连接在夹持件体312上的一个手柄把手14及连接在夹持件体312上的一个固定夹持爪316。在所述夹持爪302、316上可连接保护垫。利用枢转销子338将致动手柄318可枢转性地安装到夹持件体312上,所述致动手柄318布置在孔306、308之间并超出所述孔。致动手柄318延伸入夹持件体312内且跨在杆件304上。致动手柄318具有一个中空部分,当将致动手柄318完全压紧时,所述中空部分接收手柄把手314的一个前面部分。另外,致动手柄可延伸入通常较硬的夹持件体中。此外,致动手柄可只在杆件304的一侧上延伸。
在一个或多个驱动杆346的致动作用下,杆件304和夹持爪302朝着固定夹持爪316进行增加的运动。所述驱动杆346悬置在杆件304上,所述杆件304穿过在驱动杆346中形成的较低孔。此外,一个动力连接杆350具有一个销子351,通过将该销子351插入于致动手柄318中形成的一个孔353内,则可使动力连接杆350与致动手柄318滑动接合。所述孔353的长度大于销子351的直径的两倍且通常布置在杆件304和夹持件体312的一个顶部分之间。孔353和销子351限定了一根第二枢转轴线P2。如图25、26所示,动力连接杆350的底端通过一个销子355而可枢转性地连接在手柄把手314上,从而限定了一根第三枢转轴线P3。动力连接杆350具有一个致动凸起或称为肘部357,该肘部357与前驱动杆346的一个下部分相接合。每个驱动杆346的形状均相同且具有类似于矩形的形状,并由弹性材料如钢制成。应注意到动力连接杆350可跨靠在杆件304上或不跨靠在杆件304上。还应注意到可设想在致动手柄318和动力连接杆350之间利用除销子351和孔353之外的其他结合方案。
如图25、26所示,将一根弹簧358置于杆件304上以可压缩性地与驱动杆346及夹持件体312相接合。在图25所示的致动手柄的中间位置处,弹簧358和动力连接杆350使驱动杆346相对于杆件304而枢转至一个接近垂直的位置。
如图25和图26所示,一根止动杆378悬置在杆件304上。杆件304穿过在止动杆378内形成的开口。止动杆378的顶端被卡在于夹持件体316中形成的一个凹陷内,这样,止动杆378就可从顶端处进行枢转。此外,一根弹簧(图中未显示)偏压止动杆378而使止动杆378的开口边缘与杆件304的表面相接触。在图25所示的中间位置中,止动杆378及驱动杆346与杆件304的接合可阻止杆件304和可移动的夹持爪302远离固定夹持爪316,同时允许夹持爪302朝着固定夹持爪316运动。
可通过在箭头376所示方向中一次或多次推压致动手柄318来实现杆件304和所连接的可移动夹持爪302朝着固定夹持爪316的增加的运动。所进行的推压使致动手柄318围绕轴线P1进行转动。
致动手柄318围绕轴线P1的转动及施加到手柄318上的持续推压力使致动手柄318更靠近手柄把手312和动力连接杆50。此外,销子351使孔353上移。致动手柄318和动力连接杆350之间的角度减小。在与枢转轴线P3相垂直的一根轴线和动力连接杆350之间的角度也减小。在这种增加的运动过程中,致动手柄318上从P1延伸至P2的一部分被用作为至销子351的一根短臂。动力连接杆350上从P2延伸至P3的一部分被用作为至销子351的一根长臂,而动力连接杆350上从P3延伸至肘部357的一部分被用作为驱动杆346上的一根短臂。这种复合的杠杆作用显著增大了机械优势,并明显增大了夹持力。
致动手柄318和动力连接杆350之间的协作使致动凸起357以抵抗弹簧358的偏压力的方式与前驱动杆346相接合。所述接合使驱动杆46相对于夹持件体312运动而远离固定夹持爪16。在致动凸起357的接合过程中,由于驱动杆46的开口的下缘与杆件304相接合,驱动杆346的运动就使杆件304和夹持爪302朝着固定夹持爪316运动。应认识到通过由致动凸起357对驱动杆346施加力的作用,驱动杆346的上表面就在由箭头376所指示的力的相反方向中运动。驱动杆346的前下表面就在箭头376所示方向中沿着杆件304运动。一旦将箭头376所示方向中的推压力释放且弹簧358一旦再次在箭头376所示方向的相反方向中推压驱动杆346,驱动杆346的上表面就沿着杆件304运动。在这种方式中,驱动杆346沿着杆件304逐步前进,从而使可移动的夹持爪302更靠近固定夹持爪316。这种增加的运动可允许谨慎的使用者将更大且受控的压力施加到容纳在固定夹持爪316和可移动夹持爪302之间的物体上。
在将致动手柄318完全推压至图26所示的一个闭合位置中时,释放致动手柄318会使受压缩的弹簧358扩张而将驱动杆346和致动手柄318推至图25所示的位置。
在对致动手柄318进行反复推压时,可移动的夹持爪302以增加运动的方式接近固定的夹持爪316,此后,将被夹持的物体由夹持爪302、316接合。
应注意到在箭头376所示的方向中推压止动杆378可使杆件304和可移动的夹持爪302回撤而远离固定夹持爪316。所述推压使止动杆的端部与杆件304将运动的方向相垂直。然后,杆件304可在各个方向中滑入止动杆378中的开口。
上述内容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显示而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不脱离由连接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添加替换和其他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所述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所述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连接在所述致动手柄上的一个致动手柄加强件;一个驱动杆,该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而使所述支撑元件相对于所述夹持件体运动,并且其中,所述致动手柄的枢转使所述致动手柄加强件进行转动且与所述驱动杆相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致动手柄包括一个孔,而所述致动手柄加强件具有一个指部,该指部可插入致动手柄的所述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致动手柄包括一个第一上臂和一个第二上臂,所述致动手柄加强件布置在所述第一上臂和第二上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致动手柄包括一个第一上臂和一个第二上臂,所述致动手柄加强件布置在所述第一上臂和第二上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致动手柄加强件包括一个第一侧壁和一个第二侧壁,所述驱动杆布置在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致动手柄加强件包括一个第一侧壁和一个第二侧壁,所述驱动杆布置在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根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根杆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根止动杆,该止动杆的正常位置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从而阻止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一夹持爪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爪运动并使第一夹持爪朝着第二夹持爪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止动杆可移动至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处,该止动杆不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
11.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所述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所述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一根驱动杆,该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而使所述支撑元件相对于所述夹持件体运动;以及一与所述驱动杆和致动手柄相接合的识别机构,其中,随着支撑元件受到的负荷的变化,所述识别机构就根据负荷的大小而使一个支点与致动手柄相接触或脱离接触,从而改变所述致动手柄的有效杆臂,这样就改变了支撑元件的增加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识别机构就以较高的速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识别机构就以较低的速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第二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识别机构就以较低的速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预定范围和所述第二预定范围不相互交叉。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致动手柄具有一个第一有效杆臂长度,当所述负荷处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致动手柄具有一个第二有效杆臂长度,第一有效杆臂长度不同于第二有效杆臂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二有效杆臂长度小于第一有效杆臂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可移动的支点与处于手柄把手之上的驱动杆相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识别机构包括一根弹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预定范围内时,所述弹簧就以较高的速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预定范围内时,所述弹簧就以较低的速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第二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识别机构就以较低的速率移动所述支撑元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致动手柄具有一个第一有效杆臂长度,当所述负荷处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内时,所述致动手柄具有一个第二有效杆臂长度,第一有效杆臂长度不同于第二有效杆臂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二有效杆臂长度小于第一有效杆臂长度。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时,弹簧基本不改变长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弹簧移动所述驱动杆,驱动杆再移动支撑元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在支撑元件运动的同时,所述弹簧进行直线运动。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时,弹簧基本不改变长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弹簧移动所述驱动杆,驱动杆再移动支撑元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在支撑元件运动的同时,所述弹簧进行直线运动。
31.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处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内时,弹簧改变长度。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弹簧移动所述驱动杆,驱动杆再移动支撑元件。
33.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处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内时,弹簧改变长度。
3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夹持件,该夹持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弹簧上的一个驱动杆连接件,其中,所述弹簧偏压该驱动杆连接件以使其与驱动杆相接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驱动杆连接件穿过在驱动杆内形成的一个开口,驱动杆连接件包括与所述驱动杆相接合的一个臂。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夹持件,还包括一个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被弹簧和致动手柄接合。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夹持件,还包括一根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与连接机构接合且对连接机构进行偏压,从而推动所述致动手柄而使其远离手柄把手以到达一个中间位置。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一个弓形台肩,该弓形台肩与致动手柄的一个孔部相接合。
39.一种夹持件的操作方法,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一个夹持件体上的致动手柄;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致动所述致动手柄而使第一夹持爪进行增加的运动;随着所述支撑元件受到的负荷的变化而改变所述增加运动,这种改变是通过根据所述负荷的大小而使一个支点与致动手柄相接触或脱离接触从而改变致动手柄的有效杆臂来实现。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致动包括使致动手柄围绕一根轴线进行转动。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加运动朝着所述第二夹持爪进行。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增加运动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爪进行。
43.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致动手柄定位在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可阻止所述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远离第二夹持爪运动,同时允许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朝着所述第二夹持爪运动。
44.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增加运动包括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预定范围内时使支撑元件以较高的速率运行。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增加运动包括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预定范围内时使支撑元件以较低的速率运行。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中,改变所述增加的运动包括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一个第二预定范围内时使支撑元件以较低的速率运行。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范围与所述第二预定范围不相互交叉。
48.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负荷的大小来改变致动手柄的有效杆臂长度。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所述预定范围内时,将一个有效杆臂改变为一个第一有效杆臂,当所述负荷的大小在所述第二预定范围内时,将一个有效杆臂改变为一个第二有效杆臂。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有效杆臂的长度小于第一有效杆臂的长度。
51.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所述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所述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可枢转性地安装在所述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连接在所述致动手柄上的一个致动手柄加强件;一个驱动杆,该驱动杆可被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且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一个第一止动杆;以及一个第二止动杆。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一止动杆的正常定位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从而阻止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远离第二夹持爪运动,并可允许第一夹持爪朝着第二夹持爪运动。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二止动杆的正常定位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从而阻止所述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远离第二夹持爪运动,并可允许第一夹持爪朝着第二夹持爪运动。
54.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夹持件,还包括一个单根弹簧,该弹簧与所述第一止动杆和第二止动杆相接合。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单根弹簧包括一个第一部分,该第一部分贴靠所述夹持件体的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可扩张性地与所述第一止动杆相接合;以及一个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可扩张性地与所述第二止动杆相接合。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单根弹簧通常同时偏压和定位第一、第二止动杆的自由端以使其远离致动手柄。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单根弹簧穿过所述第二止动杆内形成的一个开口。
58.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根杆。
59.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根杆件。
60.一种夹持件的操作方法,所述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一个夹持件体上的致动手柄;及连接在所述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止动系统;该方法包括向所述支撑元件施加一个第一负荷;以及通过致动所述止动系统来减小所施加负荷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样,支撑元件就受到一个第二负荷的作用。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负荷约为施加到支撑元件上的第一负荷的一半。
62.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减小所述第二负荷的一部分。
63.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止动系统包括一个第一止动元件和一个第二止动元件,该第一、第二止动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且承受所述第一负荷。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减小负荷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止动元件释放而与支撑元件脱离接合,同时保持第二止动元件和所述支撑元件之间的接合,这样,所述第二止动元件就承受所述第二负荷。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止动系统包括一个第一止动元件和一个第二止动元件,该第一、第二止动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且承受所述第一负荷。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减小第一负荷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止动元件释放而与支撑元件脱离接合,同时保持第二止动元件和支撑元件之间的接合。
67.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减小第二负荷的步骤包括第二次将第一止动元件释放而与支撑元件脱离。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释放的第一止动元件与所述支撑元件相结合,这样,第一止动元件和第二止动元件就承受所述第二负荷。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中减小第二负荷的步骤包括第二次将第一止动元件释放而与支撑元件脱离接合。
70.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所述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绕一根轴线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一个驱动杆,该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且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以及在驱动杆和致动手柄上连接有一根动力杆,其中,动力杆连接在致动手柄上而产生一个支点,从而在致动手柄枢转过程中将动力传输到驱动杆。
71.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点定位在所述轴线附近。
72.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夹持件,其中随着支撑元件受到的负荷的变化,所述支点不相对于致动手柄运动。
73.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点与处于手柄把手之上的驱动杆相接触。
74.一种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所述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绕一根轴线可枢转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其中,所述致动手柄限定形成一根第一杆件;一根第二杆件,在一个第一枢转点处可转动性地连接在手柄把手上且在一个第二枢转点处可转动性地连接在致动手柄上;一个驱动杆,可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所述驱动杆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且使所述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并且其中,在向致动手柄施加一个作用力时,所述第一杆件朝着所述第二杆件运动,从而移动所述驱动杆和支撑元件。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二杆件包括一个销子,该销子插入于致动手柄中形成的一个孔中,其中,所述销子限定形成所述第二枢转点。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孔的长度大于所述销子直径的两倍。
77.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第二杆件包括与所述驱动杆相接合的一个致动凸起。
78.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根杆。
79.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支撑元件包括一根杆件。
80.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夹持件,包括一根止动杆,该止动杆的正常定位与支撑元件相接合,从而阻止所述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远离第二夹持爪运动,并允许第一夹持爪朝着第二夹持爪运动。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止动杆可移动至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止动杆不与支撑元件相接合。
82.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夹持件,还包括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第二夹持爪。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夹持件,该夹持件还包括一个止动机构,该止动机构的正常定位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从而阻止所述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远离第二夹持爪运动,并允许第一夹持爪朝着第二夹持爪运动。
84.一种致动机构,该致动机构包括一个支撑元件;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所述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该夹持件体通常被分为一个上部分和一个下部分;固定在夹持件体上部分上的一个夹持爪;连接在所述夹持爪上的一个衬垫;连接在夹持件体的下部分上的一个手柄把手;一根长杆,该长杆跨过所述支撑元件,所述长杆的一端贴紧一个致动手柄,所述长杆的相反端进入一个枢转点,在该枢转点处,所述长杆可移动性地与夹持件体的上部分相联;一根短杆,该短杆具有与所述手柄把手相联的一个第一枢转点及与所述长杆相联的一个第二枢转点,该第二枢转点通常位于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之间;一个动力片,该动力片可被插在处于夹持件体内的一个凹陷中的所述支撑元件之上且偏压所述短杆;以及一根弹簧,可被插到具有夹持件体凹陷的支撑元件之上,位于夹持件体上的所述弹簧将动力片偏压到所述短杆上,其中,在向手柄把手和致动手柄施加一个压力时,所述长杆朝着所述短杆运动以对弹簧施加一个相反的力,从而沿着支撑元件来移动动力片,这样,在释放所述压力时,该夹持件就沿着支撑元件移动极微小的距离。
85.一种对物体进行压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枢转点处对一根长杆施加压力,这样,所述长杆就靠近一根短杆运动,且所述长杆和短杆之间的角度减小;将短杆的致动点提供给一个动力片,其中,施加到长杆上的力使动力片与一个支撑元件脱离接合,并使动力片沿着支撑元件而在与所述压力方向相反的一个方向上运动,其中,精确调整通过所述杆的作用而对被容纳在多个爪之间的物体的压紧。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动力片沿着一个支撑元件进行运动。
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所述动力片具有一个顶部和一个底部,其中,在对该动力片施加一个压力作用时,动力片的顶部与支撑元件相分离且在与压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运动。
88.一种夹持件,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一个支撑元件,第一夹持爪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一个夹持件体,该夹持件体具有可使支撑元件穿过的一个孔;连接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手柄把手;可枢转性地安装在夹持件体上的一个致动手柄;一根驱动杆,该驱动杆可被移动至一个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处,驱动杆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而使支撑元件相对于夹持件体运动;以及一个驱动杆连接件,该驱动杆连接件插在一根弹簧中并连接在该弹簧上,其中,所述弹簧偏压所述驱动杆连接件而使其与所述驱动杆相接合。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驱动杆连接件形状为具有两个臂的十字形,所述两个臂与驱动杆相接合。
90.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驱动杆连接件包括钩子形式的一个端部,所述弹簧被旋拧入钩子的一个开口中且可压缩性地与钩子的一个表面相接合。
91.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驱动杆连接件包括钩子形式的一个端部,所述弹簧被旋拧入钩子的一个开口中且可压缩性地与钩子的一个表面相接合。
92.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弹簧被预加载至一种压缩状态。
93.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驱动杆连接件穿过于所述驱动杆中形成的一个开口。
94.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夹持件,该夹持件包括一根止动杆,该止动杆的正常定位与所述支撑元件相接合,从而阻止支撑元件和第一夹持爪远离第二夹持爪运动,且允许第一夹持爪朝着第二夹持爪运动。
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止动杆可移动至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处,所述止动杆不与支撑元件相接合。
96.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夹持件,其中所述弹簧移动所述驱动杆,驱动杆再顺次移动支撑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夹持件(100)的操作方法,所述夹持件(100)包括一个第一夹持爪(102);一个支撑元件(104),第一夹持爪即连接在该支撑元件上;及可枢转性地安装在一个夹持件体(112)上的一个致动手柄(118)。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致动所述致动手柄而使第一夹持爪经历增加的运动;当支撑元件受到一个负荷的作用时,根据负荷的大小而使一个支点与致动手柄相接触或脱离接触,从而改变致动手柄的有效杆臂,这样就改变了所述增加的运动。
文档编号B25B5/06GK1553843SQ02817709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0日
发明者克里斯·W·希策纳斯, 查尔斯·R·麦克凯恩, 托马斯·M·舍夫纳克, 安东尼·B·富勒, B 富勒, M 舍夫纳克, R 麦克凯恩, 克里斯 W 希策纳斯 申请人:美国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