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动打钉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钉枪,尤其是一种电动打钉枪,属于电动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打钉枪是一种常用的手持式工具,其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气动和电动两大类。其中,气动打钉枪必须备有压缩空气源,因此使用受限。电动打钉枪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为 安置在枪体内的电机通过旋转一直线运动传动机构与安置在枪头处的击钉销衔接,从而可以在开关控制下,将电能转换为往复运动的机械能。专利号为US6431430的美国专利以及公开号为W02006/008546的PCT国际专利申请均公开了以曲柄滑块机构作为旋转一直线运动传动机构、并以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打钉枪。此类打钉枪存在的问题一是曲柄滑块机构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击打,实质上是一种 “推”钉机构,因此工作效率不高。专利申请号为200410088827. 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将电机旋转先转换为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再借助脱扣机构释放压缩弹簧,从而产生冲击力的打钉枪。该打钉枪虽然利用弹簧蓄能,实现了对钉子的瞬间击打,但只能逐次单击,无法连续击打,因此长期使用的工作效率依然不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连续击打效能的电动打钉枪。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打钉枪,包括安置在机壳中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机壳具有凸出部分,其中安置可往复运动的击钉销;其中 所述机壳支撑有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轴衔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可自由转动的端面齿离合器,所述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外缘设置有至少一处凸起状锤头;所述凸起状锤头随端面齿离合器旋转至预定位置时,切向与击钉销接触。以上基本技术方案较好的细化设计是,所述机壳上端具有凸出部分,所述旋转轴为水平状态并与击钉销保持基本垂直,所述凸起状锤头随端面齿离合器旋转至最高位置时,将切向与击钉销接触,所述击钉销通过复位弹簧安置在机壳上端的凸出部分中。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可随之转动的冲击轮,所述冲击轮前端面至少有一个凸齿, 所述冲击轮通过前端面的凸齿与所述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轴向啮合。当电机的旋转通过传动机构使旋转轴带动冲击轮转动后,由于冲击轮上的前端面凸齿与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轴向啮合带动端面齿离合器同步旋转,端面齿离合器的外缘凸起状锤头将每周在预定沿切向接触撞击击钉销,从而将旋转运动转换为击钉销击打钉子的直线运动,从而完成打钉动作。由于端面齿离合器的凸起状锤头接触击钉销时具有一定的切向初速度,因此可以产生比推进更为高效的击打作用,而冲击轮持续转动时,便可实现连续击打。[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完善设计是所述旋转轴和冲击轮上分别制有倾斜方向相反的对应凹槽;所述对应凹槽中装有啮合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冲击轮之间装有蓄能弹簧;所述冲击轮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的最前端和最后端轴向位置的位移;当处于最前端轴向位置时、所述冲击轮上的前端面凸齿与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轴向啮合,所述蓄能弹簧处于舒展状态。当处于最后端轴向位置时,所述冲击轮上的前端面凸齿将与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脱开,所述蓄能弹簧处于受压状态。这一设计使得打钉枪中的击钉销在受到暂时无法克服的较大击打阻力时,端面齿离合器将迫使冲击轮在凹槽和其中啮合件的作用下,朝压缩蓄能弹簧的轴向方向位移,从而将冲击轮被暂时止动的机械能转变为压缩蓄能弹簧的弹性势能;而当冲击轮的前端面凸齿脱离受阻的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接触后,蓄能弹簧将释放弹性势能,使冲击轮在凹槽和其中啮合件的作用下,以超越旋转轴正常旋速的速度旋转,从而产生更大的动能,同时冲击轮沿最前端位置轴向运动,两者再次啮合并将能量传递给端面齿离合器再通过端面齿离合器的凸起状锤头击打击钉销。在机壳下端安装电池包,握柄部位装有开关,电池包通过开关与电机连接,这种结构的打钉枪是方便操作使用的无绳充电打钉枪。传动机构为含有垂直正交传动的啮合传动机构,这种结构的打钉枪可以把机身设计得修长些,适用狭小空间操作使用。总之,采用本实用新型电动打钉枪由于合理设置了电机和驱动机构,因而结构紧凑,可以实现对一颗钉子的连续高效打击,有效避免了在某些工作环境下使用一次性射入型打钉枪无法钉入钉子的麻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打钉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垂直方向所作的剖视图。图3是冲击、传动装置的部分爆炸图。图4是钢珠、冲击轮内壁导槽及旋转轴斜槽的运动状态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到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打钉枪1包含容纳电机2在内的机壳3和枪嘴部分4。机壳3的主体部分形成基本垂直的握柄,上端向前凸出形成枪嘴部分4。电动打钉枪1包含一个电池包5,用于给电机2供电。开关6安装在机壳3上,用于控制电机2的启动与停止。枪嘴部分4包含一根可顶推钉子7的击钉销41,击钉销41基本水平,通过弹簧42安装在枪嘴部分4内,并可以在其中作直线往复运动。操作时,击钉销 41的端面作用于钉子7的头部。电机2竖直安装在机壳3内,朝上的电机输出轴21通过包括伞齿轮在内的多级齿轮传动,将旋转动力传递给通过两端轴承支撑在机壳上部的旋转轴8。旋转轴8上开有一对斜槽9,各斜槽9成开口朝后的“V”字形。冲击轮10套在旋转轴8上,其内圆柱面上设有一对与两斜槽9位置分别相对的圆弧形导槽11,各导槽-11的圆弧开口方向与“V”形斜槽9 相反。斜槽9和导槽11均为半圆弧底。一对钢珠12分别位于对应斜槽9和导槽11之间形成的容腔中,可沿斜槽9及导槽11相对移动。旋转轴8转动时可通过位于斜槽9内的钢珠12带动冲击轮10转动。蓄能弹簧13装于冲击轮10与旋转轴8的台阶81之间,该蓄能弹簧13的轴向力使得旋转轴8与冲击轮10在静止及旋转时,钢珠12位于斜槽9的顶端及导槽11的底端,如图4实线部分所示。此时,冲击轮10处于相对旋转轴8的最前端轴向位置。端面齿离合器14可以自由转动地套装在旋转轴8上、冲击轮10的前面,冲击轮10的前端面凸齿101与端面齿离合器14的端面齿141啮合。 当扳动开关6之后,电机2启动,通过电机输出轴21及多级齿轮传动、带动旋转轴8转动,旋转轴8又通过钢珠12带动冲击轮10随之一起转动。冲击轮10的前端面凸齿 101与端面齿离合器14的端面齿141啮合、端面齿离合器14随着冲击轮10 —起转动。如图6所示,当端而齿离合器14转动到某一位置使得端面齿离合器14的凸起状锤头15碰到击钉销41时,击钉销41暂时阻止端面齿离合器14和冲击轮10的转动(此时冲击轮10 上的导槽11、钢珠12及旋转轴8上的斜槽9位于图中实线所示位置),而旋转轴8的继续旋转使得图4中的斜槽9沿箭头A的方向转动到虚线所示位置,于是钢珠12沿斜槽9相对向下移动,带动冲击轮10相应地由最前端的轴向位置逐渐压缩蓄能弹簧13移位到最后端的轴向位置(到达如图4虚线所示位置)。在此位置,冲击轮10的前端面凸齿101越过了端面齿离合器14的端面齿141,制动消除。蓄能弹簧13的反弹力不仅使冲击轮10朝轴向最前端复位,而且通过斜槽9、导槽11和钢球12的共同作用,产生超越旋转轴的高速旋转。 结果,冲击轮10上的前端面凸齿101撞击并再次与端面齿离合器14的端面齿141啮合,再由端面齿离合器14的凸起状锤头15撞击击钉销41,压缩复位弹簧42,以高效能撞击钉子 7,形成一次冲击。第一次冲击完成后,击钉销41在复位弹簧42的反弹力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当端面齿离合器14转动到再次击钉销41制动时,进入第二次冲击周期,并以相同的方式完成之后的冲击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打钉枪,包括安置在机壳中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机壳具有凸出部分, 其中安置可往复运动的击钉销;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支撑有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轴衔接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装有可自由转动的端面齿离合器,所述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外缘设置有至少一处凸起状锤头;所述凸起状锤头随端面齿离合器旋转至预定位置时,切向与击钉销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打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端具有凸出部分,所述旋转轴为水平状态并与击钉销保持基本垂直,所述凸起状锤头随端面齿离合器旋转至最高位置时,将切向与击钉销接触,所述击钉销通过复位弹簧安置在机壳上端的凸出部分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打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和冲击轮上分别制有倾斜方向相反的对应凹槽;所述对应凹槽中装有啮合件;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冲击轮之间装有蓄能弹簧;所述冲击轮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的最前端和最后端轴向位置的位移;当处于最前端轴向位置时、所述冲击轮上的前端面凸齿与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轴向啮合,所述蓄能弹簧处于舒展状态,当处于最后端轴向位置时,所述冲击轮上的前端面凸齿将与端面齿离合器的端面齿脱开,所述蓄能弹簧处于受压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打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上开有一对斜槽,所述各斜槽成开口朝后的“V"字形;所述冲击轮内圆柱面上开有一对与两斜槽位置分别相对的圆弧形导槽,所述各导槽的圆弧开口方向与“V”字形斜槽相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打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下端安装电池包,握柄部位装有开关,所述电池包通过开关与电机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打钉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含有垂直正交传动的啮合传动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打钉枪,包括安置在机壳中的电机和传动机构,机壳具有凸出部分,其中安置可往复运动的击钉销,机壳支撑有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轴衔接的旋转轴,旋转轴上套装有在端面外缘至少具有一处凸起状锤头的端面齿离合器,端面齿离合器与套装在旋转轴上的冲击轮前端面的凸齿啮合,当端面齿离合器随冲击轮旋转至预定位置时,凸起状锤头将切向与击钉销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打钉枪由于合理设置了电机和驱动机构,因而结构紧凑,可以实现对一颗钉子的连续高效打击。
文档编号B25F5/00GK202114697SQ201120121219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4日
发明者胡继宁, 郑元 申请人:胡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