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机及用于该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78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工具机及用于该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容纳在壳体内的马达、一个在待加工工件上作业的执行件、一个将马达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执行件的传动机构、一个安装在壳体上的底板和一个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其中,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旋转的操作件和至少一个用于将底板固定在壳体上的紧固件,至少一个紧固件定义第二纵向轴线,第一纵向轴线和第二纵向轴线不共线,在第一位置,所述底板被夹紧在所述壳体上,在第二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通过操作件与紧固件的非同轴设置,使得当旋转操作件时产生的摩擦力矩不会传递到紧固件上,从而不会导致紧固件的旋转,从而确保调节机构的可靠性。并且,无需额外的辅助工具就可以实现对底板的固定或释放。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该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
【专利说明】手持式工具机及用于该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机,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用于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手持式工具机通常包括一个平面状底板,在进行切割操作期间,在该底部上支撑所述工具机,该底部与待加工工件表面贴合以提供相对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的恒定切割角。许多常规的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工具机均设有一个可调节的底板,以允许使用者选择底部相对于工具机壳体的角度,从而向使用者提供相对于待加工工件表面的选定切割角。切割平面相对于待加工工件的这种角度调节通常被称为斜角并被测量作为与工件正交方向的偏移量。
[0003]一些具有可调节底板的常规的现有技术的手持式工具机包括各如螺钉或者螺栓这样的螺纹紧固件,其必须被放松以便可以调节和紧固所述底板以在选定的角度上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工具机壳体上。但是,紧固件的使用需要使用对使用者来说不方便的额外的辅助工具。并且采用螺纹紧固件夹紧或者释放底板,容易带来夹紧的扭矩不易控制的麻烦,扭矩过大会造成螺钉或者螺栓的过早失效,扭矩过小则会导致底板尚未被夹紧的可能。
[0004]有些现有技术中的底板角度调节,为了方便用户使用,通过在螺母或者螺钉上引出一个加长杆,从而不需要额外的辅助工具就可以进行底板调节,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该加长杆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旋转,这样产生的弊端是不能产生足够的夹紧力固定底板或不能产生足够的间隙以有利于底板调节。同时,还会带来另外一种缺陷,当加长杆被旋转时,其中的螺钉或者螺栓有可能会跟着加长杆旋转,从而使得当加长杆的旋转过程中无法实现底板的固定或释放,尤其是在经过多次调节之后,螺纹很容易会出现松动。因此,这些现有技术中底板角度调节对于使用者来说要么是不方便的,要么是不够可靠的。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板角度调节方便、可靠的手持式工具机。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该底板调节结构可以方便、可靠地对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角度进行调节。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容纳在壳体内的马达、一个在待加工工件上作业的执行件、一个将马达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执行件的传动机构、一个安装在壳体上的底板和一个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其中,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旋转的操作件和至少一个用于将底板固定在壳体上的紧固件,至少一个紧固件定义第二纵向轴线,第一纵向轴线和第二纵向轴线不共线,在第一位置,所述底板被夹紧在所述壳体上,在第二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通过操作件与紧固件的非同轴设置,使得当旋转操作件时产生的摩擦力矩不会传递到紧固件上,从而不会导致紧固件的旋转,从而确保调节机构的可靠性。并且,无需额外的辅助工具就可以实现对底板的固定或释放。
[000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调节机构,手持式工具机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容纳在壳体内的马达、一个在待加工工件上作业的执行件、一个将马达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执行件的传动机构和一个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底板安装在壳体上,其中,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旋转的操作件和至少一个用于将底板固定在壳体上的紧固件,至少一个紧固件定义第二纵向轴线,第一纵向轴线和第二纵向轴线不共线,在第一位置,底板被夹紧在壳体上,在第二位置,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通过操作件与紧固件的非同轴设置,使得当旋转操作件时产生的摩擦力矩不会传递到紧固件上,从而不会导致紧固件的旋转,从而确保调节机构的可靠性。并且,无需额外的辅助工具就可以实现对底板的固定或释放。
[0009]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情况和其它情况、特点和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位于夹紧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位于释放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平面剖视图;
[0013]图4为图3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4]图5为图1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的轴测图;
[0015]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位于夹紧位置的仰视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相对于壳体可被调节成多个角度的示意图;
[0017]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位于夹紧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位于释放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10为图8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平面剖视图;
[0020]图11为图10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12为图8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的轴测图;
[002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位于夹紧位置的仰视图;
[002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相对于壳体可被调节成多个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手持式工具机,通常包括一个用于使用者握持的把手、壳体、容纳在该壳体内的马达、对待加工工件进行作业的执行件和将马达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执行件的传动机构。在一些手持式工具机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安装在该壳体上的底板及一个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这里描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可以是一种往复锯、电圆锯或电木铣等带有可调节底板的手持式工具机,但并不仅仅局限于列举出的手持式工具机。
[0025]具体地说,请参见图1-3,其中揭示了一种手持式工具机10,作为优选地第一实施例,该手持式工具机为一种往复锯,其包括壳体20、容纳在壳体20内的马达30、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往复切割的锯条40、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锯条的往复运动的传动机构50、安装在壳体20上并相对于壳体20可旋转角度的底板60以及用于调节底板相对于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70。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对于往复锯来说,这里的执行件则为锯条,其传动机构是用来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锯条的往复运动。如果手持式工具机为一种电圆锯,则执行件则为锯片,锯片能够旋转地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切割,其传动机构是用来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锯片的旋转运动。如果手持式工具机为一种电木铣,则执行件则为铣刀,铣刀能够够旋转地对待加工工件进行铣削,其传动机构是用来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铣刀的旋转运动。或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该手持式工具机可以为任意一种带有可调节底板的手持式工具机。
[0026]传动机构50包括与电机轴相连的小齿轮51、与小齿轮51啮合并传递旋转运动的大齿轮52、设置在大齿轮52的端面上的偏心件53、与偏心件53相连并使得偏心件53在其内滑动的滑动槽54及与滑动槽54固定相连的往复杆55。其中,经由小齿轮51传递到大齿轮52的旋转运动通过设置在大齿轮52上的偏心件53和滑动槽54被转换成往复杆55的往复运动,往复杆55的端部与锯条40固定相连,从而带动锯条40进行往复运动。底板60通常包括平面部61和拱状部62,平面部61用于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接触以提供相对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的恒定切割角,拱状部62通常用于安装的便利,将固定底板的紧固件设置拱状部62内,使得紧固件不突出于平面部61以确保不会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干涉。
[0027]如图4和5所示,揭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调节底板60相对于壳体20的角度的底板调节机构70,该调节机构70包括操作件71、紧固件72、支撑件73、第一凸轮面74和第二凸轮面75。其中操作件71包括用于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711和连接部712,操作部711优选地设置为操作扳手。紧固件72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紧固件,它们均以螺纹紧固件的形式呈现。紧固件72进一步包括第一螺栓721、第一螺帽722、第二螺栓723和第二螺帽724。其中的第一螺栓721完全穿过底板60上的第一通孔63并部分穿过壳体20,在第一螺栓721的一端处与设置在壳体20上的第一螺帽722螺纹紧固连接。其中的第二螺栓723完全穿过底板60上的第二通孔64并部分穿过壳体20,在第二螺栓723的一端处与设置在壳体20上的第二螺帽724螺纹紧固连接。操作件71设置安装在壳体20内的支撑件73上,支撑件73设置在第一螺栓721和第二螺栓723之间,操作件7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V旋转,至少一个紧固件72定义第二纵向轴线W,支撑件73定义第三纵向轴线X,其中第一纵向轴线V与第二纵向轴线W不共线,作为优选地,第一纵向轴线V与第二纵向轴线W相互平行,而第一纵向轴线V和第三纵向轴线X重合设置,在第一位置,底板60被夹紧在壳体20上,在第二位置,底板60相对于壳体20的角度能够被调节。第一凸轮面74设置在操作件71的连接部712上,第二凸轮面75设置在一个压板76上,该压板76以薄板的形式提供,压板76上分别设置有三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用于第一螺栓721和第二螺栓723的穿过,还有一个通孔用于支撑件73的穿过,在第一位置,第一凸轮面74与第二凸轮面75啮合,使得底板60被夹紧在壳体20上,在第二位置,第一凸轮面74与第二凸轮面75脱离啮合,使得底板60与壳体20之间存在着足够大的间隙使得底板60能够相对于壳体20的角度被调节。当然,第二凸轮面75也可以由设置在支撑件73上的弹性件(未示出)朝向第一凸轮74与第二凸轮面75相互啮合的方向偏压。为了便于操作件71的操作,防止第一螺栓722对操作件7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旋转干涉,该操作件71被这样的设置,操作件71的操作部711定义第四纵向轴线Y,操作件71的连接部712定义第五纵向轴线Z,其中第四纵向轴线Y与第五纵向轴线Z成角度设置,优选地,第四纵向轴线Y与第五纵向轴线Z成钝角地设置,这样则能够避免第一螺栓722与连接部712干涉而影响操作件71不能移动到第一位置。
[0028]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操作件71的操作部711也可以设置成其它形式,如按钮、旋钮、折叠杆等,操作件71的操作部711采用按钮的形式时,按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在啮合与脱离啮合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底板60的夹紧和释放;操作件71的操作部711采用旋钮的形式时,旋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在啮合与脱离啮合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底板60的夹紧和释放;操作件71的操作部711采用折叠杆的形式时,折叠杆打开之后,力臂更长,使用者可以更加省力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折叠杆,使得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在啮合与脱离啮合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底板60的夹紧和释放。
[0029]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所谓的“紧固件”可以为能够实现将底板固定在壳体上的任何结构形式,这里的“紧固件”可以设置为螺栓螺帽的螺纹紧固件的组合,也可以设置为夹紧轴和固定板的非螺纹紧固件的组合,其中设置为非螺纹紧固件的组合时,夹紧轴上可以不设置螺纹,而是该夹紧轴完全穿过底板的通孔并部分穿过壳体,在夹紧轴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从而使得底板被固定在壳体上。当然,可以设置成多个紧固件,例如3个或4个紧固件,均能够实现将底板固定在壳体上,多个紧固件中也可以设置成至少一个紧固件采用螺栓螺帽的螺纹紧固件的组合。
[0030]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所谓的“支撑件”可以为能够实现支撑操作件的任何结构形式,这里的“支撑件”可以设置为销的形式,操作件71的连接部712套设在支撑件73上,使得操作件71绕着支撑件73旋转,“支撑件”也可以这样的设置,在操作件71的连接部712形成有环状的凸台或者凹槽,则在壳体上形成有相适应形状的凹槽或凸台,连接部712的环状凸台与壳体上的环状凹槽啮合,使得操作件由壳体的环状凹槽支撑,或者连接部712的环状凹槽与壳体上的环状凸台啮合,使得操作件由壳体的环状凸台支撑,这样的壳体上的环状凹槽或环状凸台则构成了支撑操作件的支撑件。
[0031]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第一纵向轴线V与第二纵向轴线W不共线可以是使得第一纵向轴线V与第二纵向轴线W不重合的任何形式,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纵向轴线V与第二纵向轴线W相互平行,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纵向轴线V与第二纵向轴线W也可以相交或异面,其主要目的在于:操作件71与紧固件72非同轴设置,从而使得因操作件71的旋转产生的摩擦力矩不会进一步地传递到紧固件72上,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由紧固件72的旋转导致的调节机构70的失效。
[0032]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所谓的“凸轮面”是指相对于某个构件的平面部分在其轴向方向上延伸出的平面或者曲面,如“凸轮面”也可以设置成两个具有相反方向的斜面或者其它容易想到的形式。这里的第一凸轮面74可以直接设置在操作件71的连接部712上,也可以通过其它中间件的形式,使得操作件71的运动可以驱动第一凸轮面74运动。这里的第一凸轮面74和第二凸轮面75只要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则能够实现两个凸轮面之间的啮合或脱离啮合。当然,这里的凸轮面啮合或者脱离啮合,并不一定是两个凸轮面之间的直接啮合或直接脱离啮合,也可以在两个凸轮面之间设置有中间件,使得两个凸轮面之间实现间接的啮合或间接的脱离啮合。
[0033]下面将通过图4-7详细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底板60被释放和被夹紧的过程。
[0034]如图1所示,底板60位于夹紧位置,此时操作件71位于夹紧的第一位置,底板60的平面部61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接触以提供相对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的恒定切割角,当需要进行底板角度调节时,如将底板的角度更换成图7中的虚线位置时,将操作件71从如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如图2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底板60位于释放位置,其相对于壳体的角度则可调节到图7中的虚线位置,当操作件7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操作件71带动第一凸轮面74旋转,使得第一凸轮面74与第二凸轮面75脱离啮合,使得底板60和壳体20之间产生足够的间隙以移动底板60。在第一位置,两个紧固件72将底板60固定在壳体20上,通过第一凸轮面74与第二凸轮面75的啮合使得底板60和壳体20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也就是说,底板60在第一凸轮面74和第二凸轮面75相互啮合时被夹紧,如图5和图6所示,在底板60的拱状部62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板78,在拱状部62的另一侧设置有操作件71,底板60和壳体20被夹持在操作件75和夹紧板78之间。在操作件71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的的过程中,一个连接件77与操作件71的连接部712结合并由至少一个紧固件72限制其旋转运动,从而因操作件71的枢转产生的摩擦力矩传递到该连接件77上。因为该连接件77的旋转运动被禁止,从而上述的摩擦力矩则不会进一步地传递到紧固件72上,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因紧固件被驱动的旋转而有可能导致的调节机构70的失效。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该连接件77也可以设置成与压板76 一体的。
[0035]如图8-13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带有底板角度调节的手持式工具机100,作为优选地,仍以一种往复锯为例。
[0036]具体地说,请参见图8-10,往复锯包括壳体200、安装在壳体200上并相对于壳体200可旋转角度的底板300以及用于调节底板300相对于壳体200的角度的调节机构400,该往复锯也可以包括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马达、执行件和传动机构等,在此不再赘述。底板300通常包括平面部310和拱状部320,平面部310用于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接触以提供相对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的恒定切割角,拱状部320通常用于安装的便利,将固定底板300的紧固件设置拱状部320内,使得紧固件不突出于平面部310以确保不会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干涉。底板300在图8所示的位置时,底板300被夹紧在壳体200上,底板300在图9所示的位置时,底板300被释放并相对于壳体200的角度可调节。
[0037]如图11和12所示,进一步揭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用于调节底板300相对于壳体200的角度的调节机构400,该调节机构400包括操作件410、紧固件420、第一凸轮面430、第二凸轮面440、夹紧板450、压板460和用于调节壳体200和底板300之间的间隙的微调机构470。其中操作件410包括用于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411和连接部412,操作部411优选地设置为操作扳手。紧固件420可以设置为至少一个,作为优选地,本实施例中采用I个紧固件,它以非螺纹紧固件的形式呈现。紧固件420进一步包括夹紧轴421和固定件422。其中的夹紧轴421完全穿过底板300上的第一通孔330并部分穿过壳体200,在夹紧轴421的一端处与固定件422非螺纹紧固连接,作为优选地,夹紧轴421与固定件422非螺纹紧固连接采用这样的形式实现,夹紧轴421上设置有扁平部423,固定件422上设置有凸起424,当夹紧轴421被装配到壳体200和底板300上之后将固定件422的凸起424插入到夹紧轴421的扁平部423,该固定件422容纳在夹紧板450上并被夹紧板450限制旋转运动,在夹紧板450还设置有用于紧固固定件422、并防止固定件422从夹紧板450上脱落的螺钉451。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夹紧轴421与固定件422过盈配合或者在夹紧轴421上设置有卡圈来替代上述的固定件422。操作件410设置安装在夹紧轴421上,操作件4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X’旋转,夹紧轴421定义第二纵向轴线Y’,其中第一纵向轴线X’与第二纵向轴线Y’重合设置,在第一位置,底板300被夹紧在壳体200上,在第二位置,底板300相对于壳体200的角度能够被调节。第一凸轮面430设置在操作件410的连接部412上,第二凸轮面440设置在压板460上,该压板460以薄板的形式提供,压板46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通孔,该通孔用于夹紧轴421的穿过,在第一位置,第一凸轮面430与第二凸轮面440啮合,使得底板300被夹紧在壳体200上,在第二位置,第一凸轮面430与第二凸轮面440脱离啮合,使得底板300与壳体200之间存在着足够大的间隙使得底板300能够相对于壳体200的角度被调节。当底板300位于释放的位置时,通常底板300和壳体200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过大,则当夹紧时,有可能在底板300和壳体200之间仍然存在间隙,如果过小,则当释放时,有可能底板300仍然被夹持在壳体200上,这里的间隙过大或者过小通常因装配或者尺寸公差引起的,为了便于微量调节壳体200和底板300之间的间隙,在这里设置有一个微调机构470。该微调机构470包括第一斜面471、第二斜面472和微调操作件473。为了结构的紧凑,第一斜面471可以设置在压板460上,第二斜面472可以与微调操作件473产生联动关系,即当随着微调操作件473的运动,可以使第二斜面472朝向或者远离第一斜面471运动,作为优选地,在微调操作件473上设置有外螺纹,在第二斜面472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啮合的内螺纹,微调操作件473固定安装在支架474上且其轴向运动被限位,当外螺纹旋转时,则带动设有内螺纹的第二斜面472朝向或者远离第一斜面471运动,从而实现壳体200和底板300之间的间隙的调节。
[0038]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操作件410的操作部411也可以设置成其它形式,如按钮、旋钮、折叠杆等,操作件410的操作部411采用按钮的形式时,按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在啮合与脱离啮合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底板300的夹紧和释放;操作件410的操作部411采用旋钮的形式时,旋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在啮合与脱离啮合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底板300的夹紧和释放;操作件410的操作部411采用折叠杆的形式时,折叠杆打开之后,力臂更长,使用者可以更加省力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折叠杆,使得第一凸轮面与第二凸轮面在啮合与脱离啮合之间移动,从而实现底板60的夹紧和释放。
[0039]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这里的第一凸轮面471可以直接设置在操作件410的连接部412上,也可以通过其它中间件的形式,使得操作件410的运动可以驱动第一凸轮面471运动。这里的第一凸轮面471和第二凸轮面472只要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则能够实现两个凸轮面之间的啮合或脱离啮合。当然,这里的凸轮面啮合或者脱离啮合,并不一定是两个凸轮面之间的直接啮合或直接脱离啮合,也可以在两个凸轮面之间设置有中间件,使得两个凸轮面之间实现间接的啮合或间接的脱离啮合。
[0040]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也可以设置成其它形式,所谓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用途在于能够实现某个构件相对于另一个构件的轴向移动从而导致该构件相对于另一构件在纵向上的间隙产生变化,因此“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也可以设置曲面、凸块或者其它任何能够实现某个构件相对于另一个构件的轴向移动从而导致该构件相对于另一构件在纵向上的间隙产生变化的结构形式。
[0041]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微调操作件473也可以设置成其它形式,如按钮、折叠杆等,操作件410的操作部411采用按钮的形式时,按钮在两个位置之间的移动,使得第二斜面472朝向或者远离第一斜面471运动,从而实现壳体200和底板300之间的间隙的调节;操作件473采用折叠杆的形式时,折叠杆打开之后,力臂更长,使用者可以更加省力的在两个位置之间的驱动第二斜面472运动,使得第二斜面472朝向或者远离第一斜面471运动,从而实现壳体200和底板300之间的间隙的调节。当然微调操作件473的运动,使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472之间只要产生相对的轴向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有可能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一起被驱动,或者只驱动第一斜面,但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之间仍然产生相对的轴向移动。而且单独采用微调机构无法实现底板的被夹持和被释放,其只用于壳体和底板之间的间隙的微小调节。
[0042]下面将通过图11-14详细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底板300被释放和被夹紧的过程。
[0043]首先,采用微调机构470将底板300和壳体200之间的间隙调节到合适的范围内,然后,如图8所示,底板300位于夹紧位置,此时操作件410位于夹紧的第一位置,底板300的平面部310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接触以提供相对于待加工工件的表面的恒定切割角,当需要进行底板角度调节时,如将底板的角度更换成图14中的虚线位置时,将操作件410从如图8所示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如图9所示的第二位置,此时,底板300位于释放位置,其相对于壳体的角度则可调节到图14中的虚线位置,当操作件410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操作件410带动第一凸轮面430旋转,使得第一凸轮面430与第二凸轮面440脱离啮合,使得底板300和壳体200之间产生足够的间隙以移动底板300。在第一位置,紧固件420将底板300固定在壳体200上,通过第一凸轮面430与第二凸轮面440的啮合使得底板60和壳体20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也就是说,底板300在第一凸轮面430和第二凸轮面440相互啮合时被夹紧,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底板300的拱状部320的一侧设置有夹紧板450,在拱状部320的另一侧设置有操作件410,底板300和壳体200被夹持在操作件410和夹紧板450之间。
[0044]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手持式工具机及用于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及附图所代表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对本技术方案所作的显而易见的改变、替代或者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一个在待加工工件上作业的执行件、一个将所述马达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执行件的传动机构、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底板和一个用于调节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的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旋转的操作件和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紧固件,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定义第二纵向轴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不共线,在第一位置,所述底板被夹紧在所述壳体上,在第二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由所述操作件驱动的第一凸轮面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凸轮面,当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相互啮合时,所述底板被夹紧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脱离啮合时,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撑件,所述操作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第二凸轮面由设置在支撑件上的弹性件朝向所述第一凸轮面与所述第二凸轮面相互啮合的方向偏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定义第三纵向轴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三纵向轴线重合,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轴线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个数为2,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2个紧固件之间,所述操作件包括一个具有用于使用者操作的、延伸出壳体之外的操作部和一个与所述操作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操作部定义一根第四纵向轴线,所述连接部定义一根第五纵向轴线,所述第四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五纵向轴线成角度设置,所述壳体限制所述操作件的转动范围,所述连接部在所述2个紧固件之间枢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紧固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包括一个螺栓和一个螺帽,所述螺栓完全穿过所述底板且部分穿过所述壳体并在一端处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螺帽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夹紧板,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2个紧固件相对应的2个通孔,所述2个紧固件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通孔,所述底板具有一个拱状部,所述夹紧板和所述操作件分别位于所述拱状部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与所述操作件结合的并由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限制旋转运动的连接件,因所述操作件的枢转产生的摩擦力矩能传递到所述连接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式工具机为往复锯,所述执行件为在待加工工件上往复运动的锯条,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成所述锯条的往复运动。
10.一种底板调节机构,用于对手持式工具机的底板角度进行调节,所述手持式工具机包括一个壳体、一个容纳在所述壳体内的马达、一个在待加工工件上作业的执行件和一个将所述马达的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所述执行件的传动机构,所述底板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调 节机构包括一个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绕着第一纵向轴线旋转的操作件和至少一个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紧固件,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定义第二纵向轴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和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不共线,在第一位置,所述调节机构能够将所述底板夹紧在所述壳体上,在第二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由所述操作件驱动的第一凸轮面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凸轮面,当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相互啮合时,所述底板被夹紧在所述壳体上,当所述第一凸轮面和所述第二凸轮面脱离啮合时,所述底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角度能够被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板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一个与所述操作件结合的并由所述至少一个紧固件限制旋转运动的连接件,因所述操作件的枢转产生的摩擦力矩能传递 到所述连接件上。
【文档编号】B25F5/00GK203485150SQ201320573504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6日
【发明者】周洋 申请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