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7430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小作业板部的移动空间。本发明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包括:作业台车,具有能够行驶的行驶台车和搭载在行驶台车上的作业板部;以及行驶驱动部,使作业台车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移动。作业板部以能够翻转的方式支撑于行驶台车,作业台车还具有当行驶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使作业板部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部。
【专利说明】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配线束等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这种线束装配用输送装置,存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装置。
[0003]在专利文献I中,固定有绘图板的台车通过链条而沿椭圆形的环状路径被循环驱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 2889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一般来说,固定在台车上的绘图板在俯视视角中比台车更大地展开。由此,台车在椭圆形的环状路径中呈半圆状旋转时描绘较大的旋转轨迹。在该旋转轨迹的范围中,不能够进行各种作业,因此产生较大的无效空间。
[0009]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尽量减小作业板部的移动空间。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包括:作业台车,具有能够行驶的行驶台车和搭载在所述行驶台车上的作业板部;以及行驶驱动部,使所述作业台车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移动,所述作业板部以能够翻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行驶台车,所述作业台车还具有当所述行驶台车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部。
[0012]并且,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部接受所述行驶台车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的动作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0013]第三方式为,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具有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行驶的行驶部和以能够改变姿势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行驶部上的中间支撑部,在所述半圆状路径上设置有姿势限制部,限制所述中间支撑部的姿势而改变所述中间支撑部相对于所述行驶部的姿势,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部构成为,能够将所述中间支撑部相对于所述行驶部改变姿势的动作、作为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的运动而进行传递。
[0014]第四方式为,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所述姿势限制部在所述半圆状路径中对所述中间支撑部的旋转进行限制,使得所述中间支撑部不突出到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中的所述中间支撑部的行驶轨迹延长线上的外侧方。
[0015]第五方式为,在第三或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部包括:凸轮体,以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行驶部;连杆,以能够随着所述凸轮体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部;以及传递部,将所述连杆部的往复运动中的单程量的动作、作为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的动作而进行传递,每当所述行驶部沿所述半圆状路径移动时,所述凸轮体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旋转半周量,所述连杆部进行所述往复运动的单程量的动作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0016]第六方式为,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所述连杆部设置有一对,当所述行驶部沿两个所述半圆状路径中的一方移动时,所述一对连杆部中的一个被所述凸轮体按压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当所述行驶部沿两个所述半圆状路径中的另一方移动时,所述一对连杆部中的另一个被所述凸轮体按压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0017]第七方式为,在第五或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包括将所述作业板部支撑为能够翻转的支轴部、以及安装于所述支轴部的齿轮部,所述传递部具有卷挂在所述齿轮部上的链条、以及将所述链条和所述连杆部连接的线状构件。
[0018]第八方式为,在第五?第七中的任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在所述传递部的动作的传递路径的中途或前后设置有弹性构件。
[0019]第九方式为,在第一?第七中的任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中,在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中的直线路径中,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为O度?15度的倾斜角度对所述作业板部进行支撑。
[0020]发明效果
[0021]根据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作业板部以能够翻转的方式支撑于行驶台车,当行驶台车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因此能够尽量减小作业板部的移动空间。
[0022]根据第二方式,利用所述行驶台车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的动作,能够使作业板部翻转。
[0023]根据第三方式,在半圆状路径中,行驶部相对于姿势改变被限制的中间支撑部而改变姿势。利用该改变姿势的动作,能够使作业板部翻转。
[0024]根据第四方式,使所述中间支撑部不突出到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中的所述中间支撑部的行驶轨迹延长线上的外侧方,从而能够尽量减小作业板部的移动空间。
[0025]根据第五方式,每当所述行驶部沿所述半圆状路径移动时,所述凸轮体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旋转半周量而使所述连杆部进行所述往复运动的单程量的动作,从而能够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0026]根据第六方式,由于一对连杆部被凸轮体交替按压而使作业板部翻转,因此能够更切实地使作业板部翻转。
[0027]根据第七方式,能够利用线状构件传递连杆部的动作而牵引链条从而使齿轮部旋转。并且,能够利用齿轮部的旋转使支轴部旋转从而使作业板部翻转。
[0028]根据第八方式,在所述传递部中的动作的传递路径的中途或前后设置有弹性构件,因此能够使作业板部可靠地翻转。
[0029]根据第九方式,在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中的直线路径中,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为O度?15度的倾斜角度对所述作业板部进行支撑,因此即使在直线路径中,也能够减少作业板部的行驶轨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0031]图2是表示作业台车的立体图。
[0032]图3是表示作业台车的侧视图。
[0033]图4是表示作业台车的分解立体图。
[0034]图5是表示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行驶部和中间支撑部的关系的图。
[0035]图6是表示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行驶部和中间支撑部的关系的图。
[0036]图7是表示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行驶部和中间支撑部的关系的图。
[0037]图8是表示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凸轮体和连杆部的关系的图。
[0038]图9是表示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凸轮体和连杆部的关系的图。
[0039]图10是表示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凸轮体和连杆部的关系的图。
[0040]图11是表示齿轮部和链条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针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20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表示作业台车40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作业台车40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作业台车40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仅示出了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20的一端侧部分。
[0042]<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20的整体结构>
[0043]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20具备行驶驱动部30和作业台车40。
[00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想作业台车40是对搭载于车辆等中的线束10 (参照图2)进行装配的设备而进行说明。此处,所谓线束10是多根电线以与车辆等中的布线路径相配合的状态根据需要而分支并被捆扎的结构。通过将多根电线与布线路径相配合而依次布线的作业、以及将各部捆扎的作业等多个作业来制造所涉及的线束10。本作业台车40在多个作业者P前依次行驶,从而依次进行这些多个作业来制造线束10。可是,作业台车40不限于对线束10进行装配的情况,也能够适用于经由多个作业工序而制造的各种制品的制造。
[0045]作业台车40具备能够行驶的行驶台车42和搭载于该行驶台车42的作业板部60,使得作业台车40能够在工厂等的地面上行驶。
[0046]行驶驱动部30构成为使作业台车40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移动。此处,行驶驱动部30具备:配置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两端部的一对旋转体(链轮等)32 (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端部侧的旋转体32);使一方的旋转体32旋转驱动的电动机34 ;以及卷挂在一对旋转体32上的作为循环行驶用旋转构件的链条36。电动机34的旋转驱动力经由驱动链条34a而传导到一方的旋转体32。并且,利用电动机34的旋转驱动来驱动一方的旋转体32旋转,由此使得链条36沿椭圆形行驶路径而循环旋转。另外,在链条36上隔开间隔而连接并固定有台车连接部37。台车连接部37以从链条36突出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外周侧的姿势与该链条36连接。该台车连接部37与上述行驶台车42的背面侧部分连接。并且,利用链条36的循环旋转使得台车连接部37沿椭圆形行驶路径而移动,从而使得作业台车40沿椭圆形行驶路径循环移动。
[0047]另外,台车连接部37以相对于作业台车40突出到该作业台车40的背面侧的姿势安装并固定。因此,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中,作业台车40的背面成为与链条36平行的姿势,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中,作业台车40的背面成为沿半圆状的链条36的切线方向的姿势。
[0048]在上述作业台车40中,利用作业板部翻转支撑部65,将作业板部60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行驶台车翻转。并且,构成为,当行驶台车42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而移动时翻转驱动机构部70使作业板部60翻转。
[0049]<作业台车的整体结构>
[0050]参照图2?图4对作业台车40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0051]如上所述,作业台车40具备行驶台车42和作业板部60。
[0052]行驶台车42具备行驶部44和中间支撑部50。
[0053]行驶部44构成为能够沿椭圆形行驶路径行驶。该行驶部44是成为作业台车40的基座的部分,形成为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平坦的长方体状。行驶部44也可以形成为框状,也可以由多个杆状构件形成框架结构。在沿着椭圆形行驶路径的方向中,行驶部44的长度尺寸比作业板部60短。
[0054]在行驶部44的底部设置有车轮45。此处,在行驶部44的底部的四角分别设置车轮45,在由这些车轮45支撑的状态下,行驶部44能够行驶。
[0055]中间支撑部50以能够改变姿势的方式(此处能够绕铅垂轴旋转)支撑在行驶部44上。此处,中间支撑部50具备中间支撑基部52、和设置在中间支撑基部52的两侧部的中间支撑侧部54。
[0056]中间支撑基部52比行驶部44的宽度方向尺寸大(此处为充分大),并且形成为比作业板部60的长度方向尺寸大的(稍大的)长构件。中间支撑基部52也可以是板状构件,或者,也可以是由多个杆状构件形成的框架结构。并且,经由支轴部51,中间支撑基部52绕铅垂轴能够旋转地支撑在行驶部44上。此处,支轴部51的上端部与中间支撑基部52的下部的中央部连接固定,并且支轴部51的下端侧部分能够旋转地插通在形成于行驶部44的中央部上的支轴部插通孔44h,从而能够将中间支撑基部52能够旋转地支撑在行驶部44上。另外,支轴部51相对于行驶部44以及中间支撑基部52的至少一方能够旋转即可。
[0057]并且,在中间支撑基部52的四角设置有能够绕铅垂轴旋转的车轮53。车轮53从中间支撑基部52的四角突出到外方,通过被按压到后述的姿势限制部28以及直线导向部29而从动旋转。
[0058]并且,在一对中间支撑侧部54间形成能够配置作业板部60的空间,在一对中间支撑侧部54间能够翻转地支撑作业板部60。
[0059]作业板部60具有作业板支撑部62和作业板主体部64。
[0060]作业板主体部64是用于装配线束10的板。此处,作业板主体部64形成为长方形板状,在其一主面上,沿线束10的敷设路径突出设置用于支撑线束10的支撑件。作为支撑件,可以设想在上端部具有U字状部分的夹具、用于定位的L字或I字状的夹具等。
[0061]作业板支撑部62是用于支撑作业板主体部64的部分,形成为具有与作业板主体部64同样的展宽的大致长方体构件。作业板支撑部62也可以形成为框状,也可以利用杆状构件形成框架结构。
[0062]并且,作业板主体部64在将其一主面朝向外方的状态下,固定安装在作业板支撑部62上。能够利用螺纹止动固定等进行该安装固定。
[0063]作业板部翻转支撑部65具有一对作业板支轴部66和齿轮部67。关于一对作业板支轴部66,在作业板支撑部62的两侧部的中央部连接作业板支轴部66。各作业板支轴部66能够旋转地连接于中间支撑侧部54的上端部,由此,能够旋转地对作业板部60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使作业板部60旋转,使作业板部60在将作业板支撑部62的一主面(竖立设置有夹具等的作业面)朝向作业台车40的一侧的姿势(参照图3的实线)、和将作业板支撑部62的所述一主面朝向作业台车40的另一侧的姿势(参照图3的双点划线)之间翻转。
[0064]上述齿轮部67以相对于一对作业板支轴部66的一方不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安装。如后述那样,通过使本齿轮部67旋转,使作业板部60翻转。
[0065]并且,在上述作业板部60的两侧部且在66隔着间隔而夹着上述作业板支轴部的各位置,突出设置止动件69。使作业板部60在使夹着作业板支轴部66的一对止动件69选择性地与中间支撑侧部54抵接的姿势间翻转(参照图3)。即,作业台车40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移动时的作业板部60的姿势通过止动件69和中间支撑侧部54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在作业台车40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移动时,作业板部60优选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为O度?15度的倾斜角度、更优选为O度(铅垂姿势)的倾斜角度而被支撑。另夕卜,在图2中,省略了止动件69,因此,作业板部60以沿着铅垂方向的姿势进行描绘。
[0066]在该作业台车40组装翻转驱动机构部70。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转驱动机构部70构成为,行驶台车42接受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而移动的动作而使作业板部60翻转。
[0067]此处,在上述半圆状路径中设置有姿势限制部28,对中间支撑部50的姿势进行限制而改变中间支撑部50相对于行驶部44的姿势(参照图1)。并且,翻转驱动机构部70成为将中间支撑部50相对于行驶部44改变姿势的动作、作为使作业板部60翻转的动作而进行传递的结构。
[0068]另外,为了以上述方式在半圆状路径中使作业板部60翻转,在一侧的直线路径中作业板部60的一方的长边侧位于上方,在另一侧的直线路径中作业板部60的另一方的长边侧位于上方。由此,在一侧的直线路径中进行对作业板部60的一方的长边侧区域的作业、在另一侧的直线路径中进行针对作业板部60的另一方的长边侧区域的作业即可。
[0069]对姿势限制部28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1、图5?图7所示,姿势限制部28在半圆状路径中限制中间支撑部50的旋转,使得中间支撑部50不突出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中在中间支撑部50的行驶轨迹延长线上的外侧方。
[0070]S卩,姿势限制部28分别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端部的两侧部(即,半圆状路径的两侧部)中,各姿势限制部28沿着以直线路径行驶的作业台车40的中间支撑部50的外方部分的移动轨迹延长线上而设置。各姿势限制部28的高度位置与中间支撑部50的车轮53的高度位置相同,因此,当作业台车40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两端部行驶时,中间支撑部50经由车轮53而被按压在姿势限制部28。另外,姿势限制部28的端部形成为朝向前端侧而向外倾斜的导向面,当作业台车40朝向半圆状路径移动时,车轮53平滑地被按压在姿势限制部28。
[0071]另外,此处,在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上设置有直线导向部29。直线导向部29沿着以直线路径行驶的作业台车40的中间支撑部50的内方部分的移动轨迹延长线上而设置。并且,直线导向部29的高度位置与中间支撑部50的车轮53的高度位置相同。因此,当作业台车40沿直线路径移动时,中间支撑部50的内侧的车轮53被按压到直线导向部29而从动旋转。另外,直线导向部29的端部形成为朝向前端部而向外倾斜的导向面,当作业台车40朝向直线路径而移动时,车轮53被平滑地按压在直线导向部29。
[0072]对作业台车40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的行驶部44和中间支撑部50的姿势关系进行说明。
[0073]S卩,在作业台车40从直线路径(图5中为上方的直线路径)到达半圆状路径的时亥|J,是中间支撑部50的一侧(图5中为上侧)的两个车轮53相对于一侧(图5中为上侧)的姿势限制部28而被按压的状态,成为行驶部44的宽度方向和中间支撑部50的宽度方向一致的姿势。
[0074]在该状态下,如图6所示,如果作业台车40移动到半圆状路径的中途,则行驶部44改变姿势为绕半圆状路径的中心旋转预定角度(O?180度之间)。中间支撑部5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行驶部44,但是两者间作用有不小的摩擦力。由此,随着行驶部44的上述姿势改变,中间支撑部50向同方向旋转,中间支撑部50的一侧(图6中为上侧)的两个车轮53中的一方(图6的右方)从一侧(图6中为上侧)的姿势限制部28远离。并且,中间支撑部50的另一侧(图6中为下侧)的两个车轮53中的一方(图6的右方)被按压向另一侧(图6中为下侧)的姿势限制部28,从而抑制中间支撑部50的进一步旋转。
[0075]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如果作业台车40移动到半圆状路径的终端(图7中为与下侧的直线路径的边界),则与图5所示的情况相比较,行驶部44成为以绕半圆状路径的中心旋转180度的方式改变姿势后的状态。随着该行驶部44的移动,中间支撑部50整体沿另一侧(图7中为下侧)的直线路径侧移动,中间支撑部50的另一侧(图7中为下侧)的一对车轮53被压接到另一侧(图7中为下侧)的姿势限制部28。即,在半圆状路径的前后,中间支撑部50最终返回到原来的姿势。
[0076]如上所述,通过限制中间支撑部50改变姿势,当作业台车40的行驶部44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行驶部44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旋转半周量(即,180度)。
[0077]翻转驱动机构部70将以上述方式使中间支撑部50相对于行驶部44改变姿势的动作、作为使作业板部60翻转的动作而进行传递。
[0078]S卩,翻转驱动机构部70具备凸轮体72、连杆部74和传递部80。
[0079]凸轮体72以能够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行驶部44。更具体地说,凸轮体72在支轴部51的周围安装于行驶部44。凸轮体72的中心轴相对于支轴部51的中心轴偏离。此处,凸轮体72的中心轴沿行驶部44的宽度方向(直线路径中的行驶部44的行驶方向)相对于支轴部51的中心轴偏离。即,凸轮体72是一种偏心凸轮。并且,中间支撑部50相对于行驶部44旋转,从而使得凸轮体7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相对旋转。此处,每当作业台车40通过半圆状路径时,中间支撑部50相对于行驶部44旋转半周量(180度),从而使凸轮体7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旋转半周量(180度)。
[0080]连杆部74以能够随着凸轮体7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于中间支撑部50。此处,连杆部74隔着支轴部51的中心轴而设置一对。此处,各连杆部74形成为抵接片74b从直线连杆部74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突出的T字状的构件。在使抵接片74b的前端部朝向凸轮体72的姿势中,连杆部74的直线连杆部74a的一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并且,以将抵接片74b的前端部按压到凸轮体72的外周面的方式,利用盘簧等施力构件75对直线连杆部74a施力。此处,在直线连杆部74a的一端部和抵接片74b之间部分与中间支撑部50的底部之间以伸长状态安装盘簧等施力构件75。并且,利用该施力构件75,以抵接片74b的前端部一直被按压到凸轮体72的前端部的方式进行施力。
[0081]并且,如图8所示,在凸轮体72偏向一对连杆部74的一侧(图8中为左侧)的状态中,一方(图8中为左侧)的连杆部74的抵接片74b的前端部被按压向外方而使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向支轴部51的外周侧移动。并且,对于另一方(图8中为右侧)的连杆部74,利用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而将抵接片74b的前端部向内方按压而使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向支轴部51的内周移动。
[0082]如果凸轮体72从上述状态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即相对于一对连杆部74旋转90度,则利用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将一方(图9中为下侧)的连杆部74的抵接片74b的前端部向内方按压而使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向支轴部51的内周侧移动。并且,对于另一方(图9中为上侧)的连杆部74,通过凸轮体72的外周面进行按压而将抵接片74b的前端部向外方按压,由此,使得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向支轴部51的外周侧移动。
[0083]如果凸轮体72从上述状态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即相对于一对连杆部74进一步旋转90度(S卩,如果成为从图8所示的状态旋转180度后的状态),则利用施力构件75的作用力将一方(图9中为右侧)的连杆部74的抵接片74b的前端部向内方按压而使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向支轴部51的最内周侧移动。并且,对于另一方(图9中为左侧)的连杆部74,通过凸轮体72的外周面进行按压而将抵接片74b的前端部进一步向外方按压,由此,使得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向支轴部51的外周侧移动。
[0084]每当作业台车40沿半圆状路径行驶,重复进行上述动作,一对连杆部74分别进行往复动作。即,每当作业台车40沿椭圆形行驶路径行驶一周,一对连杆部74进行上述的往复动作,特别是,每当作业台车40通过半圆状路径,一对连杆部74进行单程量的动作。
[0085]上述一对连杆部74的动作经由传递部80作为使作业板部60翻转的动作而传递到作业板部60。此处,特别是,传递部80构成为将连杆部74的往复动作中的单程量的动作、作为使作业板部60翻转一次的动作而传递。
[0086]S卩,如图11所示,传递部80具有链条82和线状构件84。
[0087]链条82被卷挂在上述齿轮部67上,通过选择性地对链条82的两端部进行牵引,使齿轮部67沿其中任一个方向旋转。
[0088]并且,线状构件84是能够传递牵引力的线状构件,此处,线状构件84成为以能够在管内移动的方式插通有线绳的结构且构成为在整体上能够弯曲。并且,如果将管固定特别是在将其两端部固定的状态下牵引线绳的一端部,则该线绳在管内移动,从而使得线绳的另一端部被牵引。此处,对应于一对连杆部74而使用线状构件84,一对线绳的一端部分别与一对连杆部74的直线连杆部74a的另一端部连接,一对线绳的另一端部分别与链条82的两端部连接。由此,链条82的两端部和一对连杆部74分别通过一对线状构件84而连接。
[0089]并且,通过一对连杆部74交替地对一对连杆部74的一方进行牵弓I,选择性地对链条82的两端部进行牵引。由此,齿轮部67在双方向选择性地旋转,作业板部60重复翻转。
[0090]并且,此处,在链条82和线状构件84之间设置作为弹性构件的盘簧86。并且,作业板部60利用线状构件84的线绳的牵引力而翻转,作业板部60的止动件69与中间支撑侧部54抵接。在该状态下,即使线绳被进一步牵引,通过所述盘簧86伸长,也能够将其牵引量吸收。
[0091]另外,盘簧86设置在传递部80中的动作的传递路径的中途或前后即可,例如,也可以在线状构件84的中途、线状构件84和连杆部74和之间、链条82的中途等处设置。并且,也可以将盘簧86省略。
[0092]在该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20中,在作业台车40沿直线路径行驶的状态下,在作业板部60的任一侧的止动件69被压接在中间支撑侧部54的状态下行驶(参照图3)。
[0093]并且,当作业台车40通过半圆状路径时,一对连杆部74的一方被凸轮体72按压而进行单程量的动作,从而使作业板部60翻转。
[0094]更具体地说,行驶部44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旋转半周量(180度)(参照图5?图7)。由此,凸轮体72相对于一对连杆部74旋转半周量(180度)旋转(参照图8?图10),对与一方的连杆部74对应的线状构件84的线绳进行牵引,将与另一方的连杆部74对应的线状构件84的线绳送入。由此,成为能够将链条82的一端部牵引并且将另一端部送入的状态,齿轮部67旋转(参照图11)。利用齿轮部67的旋转,作业板部60翻转到使另一侧的止动件69与中间支撑侧部54抵接(参照图3以及图11)为止。
[0095]在该状态下,作业台车40沿以下的直线路径移动。
[0096]并且,如果作业台车40达到相反侧的半圆状路径,则与上述同样地,一对连杆部74的另一方被凸轮体72按压而使作业板部60翻转。
[0097]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20,作业板部60以能够翻转的方式支撑于行驶台车42,当行驶台车42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作业板部60翻转。由此,与作业板部60以原本的姿势在平面内旋转的情况相比,能够尽量减小作业板部60的移动空间。
[0098]并且,通过使作业板部60在直线路径中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为O度?15度的倾斜角度,能够进一步减小作业板部60的移动空间。
[0099]在该情况下,对作业者来说,易于对作业板部60的上半部进行作业,另一方面,难于对下半部进行作业。因此,通过以上述方式当使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使作业板部60翻转,能够在相反侧的直线路径中容易进行对相反侧的区域的作业。
[0100]可是,并非必须使作业板部60在直线路径上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为O度?15度的倾斜角度,也可以成为更接近水平状态的姿势。
[0101]并且,通过行驶台车42沿半圆状路径移动的动作,更具体地说,在半圆状路径中通过行驶部44相对于被限制姿势改变的中间支撑部50改变姿势的动作,使作业板部60翻转,因此即使在没有组装其他动力源等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作业板部60翻转。
[0102]并且,以中间支撑部50不突出到直线路径中的中间支撑部50的行驶轨迹延长上的外方的方式,姿势限制部28在半圆状路径中对中间支撑部50的旋转进行限制,因此能够尽量减小作业台车40的移动空间。
[0103]并且,翻转驱动机构部70具有凸轮体72、连杆部74和传递部80,每当行驶部44沿半圆状路径移动,凸轮体7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50旋转半周量,连杆部74进行往复动作的单程量的动作,使作业板部60翻转,因此能够利用中间支撑部50相对于行驶部44的旋转动作,容易地实现作业板部60的翻转动作。
[0104]并且,连杆部74设置有一对,当行驶部44沿一方的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一方的连杆部74被凸轮体72按压而使作业板部60翻转,当行驶部沿另一方的半圆状路径移动时,另一方的连杆部74被凸轮体72按压而使作业板部60向反方向翻转,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作业板部60的往复翻转动作。并且,一对连杆部74交替被凸轮体72按压而使作业板部60翻转,因此能够更切实地进行该翻转动作。
[0105]可是,作为传递部,在不使用线绳等而使用能够传递比较大的牵引力以及压回力的构件例如难于弯曲的杆状连杆构件等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成利用一个连杆部74的动作进行作业板部60的两个翻转动作。
[0106]并且,作为传递部80,成为使用链条82和线状构件84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该传递部80组装到中间支撑部50。
[0107]并且,在传递部80中的动作的传递部80的中途或前后设置有作为弹性构件的盘簧86,因此一对连杆部74的移动量和作业板部60的翻转量的调整较为容易,并且,能够使作业板部60可靠地翻转。
[0108]{变形例}
[0109]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半圆状路径中使作业板部翻转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例子。
[0110]例如,也可以是,中间支撑部相对于行驶台车的旋转经由其他的杆状的连杆机构等而传递到作业板部而使该作业板部旋转的结构。并且,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当作业台车沿半圆状路径行驶时,基于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单元的指令而驱动电动机等的驱动部,利用该驱动使作业板部翻转。
[0111]如上所述,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说明在所有的方面中是例示,并不是将该发明限定于此的说明。可以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想到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包括: 作业台车,具有能够行驶的行驶台车和搭载在所述行驶台车上的作业板部;以及 行驶驱动部,使所述作业台车沿椭圆形行驶路径移动, 所述作业板部以能够翻转的方式支撑于所述行驶台车, 所述作业台车还具有当所述行驶台车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时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的翻转驱动机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部接受所述行驶台车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半圆状路径移动的动作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行驶台车具有沿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行驶的行驶部和以能够改变姿势的方式支撑在所述行驶部上的中间支撑部, 在所述半圆状路径上设置有姿势限制部,限制所述中间支撑部的姿势而改变所述中间支撑部相对于所述行驶部的姿势,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部构成为,能够将所述中间支撑部相对于所述行驶部改变姿势的动作、作为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的动作而进行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姿势限制部在所述半圆状路径中对所述中间支撑部的旋转进行限制,使得所述中间支撑部不突出到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的直线路径中的所述中间支撑部的行驶轨迹延长线上的外侧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部包括:凸轮体,以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行驶部;连杆,以能够随着所述凸轮体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的旋转而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撑部;以及传递部,将所述连杆部的往复运动中的单程量的动作、作为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的动作而进行传递, 每当所述行驶部沿所述半圆状路径移动时,所述凸轮体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部旋转半周量,所述连杆部进行所述往复运动的单程量的动作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连杆部设置有一对,当所述行驶部沿两个所述半圆状路径中的一方移动时,所述一对连杆部中的一个被所述凸轮体按压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当所述行驶部沿两个所述半圆状路径中的另一方移动时,所述一对连杆部中的另一个被所述凸轮体按压而使所述作业板部翻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包括将所述作业板部支撑为能够翻转的支轴部、以及安装于所述支轴部的齿轮部, 所述传递部具有卷挂在所述齿轮部上的链条、以及将所述链条和所述连杆部连接的线状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传递部的动作的传递路径的中途或前后设置有弹性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配作业用输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椭圆形行驶路径中的直线路径中,以相对于铅垂方向为O度?15度的倾斜角度对所述作业板部进行支撑。
【文档编号】B25H1/14GK104136173SQ201280051021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村田笃功, 水井邦弘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