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08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扭动螺丝紧固与释放的手工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具备往 覆板动与定点旋动双重扭力输出形态的套筒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物品的套筒扳手构造大体上为头端部一体式延伸有一适当长度的柄部, 头端部设有垂直向圆形腔室以供一扭旋头定位装置,凭借腔室壁面设有棘齿与扭 旋头两侧设有对应拨动的控制块,在扭旋头顶端操作调整钮右旋或左旋,则可拨 动控制块在扭旋头侧面突出变换,而能或右侧或左侧与腔室壁面所设棘齿嚯合, 使扭旋头在头端部腔室内能作或右向或左向扭力输出操作六角螺丝紧固或释放。 事实上,现有套筒扳手在操作六角螺丝紧固与否的旋动,是扭旋头的方形嵌头为 扭力输出端,而柄部为板动的扭力输入端,即扭力输出为垂直向下抵触六角螺丝, 而板动的扭力输入端与的呈水平交角,当手掌握持柄部操作往覆行程板动,是很 难保持在一定水平高度(上、下不规则晃动),而影响到扭旋头稳定抵触六角螺 丝,终就存在有扭力输出的不稳定,而显有操作困难度;再者,六角螺丝紧固初 期,六角螺丝在对象上螺进尚未达到适当紧固力,而柄部预备下次扭力输入的回 扳行程,六角螺丝尚不具紧固力反制在扭旋头上,此时扭旋头与与的抵触的六角 螺丝会被柄部同步带动,朝失去紧固方向回旋,而显有六角螺丝紧固初期操作的 不顺与困难度;此外,如六角螺丝长度稍长且尚未达到适当紧固力,而柄部难以 保持水平往覆板动,而此则会影响到扭旋头准确压触螺丝螺进,容易造成紧固操 作失败。上述已知技术的套筒扳手所存在的操作缺失,长久以来-直为消费者所垢病 与困扰,因此是否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往覆板动与定点旋动双重扭力输出形态的套 筒扳手,实有K必要。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扳手的扭力传 输机构改良,使用者可一手握持套筒扳手柄部掌控扭旋头稳定抵触六角螺丝,另 一只手在柄部末端T形握把上简便操作定点旋动形态的扭力输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所述的套筒扳手包含有头端部及其一侧 水平延伸的预定长度柄部,头端部内垂直向成形有一腔室,可供--扭旋头套置在 其内,所述的腔室壁面设有棘齿与扭旋头内部设有控制块,使扭旋头得有左向或 右向板动扭力输出的调动;其特征在于套筒扳手的柄部设有贯通至头端部腔室 的套结孔,而头端部腔室与柄部套结孔交接端形成有纳置槽,可供斜齿轮在其内 收纳; 一旋动杆,前端设有一截突轴,后端以轴销结合有一T形握把,所述的突 轴设有一侧缺边; 一斜齿轮,其轴孔内壁面对应设有一卡合边;--环状齿轮,其 轴孔内壁面设有卡沟;扭旋头壁面设一窝穴供一定位珠设置,并使定位珠一部份 突出于扭旋头壁面,所述的环状齿轮在头端部腔室以轴孔套置在扭旋头上,凭借 卡沟与定位珠衔接,使环状齿轮与扭旋头同步作动;或者所述的环状齿轮与斜齿 轮相互啮合,并限制斜齿轮恒位于扭旋头腔室--侧的纳置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方便 操作,操作成功率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组装的实施例剖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斜齿轮与旋动杆间的组装分解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斜齿轮外观图;图3B是图3A的A—A剖视图;图4A是本实用新型环状齿轮外观图;图4B是阁4A的B — B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环状齿轮组装在扭旋头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组装的实施例外观图。附阁标记说明lO-头端部;ll-柄部;12-腔室;13-套结孔:14-环座;15-培 林;16-纳置槽;20-扭旋头;21-控制块;22-调整钮;23-窝穴;24-定位珠;30-旋动杆31-突轴;32-缺边;33-轴销;34-T形握把40-斜齿轮;41-轴孔;42-
卡合边;43-螺丝;50-环状齿轮;51-轴孔52-卡沟;53-C形结合环;54-嵌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内容与特征能够进一步彰显,兹举一较佳实施 例配合图式将其说明如下请参看附图1 6,本实用新型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大致上是应用已 知技术而加以研究、创作而得,即套筒扳手包含有一头端部IO及其一侧水平延伸的适当长度柄部ll,头端部10内垂直向成形有一腔室12,可供一扭旋头20套置 在其内,所述的扭旋头20内部设有一可左、右调动的调整钮22,能拨动扭旋头 20侧面内枢结的控制块21,其两端突伸超越扭旋头20侧面的变换,或左端或右 端啮合头端部10腔室12壁面所设棘齿,使扭旋头20得有左向或右向板动扭力输 出,用以操作六角螺丝紧固或释放;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与特征在于套筒扳手的柄部11内设有贯通至头端部10腔室12的套结孔13,所述的套 结孔13末端设有一环座14可容设一培林15,而头端部10腔室12与柄部11套 结孔13交接端形成有--纳置槽16,可供斜齿轮40在其内收纳;一旋动杆30,其前端设有一截直径较小的突轴31,所述的突轴31设有一恻 缺边32,其后端以轴销33结合有一T形握把34;如图2所示所述的旋动杆30 由柄部11套结孔13穿置而入,使其突轴31伸至头端部10腔室12内,便能方便 斜齿轮40与的套结锁固;如图l所示待斜齿轮40与旋动杆30完成套结锁固,旋 动杆30后移则能将斜齿轮40收纳在柄部11与头端部10腔室12交接端的纳置槽 16内;—斜齿轮40,如图2、图3A、图3B所示,其轴孔41内壁面对应设有一卡 合边42,当斜齿轮40以轴孔41套结在旋动杆30的突轴31上,可凭借其间的一 侧缺边32与卡合边42相互贴触卡止,来得有套结的不错动关系,待以一螺丝43 压掣在斜齿轮40上而锁固在突轴31内,便能局制斜齿轮40与旋动杆30同步作 动;—环状齿轮50,如图4A、图4B、图5所示,其轴孔51内壁面设有卡沟52, 而扭旋头20的壁面设窝穴23供一定位珠24设置,并使定位珠24 —部份突在扭 旋头20壁面,所述的环状齿轮50以轴孔51套置在扭旋头20上,可凭借卡沟52 衔接定位珠24,使环状齿轮50与扭旋头20间的套置得有不错动关系,而能同步
作动;如图l、图5所示,扭旋头20由套筒扳手的头端部10腔室12顶端置入,而 环状齿轮50由腔室12底端套置在扭旋头20上定位,以一C形结合环53嵌夹在 扭旋头20所具嵌槽54内,便能限制扭旋头20与环状齿轮50不可脱离的结合在 所述的头端部IO腔室12内,与可使环状齿轮50与斜齿轮40相互啮合,并能限 制斜齿轮40恒位于腔室12—侧的纳置槽16内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形态为假设调整钮22调动扭旋头20内部控制块21,使其可为左向扭力输出,即本 实用新型套筒扳手同在已知技术者仍可在柄部11往覆板动来达成扭旋头20的扭 力输出;此时本实用新型并不以往覆板动为唯一扭力输出形态,也可在T形握把 34端操作旋动杆30在柄部11套结孔13内定点旋动,通过其前端套结锁固的斜 齿轮40去啮动环状齿轮50,使扭旋头20得有扭力输出。换言之,调整钮22调 动扭旋头20的控制块21,使其可为右向扭力输出时,本实用新型的旋动杆30也 可达成操作扭旋头'20得有右向定点旋动扭力输出。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所述的套筒扳手包含有头端部及其一侧水平延伸的预定长度柄部,头端部内垂直向成形有一腔室,可供一扭旋头套置在其内,所述的腔室壁面设有棘齿与扭旋头内部设有控制块,使扭旋头得有左向或右向板动扭力输出的调动;其特征在于套筒扳手的柄部设有贯通至头端部腔室的套结孔,而头端部腔室与柄部套结孔交接端形成有纳置槽,可供斜齿轮在其内收纳;一旋动杆,前端设有一截突轴,后端以轴销结合有一T形握把,所述的突轴设有一侧缺边;一斜齿轮,其轴孔内壁面对应设有一卡合边;一环状齿轮,其轴孔内壁面设有卡沟;扭旋头壁面设一窝穴供一定位珠设置,并使定位珠一部份突出于扭旋头壁面,所述的环状齿轮在头端部腔室以轴孔套置在扭旋头上,凭借卡沟与定位珠衔接,使环状齿轮与扭旋头同步作动;或者所述的环状齿轮与斜齿轮相互啮合,并限制斜齿轮恒位于扭旋头腔室一侧的纳置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斜齿轮是以轴孔内壁面设卡合边,与旋动杆的突轴的缺边相互贴触卡止。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旋动杆 后端是结合有T形握把或直接成型有T形握把,以利操作旋动杆定点旋动驱使扭 旋头扭力输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套筒扳手的扭力传输机构改良,套筒扳手的柄部设有贯通至头端部腔室的套结孔,而头端部腔室与柄部套结孔交接端形成有纳置槽,可供斜齿轮在其内收纳;一旋动杆,前端设有一截突轴,后端以轴销结合有一T形握把,所述的突轴设有一侧缺边;一斜齿轮,其轴孔内壁面对应设有一卡合边;一环状齿轮,其轴孔内壁面设有卡沟;扭旋头壁面设一窝穴供一定位珠设置,并使定位珠一部分突出于扭旋头壁面,所述的环状齿轮在头端部腔室以轴孔套置在扭旋头上,凭借卡沟与定位珠衔接,使环状齿轮与扭旋头同步作动;或者所述的环状齿轮与斜齿轮相互啮合,并限制斜齿轮恒位于扭旋头腔室一侧的纳置槽内。
文档编号B25B17/00GK201044953SQ20072014827
公开日2008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5日
发明者黄金城 申请人:黄金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