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9167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进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包括上拖板,位于所述上拖板下部且与所述上拖板接触的下拖板,驱动所述下拖板并进一步带动所述上拖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与所述上拖板分体设置,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第二进给机构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第一进给机构驱动,因而可以减轻第一进给机构负重,从而能够提高其调节灵活性;而且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分体设置后,对驱动第一进给机构工作的电机功率要求低,因而可以降低功耗。
【专利说明】一种双向进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属于用于内圆切片机的双向进给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硬而脆的永磁材料棒料的切片加工,目前是在内圆切片机上完成的。确切地说,被切割的棒料借助粘结剂定位在料架部件的插板平面上,内圆切片机的料架部件实现棒料切割的定位,圆片状的刀片安装在位于内圆切片机主轴上的刀盘内孔中,内圆切片机上的刀片两面粘连有金刚砂,以高速旋转完成对棒料的切割。在切割棒料时,刀片位置不动,由第一进给机构带动工作台,并进一步带动棒料相对于刀片沿第一方向移动(即纵向移动),调节棒料的切片厚度,然后由第二进给机构带动工作台,并进一步带动料棒相对于高速旋转的刀片沿第二方向移动,完成对棒料的切片操作。
[0003]现有技术中用于调节工作台沿第二方向移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滚珠丝杠实现的,其中,第一进给机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且两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机座上的滚珠丝杠,滚珠丝杠的其中一端向外伸出与步进电机连接,滚珠丝杠中部设有可以滚珠丝杠为转轴转动的转动螺母,滚珠丝杠上设有与转动螺母配合的外螺纹轨道,转动螺母与下拖板固定连接;当步进电机工作时,滚珠丝杠转动,转动螺母因与下拖板底部固定连接不能跟随滚珠丝杠一起转动,就会在上述外螺纹轨道的推动下沿滚珠丝杠的轴向移动,并进一步带动下拖板沿滚珠丝杠的轴向移动,下拖板上设有上拖板,工作台设在上拖板上,因而能够调节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进给机构同样包括滚珠丝杠,滚珠丝杠沿第二方向设置且两端可转动的固定在下拖板上,滚珠丝杠的其中一端同样向外伸出与步进电机连接,设在滚珠丝杠中部的转动螺母与上拖板固定连接;当步进电机工作时,滚珠丝杠绕其轴向转动,外螺纹轨道驱动上拖板沿滚珠丝杠的轴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工作台沿第二方向移动。
[0004]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驱动工作台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的滚珠丝杠需要可转动的固定在下拖板上,设在滚珠丝杠上的转动螺母需要与上拖板固定连接,这样在使用第一进给机构调节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移动的时候,第一进给机构需要同时驱动下拖板、上拖板、以及分别与下拖板和上拖板连接的第二进给机构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这使得第一进给机构负重较重,整个沿第一方向做调节的调节机构结构笨重,灵活性能差;而且对驱动第一进给机构滚珠丝杠转动的步进电机功率要求高,成本高,功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第一进给机构驱动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还需要同时驱动第二进给机构,以致造成第一进给机构负重较重和调节灵活性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驱动工作台沿第一方向移动时不需要驱动第二进给机构,因而第一进给机构负重轻、灵活性能好的用于内圆切片机的双向进给系统。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包括上拖板,位于所述上拖板下部且与所述上拖板接触的下拖板,驱动所述下拖板并进一步带动所述上拖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与所述上拖板分体设置,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
[0007]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配合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上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供所述第二配合件随所述上拖板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所述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
[0008]所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所述驱动组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块,至少两个所述驱动块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移动空间,两个所述驱动块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之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联动部。
[0009]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所述上拖板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滑板,所述滑板位于所述移动空间内,两个所述驱动块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
[0010]所述驱动块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驱动柱上的滚轮,所述驱动块通过所述滚轮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平面接触。
[00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且为所述第一转轴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内螺纹件、阻止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与所述第一转轴一同旋转的的阻挡件,以及第一基座,所述阻挡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上,在所述第一转轴旋转过程中,所述驱动块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的带动下驱动所述上拖板相对于所述下拖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0012]所述阻挡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上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转轴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和/或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与所述凸块和/或凹槽滑动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块。
[0013]所述第二进给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相距一定间隙并排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以及将所述第二内螺纹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相互拉紧固定,以使得所述第一内螺纹件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螺纹紧密贴合的拉紧连接件。
[0014]所述拉紧连接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件上的通孔,与所述通孔相对设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上的螺纹孔,以及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栓。
[0015]所述第一内螺纹件的内腔中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所述光滑导向段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形成的所述间隙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光滑导向段并与所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内螺纹件的另一端外径大于所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径。
[0016]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动力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与所述步进电机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与所述动力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以及设在所述传动轴的靠近所述传动轴第一齿轮一端端部的旋钮,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一转轴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0017]所述第一基座包括从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可转动的固定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的底板,所述传动轴可转动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上。
[0018]所述第一进给机构包括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的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为所述第二转轴提供旋转动力的第二动力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三内螺纹件、以及将所述第三内螺纹件与所述下拖板固定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三内螺纹件随所述第二转轴一起转动、从而在所述第二转轴外螺纹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带动所述下拖板移动的固定板。
[0019]在所述上拖板和所述下拖板之间、所述下拖板和用于可转动的固定所述第二转轴两端的机座之间还分别设有用于导向的直线导轨。
[0020]所述第一进给机构为用于内圆切片机的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为用于内圆切片机的横向进给机构,所述纵向进给机构和所述横向进给机构分别用来调节棒料的切片厚度和驱动所述棒料完成切片行程。
[00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2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分体设置,从而使得第二进给机构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第一进给机构驱动,因而可以减轻第一进给机构负重,从而能够提高其调节灵活性,并有利于其调节精度的提高;而且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分体设置后,对驱动第一进给机构工作的电机功率要求低,因而可以降低功耗,节约成本。
[002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设置上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第一配合件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上拖板上设有与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具有供第二配合件随上拖板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相对于下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通过上述设置,驱动第一进给机构使得上拖板跟随下拖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设在上拖板上的第二配合件可不受阻挡的在上述移动空间内移动,从而避免带动整个第二进给机构跟随下拖板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减轻第一进给机构的负重,提高第一进给机构的调节灵活性;当第一进给机构调节完毕后,第二进给机构启动,驱动组件通过驱动上述第一配合件上的联动部驱动上述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相对于下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因而能够实现对于上拖板的移动调节,从而满足调节需求;并且移动空间和联动部分别依靠第一配合件形成,采用的零件少,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紧凑。
[0024]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设置上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驱动组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块,至少两个驱动块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上述移动空间,两个驱动块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之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上述联动部;设置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上拖板上、且具有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滑板,滑板位于移动空间内,两个驱动块的内壁分别与两个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上述设置使得组成第二配合件的滑板能够在由组成第一配合件的两个驱动块之间形成的移动空间内随下拖板沿第一方向移动,而无需拖动第二进给机构一同移动,而且在需要调节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组成第一配合件的两个驱动块又能够推拉滑板,并进一步推拉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双向灵活调节,并且通过驱动块、形成在驱动块之间的移动空间,驱动块的两个内壁与滑板的配合使得机构非常紧凑。
[0025]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进一步的设置驱动块包括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驱动柱上的滚轮,驱动块通过滚轮的外圆周表面与上述平面接触;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将驱动块与滑板之间的相对滑动转换成了滚轮与滑板之间的相对滚动,从而不但能够有效减少磨损,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并且能够提高所述滑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灵敏度。
[0026]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通过驱动带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旋转运动,并通过阻挡件阻止套装在其上的第一内螺纹件跟随其一起转动,从而将第一转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第一内螺纹件沿第一转轴轴向移动的直线运动,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这种驱动方式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和驱动距离的精确化,更适用于精准调节。
[0027]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设置阻挡件包括位于第一内螺纹件上的至少一个沿第一转轴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和/或凹槽,以及设置在第一基座上与上述凸块和/或凹槽滑动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块。上述配合设置使得阻挡件阻挡第一内螺纹件随第一转轴转动的精准性更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第一内螺纹件随第一转轴转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内螺纹件在第一转轴转动时,更灵敏的将第一转轴的转动转化为第一内螺纹件在第一转轴上的轴向移动,提高第二进给机构驱动上拖板沿第二方向移动的精准性和灵敏性。
[0028]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将驱动块相对于滑板的滑动转变成了滚轮相对于滑板的滚动,有利于减缓驱动块和滑板之间相对滑动平面部分的磨损,从而能够延长滑板和驱动块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第二动力机构驱动下拖板移动的灵敏度。
[0029]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通过设置与套设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内螺纹件并排且具有沿一定轴向间隙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以及拉紧连接件,使得第一内螺纹件件和第二内螺纹件相互拉紧固定,第一内螺纹件和第二内螺纹件的内螺纹都会与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外螺纹紧密贴合,从而消除了第一内螺纹件与第一转轴之间的螺纹间隙距离,因而能够大大提高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转轴并进而驱动第一螺纹件沿第一转轴轴向移动的精度和灵敏性。
[0030]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在第一内螺纹件的内腔中设有以第一转轴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第二内螺纹件的一端伸入上述光滑导向段并与上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的另一端外径大于上述光滑导向段的内径。当使用拉紧连接件拉紧固定第一内螺纹件和第二内螺纹件时,由于第二内螺纹件的一端伸入到设在第一内螺纹件内腔中的光滑导向段中且与其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就会在上述光滑导向段的导向下沿第一转轴的轴向拉紧第一内螺纹件,从而使得第一内螺纹件和第二内螺纹件的内螺纹都会沿第一转轴的轴向与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外螺纹贴合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拉偏。
[0031]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设置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设置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动力齿轮,同时与第一转轴和电机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设在传动轴上且与步进电机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设在传动轴上与动力齿轮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以及设在传动轴的靠近传动轴第一齿轮一端端部的旋钮,传动轴和第一转轴均安装在第一基座上。上述设置使得整个动力机构增加了一个可以人工手调的按钮,当需要调整上拖板至某一精确距离时,人工转动旋钮,并进一步转动传动轴,传动轴通过设在其上的传动轴第二齿轮与设在第一传动轴上的动力齿轮啮合,从而驱动第一转轴转动,并最终通过第一内螺纹件驱动上拖板移动,从而可以很快的将上拖板移动至某一精确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在停电使得步进电机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驱动上拖板相对于下拖板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实施例1中双向进给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的仰视图。
[0034]图3是图1中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配合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图1中第二进给机构与滑板配合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5是图4中第一转轴、第一内螺纹件、驱动块以及阻挡件配合安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6是图5中第一转轴、第一内螺纹件、第二内螺纹件以及驱动块的一个方向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8]图7是图5中第一转轴、第一内螺纹件、第二内螺纹件以及驱动块的另一个方向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9]图8图4中第二进给机构的主视图。
[0040]图9是图8的俯视图。
[0041]图中:1_上拖板,11-第一直线导轨,2-下拖板,21-第二直线导轨,3-第一内螺纹件,31-驱动块,32-驱动柱,33-滚轮,35-光滑导向段,4-滑板,5-电机,51-第一转轴,52-第二内螺纹件,521-通孔,522-螺纹孔,53-电机齿轮,54-动力齿轮,55-传动轴第一齿轮,56-传动轴第二齿轮,57-旋钮,58-传动轴,59-齿轮箱,6-阻挡件,7-第二动力机构,71-第二转轴,72-第三内螺纹件,73-固定板,8-第一基座,81-第一立板,82-第二立板,83-底板,9-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3]实施例1
[004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拖板1,位于上拖板I下部且与上拖板I接触的下拖板2,驱动下拖板2并进一步带动上拖板I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以及驱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I分体设置,第二进给机构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2沿着上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第一进给机构驱动。
[0045]上述双向进给系统在用于内圆切片机时,上述第一方向为固定安装在上拖板I上的棒料相对于刀片的纵向方向,当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2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I沿上述纵向方向移动时,可调节刀片切割棒料的切片厚度;上述第二方向为上述棒料相对于刀片的横向方向,当第二进给机构驱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相对移动时,能够带动固定安装在上拖板I上的棒料相对于刀片走完切片行程,从而完成切片操作。传统上第二进给机构(即上述横向进给机构)通常设在上拖板I和下拖板2之间,这不仅使得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必须同时驱动第二进给机构,而且将第二进给机构设在上拖板I和下拖板2之间造成整个进给系统占用空间较大,结构不紧凑。本实施例的双向进给系统,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I分体设置,从而使得第二进给机构在第一进给机构驱动下拖板2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第一进给机构驱动,因而可以减轻第一进给机构负重,从而能够提高其调节灵活性,并有利于其调节精度的提高;而且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I分体设置后,对驱动第一进给机构工作的电机功率要求低,因而可以降低功耗,节约成本。
[0046]上述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技术方案,对于如何实现第一进给机构沿着第一方向运动时不带动第二进给机构一同运动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上述第一配合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上拖板I上设有与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第一配合件具有供第二配合件随上拖板I一起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
[00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上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上述驱动组件上的两个驱动块31,两个驱动块3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上述移动空间,两个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形成上述联动部;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上拖板I上、且具有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滑板4,滑板4位于上述移动空间内,两个驱动块31的内壁分别与两个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
[0048]作为驱动块31与所述滑板4配合方式的一种变形,也可以设置两个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中的任何一个与上述平面接触,但是设置两个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分别与两个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可以使得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块31更灵敏的驱动滑板4,从而能够更灵敏的驱动上拖板I沿上述第二方向来回移动。
[0049]所述驱动块31的设置数量不局限于2个,所述驱动块31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例如还可以设置为3个、4个、5个、6个等等数量。
[0050]上述驱动组件包括轴线与上述第二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51、与第一转轴51连接并为第一转轴51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机构、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第一内螺纹件3、阻止第一内螺纹件3与第一转轴51 —同旋转的的阻挡件6以及第一基座8,阻挡件6与第一基座8固定连接,驱动块31位于第一内螺纹件3上,在第一转轴51旋转过程中,驱动块31在第一内螺纹件3的带动下驱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将第二进给机构与上拖板I分体设置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将上述动力机构设置在距离上拖板I较远的位置,从而使得动力机构可以免受切削液或其他加工杂质的侵蚀,有利于减少维修,延长使用寿命。
[0051]在这里第一内螺纹件31能够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移动的原理是:当第一转轴51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绕其轴线转动时,与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配合连接的第一螺纹件3由于被固定连接在第一基座8上的阻挡件6阻挡住,无法跟随第一转轴51—起转动,这时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会相对于第一螺纹件3的内螺纹发生相对转动,从而推拉第一螺纹件3的内螺纹,并进而推拉第一螺纹件3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移动,并进一步带动驱动块31、滑板4,最终带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即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0052]上述阻挡件6只要能够阻挡第一螺纹件3跟随第一转轴51转动即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但最好是能够最大程度的阻止第一螺纹件3跟随第一转轴51转动,这样同样能够增加驱动组件通过驱动块31驱动滑板4,从而驱动上拖板I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灵敏性。例如本实施例中采取的如下技术方案:阻挡件6包括位于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一个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凹槽,在第一基座8上固定设有与上述凹槽配合设置的同样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凸块的三个方向的外壁分别与凹槽三个方向的内壁贴合设置,当第一转轴51转动时,由于设在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凹槽的三个方向的内壁都与凸块的外壁贴合,因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阻挡第一内螺纹件3跟随第一转轴51转动,从而能够提高驱动组件驱动上拖板I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的灵敏性以及机构的稳定性。
[0053]作为阻挡件6的一种变形,可以将上述凹槽与凸块的设置位置进行互换,例如,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设置凹槽,而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设置凸块;或者所述第一基座8和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同时设置凹槽与凸块。所述凹槽和凸块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加,例如,可以设置2个、3个、4个、5个或更多个凹槽和凸块。
[0054]第一基座8包括从第一转轴51两端可转动的固定第一转轴5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以及连接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的底板83。
[0055]上述第一进给机构包括轴线与上述第一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的第二转轴71、与第二转轴71连接为第二转轴71提供旋转动力的第二动力机构7、套设在第二转轴71上的第三内螺纹件72、以及将所述第三内螺纹件72与下拖板2固定连接以阻止第三内螺纹件72随第二转轴71 一起转动、从而在第二转轴71外螺纹的驱动下,沿第二转轴71的轴向带动下拖板2移动的固定板73。这里第三内螺纹件72能够沿第二转轴71轴向移动的原理与上述第一内螺纹件3沿第一转轴51轴向移动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进给机构还可以通过使用滚珠丝杠的形式实现。
[0056]上述电机5和第二动力机构7可采用普通的电机,也可根据需要采用步进电机或其他合适的驱动设备。
[0057]本发明双向进给系统的核心发明点在于第一进给机构和第二进给机构各自独立的驱动,特别是不会由于某个进给机构的驱动而产生另一进给机构的随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可做许多变形,其中驱动上拖板I沿上述第一方向移动的形式可以是液压缸、连杆、凸轮等,只要是将与上拖板I发生作用的位置设置成可沿上述第一方向滑动就可以,而这个滑动的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如球面接触、轨道接触等等。
[0058]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上拖板I和下拖板2之间、下拖板2和用于可转动的固定安装第二转轴71两端的机座9之间还分别设有用于导向的直线导轨。具体的,在上拖板I和下拖板2之间设有第一直线导轨11,第一直线导轨11包括沿上述第二方向固定设在上拖板I上的导向凹槽,以及与上述导向凹槽贴合配合设在下拖板2上的同样沿上述第二方向设置的导向滑轨,导向滑轨的外壁与导向凹槽的内壁贴合设置,这样当驱动组件驱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时,上述导向凹槽随上拖板I在导向滑轨上移动,从而能够保证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能够精确的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上述导向凹槽和导向滑轨可设置多对,从而保证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相对移动时的方向精确性。在下拖板2和基座9之间设有第二直线导轨21,其原理与第一直线导轨相同,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对,在此不再赘述。
[0059]实施例2
[006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其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块31包括与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32,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驱动柱32上的滚轮33,驱动块31通过滚轮33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平面接触。上述滚轮33可以为滑动轴承,也可以为滚动轴承。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将驱动块31相对于滑板4的滑动转变成了滚轮33相对于滑板4的滚动,有利于减缓驱动块31和滑板4之间相对滑动平面部分的磨损,从而能够延长滑板4和驱动块31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灵敏度。
[0061]实施例3
[006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其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5所示,第二进给机构还包括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与第一内螺纹件3以一定轴向间隙的并排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52,以及将第二内螺纹件52与第一内螺纹件3相互拉紧,以使得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分别与第一转轴51的外螺纹紧密贴合的拉紧连接件。
[0063]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第一转轴51与第一内螺纹件3是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的,使用较长时间后,螺纹之间往往容易形成较大的螺纹间隙,该种螺纹间隙在本实施例的双向进给系统应用于较为精确的移动距离调整时,将会影响调整精度。本实施例提供的改进技术方案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与套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第一内螺纹件3并排且具有沿一定轴向间隙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52以及拉紧连接件的设置,使得第一内螺纹件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相互拉紧固定,这时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都会与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紧密贴合,从而消除了第一内螺纹件3与第一转轴51之间的螺纹间隙距离,因而能够大大提高驱动组件通过第一转轴51并进而驱动第一螺纹件3沿第一转轴51轴向移动的精度和灵敏性。
[0064]上述拉紧连接件只要能够将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拉紧固定就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中采取的方案如下:如图6所示,拉紧连接件包括设在第二内螺纹件52上的通孔521,与通孔521相对设在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螺纹孔522,以及穿过上述通孔521与上述螺纹孔522螺纹连接从而拉紧固定上述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螺栓。
[0065]实施例4
[006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其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6和图7所示,上述第一内螺纹件3的内腔中设有以第一转轴51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35,第二内螺纹件52的一端伸入上述光滑导向段35并与上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52的另一端外径大于上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使用拉紧连接件拉紧固定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时,由于第二内螺纹件52的一端伸入到设在第一内螺纹件3内腔中的光滑导向段35中且与其内壁贴合接触,第二内螺纹件52就会在上述光滑导向段35的导向下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拉紧第一内螺纹件3,从而使得第一内螺纹件3和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都会沿第一转轴51的轴向与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外螺纹贴合接触,从而能够避免拉偏。
[0067]实施例5
[006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其是在实施例2或3或4基础上的改进,区别在于:如图8和图9所不,上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5、设置在电机5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53,设在第一转轴51上的动力齿轮54,同时与第一转轴51和电机5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58,设在传动轴58上且与步进电机齿轮53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55,设在传动轴58上与动力齿轮54哨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56,以及设在传动轴58的靠近上述传动轴第一齿轮55一端端部的旋钮57,所述传动轴58以及所述第一转轴51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具体的传动轴58可转动的固定设在第二立板82上,第一转动轴51两端可转动的固定设在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上。
[0069]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系统在使用时往往需要短距离的调整以精准的驱动上拖板I至一定位置,若单纯采用软件控制电机5驱动第一转轴51转动以调节上拖板I的位置,需要输入准确的数字距离,而在现实操作中,数字距离经常是人工估计,因而需要输入多次,并使用电机5驱动第一转轴51转动多次才能够成功的将上述上拖板I移动到某一精确位置,而上述动力机构的设置,使得整个动力机构增加了一个手调的按钮,当需要调整上拖板I至某一精确距离时,人工转动旋钮57,并进一步转动传动轴58,传动轴58通过设在其上的传动轴第二齿轮56与设在第一传动轴51上的动力齿轮54啮合,从而驱动第一转轴51转动,并最终通过第一内螺纹件3驱动上拖板I移动,从而可以很快的将上拖板I移动至某一精确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手调过程中,第一传动轴齿轮55与步进电机齿轮53啮合,带动步进电机5空转。另外,在停电使得步进电机5无法工作时,可以通过转动旋钮57驱动上拖板I相对于下拖板2沿上述第二方向移动。
[0070]当然,还可以将上述步进电机齿轮53和传动轴第一齿轮55设置在齿轮箱59中,避免与其他零部件接触,可减少故障发生机率。
[0071]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座8具有凹形安装部,所述凹形安装部包括底板83以及与上述底板83连接的两个相对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对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上分别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转轴51分别穿入所述安装孔而与两个所述侧壁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动力齿轮54、所述传动轴第二齿轮56、所述第一转轴51、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以及所述阻挡件6全部位于所述凹形安装部的内部,从而使得整个机构更加紧凑,并且,所述动力齿轮54和所述第二传动轴齿轮56分别靠在所述凹形安装部的一个侧壁上,该侧壁为这两个齿轮提供的支撑力,使得两者在传动过程中近可能少得发生晃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007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进给系统,包括上拖板(I),位于所述上拖板(I)下部且与所述上拖板(I)接触的下拖板(2),驱动所述下拖板(2)并进一步带动所述上拖板(I)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第一进给机构,以及驱动所述上拖板(I)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着第二方向移动的第二进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机构与所述上拖板(I)分体设置,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在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所述下拖板(2)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不被所述第一进给机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机构包括第一配合件以及驱动所述第一配合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上拖板(I)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件配合设置的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具有供所述第二配合件随所述上拖板(I) 一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的移动空间,以及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下驱动所述第二配合件并进一步驱动所述上拖板(I)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联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为固定设在所述驱动组件上的至少两个驱动块(31),至少两个所述驱动块(31)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移动空间,两个所述驱动块(3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之中的至少一个形成所述联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固定设在所述上拖板(I)上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两个平面的滑板(4),所述滑板(4)位于所述移动空间内,两个所述驱动块(31)的内壁分别与两个所述平面贴合且可相对移动的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31)包括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的驱动柱(32),以及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驱动柱(32)上的滚轮(33),所述驱动块(31)通过所述滚轮(33)的外圆周表面与所述平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轴线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第一转轴(51)、与所述第一转轴(51)连接且为所述第一转轴(51)提供旋转动力的动力机构、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1)上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一内螺纹件(3)、阻止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与所述第一转轴(51)—同旋转的的阻挡件(6),以及第一基座(8),所述阻挡件(6)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基座(8)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块(31)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在所述第一转轴(51)旋转过程中,所述驱动块(31)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的带动下驱动所述上拖板(I)相对于所述下拖板(2)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6)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转轴(51)轴向延伸设置的凸块和/或凹槽,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与所述凸块和/或凹槽滑动配合的凹槽和/或凸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给机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1)上、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相距一定间隙并排设置且具有内螺纹的第二内螺纹件(52),以及将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相互拉紧固定,以使得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51)的外螺纹紧密贴合的拉紧连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连接件包括设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上的通孔(521),与所述通孔(521)相对设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上的螺纹孔(522),以及穿过所述通孔(521)与所述螺纹孔(522)螺纹连接的螺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的内腔中设有以所述第一转轴(51)的轴线为轴、具有一定长度的光滑导向段(35),所述光滑导向段(35 )位于所述第一内螺纹件(3 )和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 )形成的所述间隙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的一端伸入所述光滑导向段(35)并与所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壁贴合接触,所述第二内螺纹件(52)的另一端外径大于所述光滑导向段(35)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5)、设置在所述电机(5)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53),设在所述第一转轴(51)上的动力齿轮(54),同时与所述第一转轴(51)和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平行设置的传动轴(58),设在所述传动轴(58)上且与所述步进电机齿轮(53)啮合的传动轴第一齿轮(55),设在所述传动轴(58)上与所述动力齿轮(54)啮合的传动轴第二齿轮(56),以及设在所述传动轴(58)的靠近所述传动轴第一齿轮(55) —端端部的旋钮(57),所述传动轴(58)和所述第一转轴(51)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8)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8)包括从所述第一转轴(51)两端可转动的固定所述第一转轴(51)的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立板(81)和第二立板(82)的底板(83),所述传动轴(58)可转动的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板(82)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机构包括轴线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或重合且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的第二转轴(71)、与所述第二转轴(71)连接为所述第二转轴(71)提供旋转动力的第二动力机构(7)、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71)上的第三内螺纹件(72)、以及将所述第三内螺纹件(72)与所述下拖板(2)固定连接以阻止所述第三内螺纹件(72)随所述第二转轴(71)—起转动、从而在所述第二转轴(71)外螺纹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转轴(71)的轴向带动所述下拖板(2)移动的固定板(7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拖板(I)和所述下拖板(2)之间、所述下拖板(2)和用于可转动的固定所述第二转轴(72)两端的机座(9)之间还分别设有用于导向的直线导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给机构为用于内圆切片机的纵向进给机构,所述第二进给机构为用于内圆切片机的横向进给机构,所述纵向进给机构和所述横向进给机构分别用来调节棒料的切片厚度和驱动所述棒料完成切片行程。
【文档编号】B26D7/06GK203956998SQ201420274200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赵恋 申请人:北京鼎臣高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