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87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各个TFT LCD(薄膜场效应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厂家在提高产能的同 时,也向产品多样化发展。现在5G产线玻璃基板尺寸为1100*1300,虽然主流切割尺寸为 17、19W,但是随着笔记本的迅速发展,其他各个厂家已经向小尺寸发展,如13. 3英寸、10. 1 英寸以及更小的8. 9英寸、7英寸等,并且为了降低成本,对基板的设计也越来越多样化。在液晶面板的生产过程中,基板搬送机器人需要搬送翻转设备处理后的涂有胶的 基板。基板翻转后,由搬送机器人手臂上的支撑物支撑,由于支撑基板的支撑物只能在机器 人手臂上有规律地移动,所以有可能导致有些设计不规律的基板,或者小尺寸的基板在此 搬送过程中,其像素区域等部位会和机器人手臂上的支撑物相接触,造成该基板在后工序 工艺中出现不良,不仅降低了成品率,也阻碍了产品尺寸设计的多样化。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在搬送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尺寸 不同设计的基板,不会造成基板像素电极的损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手臂以及位于手臂上的支撑物,所述手臂上设置有可沿手臂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物底座;在所述支撑物底座上,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固定所述支撑物 的第一卡槽。在所述支撑物底座上,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撑 物底座固定在所述手臂上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为连通的牙型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为连通的矩形卡槽。确定好位置后,所述支撑物底座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的螺栓固定在所述搬送 机器人的手臂上。所述连通的牙型卡槽包括通孔和沉头孔,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头孔 的直径。所述支撑物包括支撑头、阻挡部、导向杆、螺旋弹簧和底板;其中,所述阻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头,另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所述螺旋弹簧 的一端与所述阻挡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螺旋弹簧中;所述阻挡部的直径与所述支撑物底座上的牙型卡槽的沉头孔直径相等;插有所述 导向杆的所述螺旋弹簧的直径与所述牙型卡槽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底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牙型卡槽的通孔的直径;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牙型卡槽的通孔的长度;所述导向 杆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所述第一卡槽外侧在垂直于手臂长度的方向上设有尺寸标记。所述第二卡槽外侧在垂直于手臂长度的方向上设有尺寸标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手臂以及位于手臂 上的支撑物,其中,手臂上设置有可沿手臂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物底座;在支撑物底座上, 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固定该支撑物的第一卡槽。这样一来,支撑基板的 支撑物一方面可以随着底座沿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该支撑物还可以在 底座上沿垂直于机器人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移动,即支撑物可以在基板所在的平面上,在 较大范围内任意移动,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设计的基板,避开基板像素电极等的位 置,防止对基板的像素电极造成损坏,提高了成品率,促进了产品尺寸设计的多样化。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搬送机器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物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截面图;图4为图2的B-B向截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物移动过程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支撑物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如图1所示,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 基板搬送机器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包括机器人本体10,手臂11以及位于手臂上的支撑物 12。在机器人搬送基板的过程中,支撑物12用于支撑基板。其中,手臂11上设置有可沿手臂长度方向,即图1中X方向,移动的支撑物底座 13 ;在该支撑物底座13上,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即图1中Y方向上,设置有固 定支撑物12的第一卡槽131。这样,支撑基板的支撑物12 —方面可以随着底座13沿机器人手臂的长度方向(X 方向)移动,另一方面,该支撑物12还可以在底座13上沿垂直于机器人手臂长度方向的方 向(Y方向)移动,即支撑物12可以在基板所在的平面上,在较大范围内任意移动,从而可 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设计的基板,避开基板像素电极等的位置,防止对基板的像素电极造成损坏,提高了成品率,促进了产品尺寸设计的多样化。这里,用于固定支撑物的第一卡槽可以是在Y方向上的多个等间隔排列的带有螺 纹的固定孔,支撑物下方的固定部件也带有螺纹,固定时通过将支撑物拧入固定孔即可。此 外,第一卡槽还可以是在Y方向上的多个等间隔排列的带有卡扣的固定孔,支撑物下方的 固定部件也带有对应卡扣,固定时通过将支撑物卡入固定孔即可。固定方式可又有多种,在 此不一一列举,但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用于固定支撑物12的第一卡槽131可以是一连通的卡槽, 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支撑物12在Y方向的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小两个固定孔之间的距 离,增加支撑物12位置的精确性。此外,在支撑物底座13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将支撑物底座13固定在手臂11上的第 二卡槽132。这样一来,支撑物底座13也可在Y方向上移动,从而增大了支撑物12在Y方 向的移动范围。同样,第二卡槽可以是在Y方向上的多个等间隔排列的固定孔,螺栓通过该固定 孔将支撑物底座固定在手臂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槽132采用的是连通的矩形卡槽 132,这样通过螺栓14等固定件可以在Y方向上微调支撑物底座13的位置,进一步加大了 支撑物12调整范围,更精确了支撑物12的固定位置,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基板。需要 说明的是,支撑物底座的固定方式可又有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但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内。至此,支撑物底座13可以通过螺栓14沿X方向在手臂11上移动固定在任意位置, 支撑物底座13可以通过第二卡槽132以及螺栓14沿Y方向在手臂11上移动固定在第二 卡槽132内的任意位置,支撑物12又可以通过第一卡槽131沿Y方向在支撑物底座13上 移动固定在第一卡槽131内的任意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手臂上的用于支撑基板的支 撑物可以在基板所在的平面内,在较大范围内任意移动,从而可以适应不同尺寸不同设计 的基板,避开基板像素电极等的位置,防止对基板的像素电极造成损坏,提高了成品率,促 进了产品尺寸设计的多样化。示例的,本实施例中连通的第一卡槽131可以是牙型的连通卡槽,如图2、3所示。 图3是图2的A-A向截面图,其支撑物底座13的第一卡槽131包括沉头孔1311和通孔 1312。支撑物底座13的第二卡槽132即为可以通入螺栓的通孔。参照图4来说明支撑物12以及支撑物底座13的固定方式。图4是图2的B-B向 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物底座13通过螺栓14固定在手臂11上。图4中螺栓的调整 螺母141位于支撑物底座13的第二卡槽132的上部,抵住支撑物底座13 ;螺栓的螺纹区域 142位于第二卡槽132的通孔中;螺栓的垫片螺母143位于手臂11的下侧,抵住手臂11。 拧紧螺栓,在调整螺母141和垫片螺母143的作用下,支撑物底座13被固定在手臂11上。 当需要在X方向或Y方向上调整支撑物底座13时,只需先拧松调整螺母141,调整到位后再 拧紧即可。这种通过螺栓和卡槽的搭配将支撑物底座固定在手臂上的方式,可以较为便捷 方便地实现支撑物底座的移动和固定。如图4所示,支撑物12包括支撑头121、阻挡部122、导向杆123、螺旋弹簧IM和底板125。其中,阻挡部122的一端连接支撑头121,另一端连接导向杆123 ;螺旋弹簧IM 的一端与阻挡部122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5连接,导向杆123位于螺旋弹簧124中。阻挡部122的直径与支撑物底座13上的牙型卡槽131的沉头孔1311直径相等; 插有导向杆123的螺旋弹簧124的直径与牙型卡槽131的通孔1312直径相等;底板125的 直径大于牙型卡槽131的通孔1312的直径;螺旋弹簧IM的长度小于牙型卡槽131的通孔 1312的长度;导向杆123的长度小于等于螺旋弹簧124的长度。在支撑物12固定于支撑物底座13上时,阻挡部122位于沉头孔1311中,内有导 向杆123的螺旋弹簧IM位于通孔1312中,底板125位于支撑物底座13下部,由于螺旋弹 簧124的长度小于通孔1312,即螺旋弹簧124处于拉伸状态,由于弹簧弹力的作用,支撑物 12的阻挡部122和底板125就会加紧支撑物底座13,又由于沉头孔1311限制了阻挡部122 的移动,因此,支撑物12被固定于支撑物底座13上。如图5所示,当需要在Y方向上,移动支撑物12时,只需向上提起支撑头121,使得 阻挡部122离开沉头孔1311,插有导向杆123的螺旋弹簧IM被拉伸,由于该插有导向杆 123的螺旋弹簧IM的直径等于通孔1312的直径,因此,插有导向杆123的螺旋弹簧IM可 以在牙型卡槽131的通孔1312中任意移动。当支撑物12移动到适当的位置时,松开支撑头121,在螺旋弹簧IM的作用下,阻 挡部122又回到沉头孔1311中,如图4中所示一样,在螺旋弹簧124的弹力作用下,阻挡部 122和底板125就会加紧支撑物底座13,再加上沉头孔1311限制了阻挡部122的移动,因 此,支撑物12固定在支撑物底座13上。以这种方式实现的支撑物固定在支撑物底座上,可 以较为便捷方便地实现支撑物的移动和固定。另外,如图6所示,在支撑物底座13上的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2的外侧,还 可以在垂直于手臂长度的方向,即Y方向上设有尺寸标记133。这样,在移动支撑物底座13 或是支撑物12时,可以有尺寸参考,进一步保证了移动距离的精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物、支撑物底座的移动、固定方式,只是举例说 明,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其他形式的移动、固定方式也应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手臂以及位于手臂上的支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上设置有可沿手臂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物底座;在所述支撑物底座上,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固定所述支撑物的第一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物底座上,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支撑物底 座固定在所述手臂上的第二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为连通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为连通的牙型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为连通的矩形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确定好位置后,所述支撑 物底座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的螺栓固定在所述搬送机器人的手臂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的牙型卡槽包括通 孔和沉头孔,其中,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沉头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包括 支撑头、阻挡部、导向杆、螺旋弹簧和底板;其中,所述阻挡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头,另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所述螺旋弹簧的一 端与所述阻挡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螺旋弹簧中;所述阻挡部的直径与所述支撑物底座上的牙型卡槽的沉头孔直径相等;插有所述导向 杆的所述螺旋弹簧的直径与所述牙型卡槽的通孔直径相等;所述底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牙型 卡槽的通孔的直径;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牙型卡槽的通孔的长度;所述导向杆的 长度小于等于所述螺旋弹簧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外侧在垂直于 手臂长度的方向上设有尺寸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搬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外侧在垂直于 手臂长度的方向上设有尺寸标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搬送机器人,涉及液晶面板制造领域,在搬送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尺寸不同设计的基板,不会造成基板像素电极的损坏。该基板搬送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手臂以及位于手臂上的支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上设置有可沿手臂长度方向移动的支撑物底座;在所述支撑物底座上,在垂直于手臂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置有固定所述支撑物的第一卡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搬送基板。
文档编号B25J9/08GK201881379SQ20102067580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永亮, 张君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