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托辊更换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687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托辊更换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属于带式输送机维护领域设备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装置以及竖直旋入固定装置内的用于进行高度调节的旋转调节装置。固定装置包括钩状的固定板(7)以及固定在固定板(7)竖直端面上部的升降支座。所述的旋转调节装置包括与升降支座相配合的螺纹杆以及水平安装在螺纹杆顶部或底部的高度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方便携带,以实现对输送机的上、下托辊进行更换,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取代了传统方式更换托辊时需要人抬肩扛的操作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及操作安全性更高。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优点。
【专利说明】便携式托辊更换架
【技术领域】
[0001]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属于带式输送机维护领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的用于更换带式输送机托辊的工具。
【背景技术】
[0002]带式输送机可以应用于水平运输和倾斜运输,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各种工业企业中。带式输送机主要由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张紧装置、传动装置等组成。其中,托辊属于磨损件,托辊更换已成为一项日常性工作。但由于皮带凸弧段、凹弧段张力集中及有时带料等原因,托辊更换难度较大,仅靠人抬肩扛的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稍有不慎还会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易、便携的托辊更换装置来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携带的将输送机的皮带抬起,以实现对上、下托辊进行更换,从而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与固定支架配合安装的高度调节装置。
[0005]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与所述固定支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以及安装在螺纹杆顶部或底部的皮带支撑装置。
[0006]所述的螺纹杆顶部和底部向内各开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在螺纹杆的上下两端各横向开有一个丝杠插孔,丝杠插孔同时横向穿过设置在螺纹杆内的凹槽。
[0007]所述的皮带支撑装置包括转轴、套装在转轴顶部的活动座以及横向插入活动座内的调节杆,所述转轴插入螺纹杆内并通过插销固定。
[0008]所述的活动座包括竖直放置的板状的调节杆固定套和调节杆固定板,以及固定其中间下部的旋转套,旋转套底面开有与转轴顶部相配合的圆形插槽。
[0009]所述的调节杆固定套上部横向开孔呈环状结构,调节杆固定板与调节杆固定套相对应的侧面上开有与调节杆固定套上部的环状结构相对应的且半径相同的调节杆插槽。
[0010]所述的转轴为圆柱状,其上端为半径较大的圆形台阶,在其下端横向设置有转轴插孔。
[0011]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钩状的固定板以及固定在固定板竖直端面上部的升降支座。
[0012]所述的升降支座包括底板以及两块侧板,底板与固定板的竖直端面垂直固定,侧板位于其两端且同时与固定板相贴合固定,底板中心开有螺纹孔。
[0013]所述的螺纹杆为调节丝杠。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方便携带,以实现对输送机的上、下托辊进行更换,有效的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0016]2、取代了传统方式更换托辊时需要人抬肩扛的操作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及操作安全性更高;
[0017]3、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正视图。
[0019]图2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左视图。
[0020]图3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转轴正视图。
[0021]图4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活动座正视图。
[0022]图5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活动座左视图。
[0023]图6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活动座右视图。
[0024]图7为便携式托辊更换架活动座仰视图。
[0025]其中:1、调节杆2、活动座3、调节丝杠4、插销5、侧板6、底板7、固定板 8、丝杠插孔9、调节杆固定套10、调节杆固定板11、旋转套12、转轴13、转轴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7]如图1- 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中的固定板7竖直放置,且向后弯曲行呈钩状,在固定板7竖直端面上部固定有一升降支座,升降支座中部开有一螺纹孔,调节丝杠3自上而下穿过该螺纹孔,在调节丝杠3顶部通过活动座插销4固定有转轴12,转轴12上方套装有活动座2,调节杆I横向插入活动座2内,通过活动座2固定。
[0028]固定板7竖直端面的上端向后弯曲成直角,形成一水平端面,水平端面的后端向下弯曲成直角,形成与竖直端面相平行的,长度短于竖直端面的直角端面。固定板7的竖直端面、在其顶端弯曲形成的水平端面以及在水平端面后端弯曲形成的直角端面共同构成了固定板7的直角钩状结构。
[0029]在固定板7竖直端面的上部固定有升降支座,升降支座包括底板6以及侧板5。底板6水平设置,垂直固定在固定板7的竖直端面上。侧板5为两块,呈直角三角形,分别固定在底板6上端面的左右两端,同时与固定板7的竖直端面相垂直固定,起到加固的作用,在底板6的上表面自上而下开有一个螺纹孔,表面设置有螺纹的调节丝杠3自上而下穿过该螺纹孔,且其表面的螺纹与螺纹孔内的螺纹相配合。
[0030]调节丝杠3的上下两端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向内开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在调节丝杠3的上下两端各横向开有一个丝杠插孔8,丝杠插孔8同时横向穿过上下两端竖直设置在调节丝杠3内的凹槽,转轴12可插入该凹槽内,并通过插销4固定。
[0031]如图3所示,转轴12整体为圆柱状,其上端为半径较大的圆形台阶,在其下端横向设置有转轴插孔13。在转轴12的下端插入设置在调节丝杠3内的凹槽之后,通过调节转轴12的方向和伸入程度使转轴插孔13和横向设置在调节杠杆3上的丝杠插孔8孔眼重合,通过将插销4依次穿过转轴插孔13和丝杠插孔8将转轴12与调节丝杠3相固定。在转轴12顶端的圆形台阶上套装有活动座2,转轴12在转动时活动座2不会随之转动。
[0032]如图4`7所示,活动座2包括以下几部分:竖直放置的调节杆固定套9、调节杆固定板10以及固定其中间下部的旋转套11。旋转套11为圆形,其左右两侧切边成平面,其底面中心开有与转轴12顶端的圆形台阶相配合安装的圆形插槽。调节杆固定套9为上圆下方的板状结构,在其圆形的上方中心开有圆孔形成调节杆固定套9顶部的圆环结构。调节杆固定板10同样为上圆下方的板状结构,其厚度厚于调节杆固定套9。调节杆固定套9和调节杆固定板10分别固定在旋转套11左右两侧且其两部件的方形的底部与旋转套11左右两侧的切边结构相贴合。
[0033]在调节杆固定板10与调节杆固定套9相对应的侧面上开有与调节杆固定套9顶部的圆环结构相对应且半径相同的调节杆插槽,调节杆I穿过调节杆固定套9顶部的圆环后插入设置在调节杆固定板10侧面上的调节杆插槽内完成固定。
[0034]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对带式输送机的上托辊进行更换时,首先在带式输送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并将固定板7后侧面的钩状结构卡在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然后将上端套装有活动座2的转轴12伸入调节丝杠3顶部的凹槽内,并通过插销4固定。然后将调节杆I的一端穿过调节杆固定套9顶部的圆环后伸入调节杆固定板10侧面的圆形凹槽内,完成调节杆I的固定,同时将调节杆I的另一端置于带式输送机传送皮带的下方,然后将一根调节杆插入调节丝杠3底部的丝杠插孔8内,并进行转动,随着调节丝杠3的不断转动逐渐上升,同时推动活动座2以及伸入活动座2内的调节杆I不断上升,逐渐将带式输送机传送的皮带抬起,然后对上托辊的更换。
[0035]在进行下托辊进行更换时,首先在带式输送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并将固定板7 后侧面的钩状结构卡在带式输送机的机架上,然后将套装有活动座2的转轴12伸入调节丝杠3底部的凹槽内,并通过插销4固定。然后将调节杆I的一端穿过调节杆固定套9顶部的圆环后伸入调节杆固定板10侧面的圆形凹槽内,完成调节杆I的固定,同时将调节杆I的另一端置于带式输送机回程皮带的下方,然后将一根调节杆插入调节丝杠3顶部的丝杠插孔8内,并进行转动,随着调节丝杠3的不断转动逐渐上升,同时推动活动座2以及伸入活动座2内的调节杆I不断上升,逐渐将带式输送机传送的回程皮带抬起,然后对下托辊的更换。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架以及与固定支架配合安装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与所述固定支架螺纹连接的螺纹杆以及安装在螺纹杆顶部或底部的皮带支撑装置;所述的螺纹杆顶部和底部向内各开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在螺纹杆的上下两端各横向开有一个丝杠插孔(8),丝杠插孔(8)同时横向穿过设置在螺纹杆内的凹槽;所述的皮带支撑装置包括转轴(12)、套装在转轴(12)顶部的活动座(2)以及横向插入活动座(2)内的调节杆(1),所述转轴(12)插入螺纹杆内并通过插销(4)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座(2)包括竖直放置的板状的调节杆固定套(9)和调节杆固定板(10),以及固定其中间下部的旋转套(11),旋转套(11)底面开有与转轴(12)顶部相配合的圆形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杆固定套(9)上部横向开孔呈环状结构,调节杆固定板(10)与调节杆固定套(9)相对应的侧面上开有与调节杆固定套(9)上部的环状结构相对应的且半径相同的调节杆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轴(12)为圆柱状,其上端为半径较大的圆形台阶,在其下端横向设置有转轴插孔(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支架包括钩状的固定板(7)以及固定在固定板(7)竖直端面上部的升降支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支座包括底板(6)以及两块侧板(5),底板(6)与固定板(7)的竖直端面垂直固定,侧板(5)位于其两端且同时与固定板(7)相贴合固定,底板(6)中心开有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托辊更换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杆为调节丝杠(3)。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3611192SQ201320651048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2日
【发明者】孟庆柱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