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30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扳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扳手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的单向转动技术,尤其是适用在一种T型的扳手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已知T型扳手,譬如中国台湾外观证书第D131300号与第D135897号等专利案,是在一杆体端部横向连接一塑料射出的柄,对柄施予扭转的外力,借由杆体驱动螺丝等螺接件旋转3/4圈,让T型扳手远离螺接件,然后回正到起始点,再扭动螺接件,继续执行锁入或旋松作业,过程相当繁琐,有加以改善的必要。[0003]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扳手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扳手结构,其勿庸离开螺接件就能持续锁入或旋松动作,达到操作快捷、省时等效能。[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0006]一种扳手结构,其包含一柄;一第一杆体,连接于柄且能自转;一卡掣机构,与柄维持离合关系,柄绕着第一杆体单向空转,反向驱使第一杆体同步动作。[0007]上述柄包括一维持部、一结合部,第一杆体连接于维持部且能自转;该结合部包覆一第二杆体局部杆身。[0008]上述结合部与维持部成形为一体且相互垂直,连带第二杆体垂直于第一杆体。[0009]上述维持部包括两直径不一的圆孔,两圆孔贯穿于维持部的轴心部位且相互连通;一肩部,成形于两圆孔彼此邻接的孔壁之间;该第一杆体具有一中间段,为直径小于圆孔的圆柱体且插入维持部中;一第一驱动段,为多边形体且穿出维持部较大直径的圆孔,组装前述卡掣机构;一抵制部,隆起于中间段邻接第一驱动段处而与肩部相触;一第二驱动段,为多边形体且穿出维持部较小直径的圆孔;一嵌槽,陷入中间段靠近第二驱动段的部位,槽内卡入一顶住维持部的扣件。[0010]上述维持部具有多个主棘齿,连续地环绕在维持部较大直径的圆孔开口周围;该卡掣机构包括多个副棘齿,与维持部的主棘齿具备弹性啮合及退开关系。[0011]上述卡掣机构包括一活动件,具有一容纳槽,陷入活动件的一端;一内孔,自活动件另一端贯穿至容纳槽底,孔形与第一驱动段外形相符,活动件套在第一驱动段外部且同步动作;前述副棘齿连续地环绕在活动件的内孔开口周围,啮合维持部对应的主棘齿; 一复位件,套在第一驱动段外部且置入活动件的容纳槽内;一压制环,具有一紧固于第一驱动段的迫紧部。[0012]上述复位件是压缩弹簧。[0013]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扳手结构使用时,选择扳手的外露端、第一驱动段或第二驱动段之一执行锁入或旋松作业。第二驱动段朝向下方,以外露端至第一杆体的距离为半径,遵循指示扳动第二杆体为逆时钟方向旋转。此刻的主棘齿斜面,是由右上的齿尖往左下的齿谷倾斜,主棘齿竖面与副棘齿相抵,连带活动件驱使第一杆体随着柄同向转动。相反地,以第一驱动段朝下,且主棘齿斜面由左下的齿尖往右上的齿谷倾斜,导致第二杆体扳动时,驱使第一杆体随着柄同步动作;倘若第二杆体反向扳动,则会让柄绕着第一杆体单向空转。如此,该扳手勿庸离开螺接件,就能持续锁入或旋松等动作,达到操作快捷、省时等效能。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扳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状况立体图;[0015]图2是组装完成的扳手第一使用状态的立体图;[0016]图3是沿图加-a线剖开扳手的各组件对应关系的剖视图;[0017]图4是表现扳手第二使用状态的立体图;[0018]图5是沿图4b_b线剖开扳手的各组件对应关系的剖视图;[0019]图6是扳手第三使用状态的立体图。[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1]10 扳手[0022]12隐藏端[0023]20 柄[0024]22维持部[0025]24小圆孔[0026]26主棘齿[0027]30第一杆体[0028]32中间段[0029]34抵制部[0030]36 扣件[0031]40卡掣机构[0032]42压制环[0033]50活动件[0034]52 内孔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0036]请参阅图1至图3,一呈T型的扳手10,以一柄20为基础,联结一第一杆体30和一第二杆体11,配合一卡掣机构40决定柄20绕着第一杆体30单向空转,反向驱使第一杆体30同步动作。[0037]该柄20具有一结合部21和一维持部22,两者依射出成型技术形成一体且相互垂直,连带第二杆体11垂直于第一杆体30。其中,该结合部21包覆第二杆体11局部杆身,使11第二杆体 13外露端 21结合部 23大圆孔 25肩部31第一驱动段 33第二驱动段 35嵌槽41复位件 43迫紧部 51副棘齿 53容纳槽。第二杆体11可随柄20同步动作。该维持部22具有一大圆孔23和一小圆孔M,相互连通地贯穿于维持部22轴心部位,并在两圆孔23J4彼此邻接的孔壁之间形成一肩部25,供第一杆体30经由两圆孔23J4而插入维持部22中。在大圆孔23开口周围成形多个主棘齿沈,各主棘齿沈皆以竖面连接斜面形成斜齿的空间形态,连续的环绕在维持部22与结合部 21交界处。[0038]该第一杆体30区分一第一驱动段31、一中间段32与一第二驱动段33,在中间段 32邻接第一驱动段31处隆起一触及肩部25的抵制部34,且中间段32靠近第二驱动段33 的部位陷入一嵌槽35,槽内卡入一扣件36而可顶住小圆孔M开口周边,限制第一杆体30 不得离开维持部22。两驱动段31、33均为六角柱状,分别露出维持部22两端,得以驱动对应的螺接件执行锁入或旋松作业。该中间段32为圆柱状,直径比小圆孔对还小,加上圆形抵制部34的直径也小于大圆孔23,使第一杆体30在维持部22里面自转。[0039]该卡掣机构40是由一复位件41、一压制环42和一活动件50组成。在活动件50 两端之一陷入一容纳槽53,另一端贯穿一连通容纳槽53底部的内孔52,利用大孔径且孔形与第一驱动段31相符的设计,使活动件50套在第一驱动段31外部。该活动件50顺着第一驱动段31长度方向往复位移,两者具备连带关系可同步动作,并在活动件50面对维持部 22处成形多个副棘齿51。这些副棘齿51均以竖面连接斜面形成斜齿的空间形态,连续的环绕在活动件50内孔52开口周边,用以啮接维持部22的主棘齿26。[0040]在本实施例中,该复位件41是压缩弹簧,套在第一驱动段31外部且置入容纳槽53 里面。[0041]至于压制环42,直径比活动件50的容纳槽53还小,轴心部位设置一迫紧部43。该迫紧部43是形状符合第一驱动段31的孔洞,使压制环42紧迫的定位在第一驱动段31上, 限制复位件41不得离开容纳槽53,同时提供活动件50所需的弹力,使副棘齿51依弹性啮合主棘齿沈。[0042]再看到附图的第二杆体11,为六边形柱体,界定深埋在结合部21的一端为隐藏端 12,以露出结合部21外面的一端视为外露端13,得以插入螺接件形状相符的凹槽中。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外露端13设计为六边形柱体,不排除筒体造型的可能性,得以套接对应的螺接件头部。[0043]使用期间,选择扳手10的外露端13、第一驱动段31或第二驱动段33之一执行锁入或旋松作业。在图2、图3中,第二驱动段33朝向附图的下方,以外露端13至第一杆体 30的距离为半径,遵循箭头指示扳动第二杆体11为逆时钟方向旋转。此刻的主棘齿沈斜面,是由附图右上的齿尖往左下的齿谷倾斜,主棘齿沈竖面与副棘齿51相抵,连带活动件 50驱使第一杆体30随着柄20同向转动。[0044]在图4、图5中,依循箭头指示扳动第二杆体11为顺时钟方向旋转,以主棘齿沈的斜面推开副棘齿51,使活动件50沿第一杆体30长度方向退开,解除彼此啮接的离合关系。 活动件50退开动作,会让容纳槽53底部靠近压制环42,相对压缩复位件41积蓄归位的弹力,直到副棘齿51失去主棘齿沈的支撑后,才能弹性回复且啮接对应的主棘齿26,同时致生撞击的声响。[0045]相反地,图6以第一驱动段31朝下,且主棘齿沈斜面由附图左下的齿尖往右上的齿谷倾斜,导致第二杆体11朝向阅览者扳动时,驱使第一杆体30随着柄20同步动作;倘若第二杆体11反向扳动,则会让柄20绕着第一杆体30单向空转。如此,该扳手10勿庸离开螺接件,就能持续锁入或旋松等动作,达到操作快捷、省时等效能。[0046]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柄;一第一杆体,连接于柄且能自转;一卡掣机构,与柄维持离合关系,柄绕着第一杆体单向空转,反向驱使第一杆体同步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柄包括一维持部、一结合部,第一杆体连接于维持部且能自转;该结合部包覆一第二杆体局部杆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与维持部成形为一体且相互垂直,连带第二杆体垂直于第一杆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维持部包括两直径不一的圆孔,两圆孔贯穿于维持部的轴心部位且相互连通;一肩部,成形于两圆孔彼此邻接的孔壁之间;该第一杆体具有一中间段,为直径小于圆孔的圆柱体且插入维持部中;一第一驱动段, 为多边形体且穿出维持部较大直径的圆孔,组装前述卡掣机构;一抵制部,隆起于中间段邻接第一驱动段处而与肩部相触;一第二驱动段,为多边形体且穿出维持部较小直径的圆孔; 一嵌槽,陷入中间段靠近第二驱动段的部位,槽内卡入一顶住维持部的扣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维持部具有多个主棘齿,连续地环绕在维持部较大直径的圆孔开口周围;该卡掣机构包括多个副棘齿,与维持部的主棘齿具备弹性啮合及退开关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掣机构包括一活动件,具有一容纳槽,陷入活动件的一端;一内孔,自活动件另一端贯穿至容纳槽底,孔形与第一驱动段外形相符,活动件套在第一驱动段外部且同步动作;前述副棘齿连续地环绕在活动件的内孔开口周围,啮合维持部对应的主棘齿; 一复位件,套在第一驱动段外部且置入活动件的容纳槽内; 一压制环,具有一紧固于第一驱动段的迫紧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扳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位件是压缩弹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扳手,尤其是一种扳手结构,其包含一柄;一第一杆体,连接于柄且能自转;一卡掣机构,与柄维持离合关系,柄绕着第一杆体单向空转,反向驱使第一杆体同步动作;选择扳手的外露端、第一驱动段或第二驱动段之一执行锁入或旋松作业;借助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扳手结构勿庸离开螺接件,就能持续锁入或旋松等动作,达到操作快捷、省时等效能。
文档编号B25B13/46GK202271308SQ201120323198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
发明者张慧铃 申请人:张慧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