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的旋动结构,尤指一种利用定位杆可调整扳手头部的扳手的旋动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手工具业界发展已相当成熟,国内手工具业界所研发的产品种类亦相当多样,就国内所生产的手工具质量更是获致国内外优良口碑。
但对当前业界现有扳手工具而言,当面临狭隘空间使用时,往往无法有效地夹固螺固件,不仅影响工作进度,也影响工作的流畅性,故现有的扳手工具使用方式不仅费时也费力;有鉴于此,故有业界创作出改良的扳手结构,如台湾智能财产局于2004年5月1号公告的第585807号专利,其名称为“活动摆头扳手结构改良”,该专利技术所揭示的扳手,其主要由一驱动头及一枢设在驱动头握柄所组成,该握柄内并设有一卡掣机构,该卡掣机构可选择性的限制驱动头与握柄间的相对枢摆,且其驱动头的枢部包括有一第一颚及一第二颚,该第一颚的外缘设有齿,该齿的设置位置相位于扳手的扳动方向端,该第二颚外缘的圆弧面为全肉厚,并圆弧面高于齿的齿根,利用此扳手扳动操作时,不致生成裂痕或破坏。
该活动摆头扳手结构改良的卡掣机构,其包括有一按钮及一卡块,该按钮设在握柄的孔内,并可与握柄生成相对的位移,该卡块设在握柄的卡孔,卡块的第一端设有齿,第二端则凸露在卡孔中;另,其中该按钮相对于卡孔的适当处凹设有第一面及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的高度不同,而具有落差,可供卡块的第二端选择性的抵靠。
但该活动摆头扳手结构改良专利存在有如下缺点1、扳手驱动头的枢部设有第一颚及第二颚,其第二颚设有齿部,在齿部空间会较易附着或是卡入较细小的螺丝或是铁屑,而导致卡块端的齿部难以有效地顶掣驱动头的枢部,直接影响到扳手弯折的稳固。
2、其卡块的一端设有齿部,此齿部是以两斜切面呈V字排列而形成,当其齿部与驱动头枢部的第一颚之齿部相卡合时,因卡块端的齿部卡合面较小,故使用者若施力于扳手时,驱动头枢部的第一颚外缘齿部容易跑位打滑,而影响工作的顺畅。
3、因其驱动头的枢部仅单单以第一颚齿部与卡块相互顶掣成一施力点,如此,当施力扳手时,会形成施力点不平均,仅以单一顶掣点去承受较大施力,将会造成该结构损毁或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扳手旋动结构的弯折的稳固性差、易打滑及结构易损毁或断裂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良的扳手旋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扳手的旋动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及一扳手握柄,该扳手本体的握柄至少枢接有一头部,该头部一端形成有一凸部,凸部一侧环设有一第一颚齿;该扳手握柄设有第一、第二凸耳,两凸耳的适当处设有相对的枢孔,该枢孔可容置一可使扳手头部与扳手握柄呈枢接关系的枢杆,扳手握柄斜向设有第一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内容设有一定位杆,插设在扳手握柄上之定位销限位固定该定位杆,定位杆在按压状态时,其与扳手握柄第二容置槽内的卡抵装置相顶抵;定位杆在松开状态时,其使卡抵装置与凸部相互啮合。
所述扳手头部第一颚齿设在凸部的任一侧。
所达定位杆嵌入在扳手握柄内与定位销相互配合形成可调整的关系。
所述调整杆一端为一具锯齿面的第二颚齿。
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螺设的螺纹。
在扳手握柄的一面设有调整组件,与调整杆的第二颚齿形成活动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其扳手头部的第一颚齿,是设在握柄两凸耳中相枢设连接,而非如现有设计设在握柄的一侧,故可有效地预防其它金属工具如铁屑或细小的螺固件卡附在齿部内,导致影响固定弯折头部的稳定性;2、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颚齿卡合面较大是多角切面形成结构,当第二颚齿顶掣于第一颚齿时,可得到较多的卡合面,来增加其本身的稳固性,改善了现有把手卡块端齿部卡合面不足的情况,避免了容易跑位打滑的情形发生;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颚齿与第二颚齿顶掣面为扳手的重心,使施力点可平均落在其握柄内,此用意是为了改善现有的扳手将弯折固定的施力点集中落于一侧,并避免了当使用者在以单一方向施力时,容易生成断裂或脱落的情形,也可有效地防止人员受伤。
图1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弯折作动图。
图5、6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头部固定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9、10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弯折作动图。
图11、12是本实用新型扳手的旋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头部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有关于一种扳手的旋动结构,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此种扳手的旋动结构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1,是指以一扳手头部10及扳手握柄20相连接而成,其中,扳手头部10的一端是一圆弧凸部11,凸部11的一侧并环设有第一颚齿101;扳手握柄20一端设有一第一、第二凸耳21、22,且在第一凸耳21及第二凸耳22相对位置贯穿有相连通的枢孔23,以利枢杆24穿设时让扳手头部10及扳手握柄20相枢接,在第一凸耳21下方适当处斜向设有一第一容置槽25,以供一定位杆26容置,而容设在第一容置槽25内的定位杆26一侧端并略微凸露在扳手握柄20外侧;另外,外观呈一“哑铃”状的定位杆26,其中杆身适当处设有一滑槽261,该滑槽261可供嵌设在扳手握柄20内的定位销262插设,以防止定位杆26脱离第一容置槽25,同时,更可利用滑槽261与定位销262的搭配使用,令,定位杆26可在第一容置槽25内活动调整移动;在第二凸耳22下方适当处斜向贯穿一第二容置槽27,该第二容置槽27并与第一容置槽25呈一连通关系,且,第二容置槽27主要供一调整杆28及一弹簧29的卡抵装置容置,最后,再以一盖体30螺固封闭第二容置槽27以达卡抵装置的固定功效;调整杆28是一圆形杆体,其受后端的弹簧29弹性抵推,以使调整杆28前端的第二颚齿281与扳手头部10的第一颚齿101呈一啮合关系,同时,调整杆28侧边形成的顶掣槽282恰与第一容置槽25内的定位杆26相顶抵,而按压定位杆26而连带控制调整杆28退位,进而使调整杆28前端的第二颚齿281脱离第一颚齿101,让扳手头部10顿时呈现自由状态,而可使扳手头部10达到可弯曲的目的,而当其放开定位杆时26,可使调整杆28可利用弹簧29的弹力回复特性,再次让第一颚齿101顶掣第二颚齿281,使得扳手头部10生成任意角度的固定功效;请参看图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其特征在于当按压其定位杆26时,其定位杆26会下推调整杆28顶掣点为定位杆26和顶掣槽282连接处,而使第二颚齿281脱离第一颚齿101生成一活动空间,使得扳手头部10暂时呈一自由状态,使扳手头部10可活动弯折调整;反之,请参看第图5、6所示,当一放开定位杆26时,其调整杆28会因安装下方的弹簧29回复力,而展开回复到原来的定位,便即为第二颚齿281向上顶掣于第一颚齿101,生成稳固定位的功效,且因第一颚齿101及第二颚齿281卡合处为扳手握柄20两凸耳21、22的中间处,而在扳动扳手施力时,其施力力量可为扳手握柄20两凸耳21、22所支撑,来达到更稳固的目的,也避免了打滑断裂的事情发生。
又,本实用新型可有另外实施例,请参看图7、8所示,其特征在于扳手握柄20的适当处设一枢孔31,可供一调整组件32设入,而调整组件32的一端恰可容置在调整杆28上的顶掣槽282内,故,请参看图9、10,当下推调整组件32时,因调整组件32的一端与调整杆28的顶掣槽282相契合,故此时调整杆28会为之向下推挤压弹簧29,以使第二颚齿281离开第一颚齿101形成一活动空间,而让扳手头部10达到可活动弯折的目的,反之,请参看图11、12所示,当松开调整组件32时,调整组件32会因受弹簧29回复力所挤压而回复到原来的定位,则是第二颚齿281向上顶掣于第一颚齿101,达到稳固的原状,又,因调整组件32设在扳手握柄10的正面,更可使使用者使用时轻易的操作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扳手的旋动结构,其主要包括一扳手本体及一扳手握柄,该扳手本体的握柄至少枢接有一头部,该头部一端形成有一凸部,凸部一侧环设有一第一颚齿;该扳手握柄设有第一、第二凸耳,两凸耳的适当处设有相对的枢孔,该枢孔可容置一可使扳手头部与扳手握柄呈枢接关系的枢杆,其特征在于扳手握柄斜向设有第一容置槽,该第一容置槽内容设有一定位杆,插设在扳手握柄上之定位销限位固定该定位杆,定位杆在按压状态时,其与扳手握柄第二容置槽内的卡抵装置相顶抵;定位杆在松开状态时,其使卡抵装置与凸部相互啮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的旋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头部第一颚齿设在凸部的任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的旋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嵌入在扳手握柄内与定位销相互配合形成可调整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的旋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杆一端为一具锯齿面的第二颚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的旋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设有用于螺设的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的旋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扳手握柄的一面设有调整组件,与调整杆的第二颚齿形成活动关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扳手的旋动结构,主要是在扳手头部的凸部侧边环设有第一颚齿,而凸部则容设在扳手握柄的第一、二凸耳间,并让一枢杆穿设得以使扳手头部及扳手握柄呈一枢接关系;再透过按压扳手握柄第一容置槽的定位杆,让定位杆抵推第二容置槽内的调整杆,使调整杆前端的第二颚齿与凸部的第一颚齿暂时性脱离,以利扳手头部弯折调整角度,再放开定位杆使调整杆受前后方的弹簧弹抵作用下复位,即可达到弯折调整角度后的扳手头部固定功效。
文档编号B25B23/00GK2737505SQ20042007212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7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