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其特征是:设置一带刻度的横杆,在横杆的一端依次设置固定划针、第一移动划针和第二移动划针,以固定划针作为圆心,以第一移动划针到固定划针的距离以及第二移动划针到固定划针的距离分别作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以第一移动划针与第二移动划针的之间的距离作为圆台的高,对横杆进行旋转移动,以第一移动划针与第二移动划针的移动轨迹分别作为圆台的上底面周长和下底面周长,从而形成圆台的扇环结构。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锥度大小口放样操作过程效率,并保证放样成品质量和准确度。
【专利说明】一种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划规,具体地说是一种锥形大小口刻度划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对于锥形大小口放样,通常是采用两腿划规划线,需要两次划线才能完成锥形大小口放样,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产生人工误差,导致放样不准确,放样后的残次品较多,质量难以保证,即使是熟练的工人,也需要三次划线才能完成放样,而且还需要不断进行校正,过程相当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能有效提高锥度大小口放样操作过程效率,并保证放样成品质量和准确度。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一种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的结构特点是:设置一带刻度的横杆,在所述横杆的一端依次设置固定划针、第一移动划针和第二移动划针,以所述固定划针作为圆心,以所述第一移动划针到所述固定划针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移动划针到所述固定划针的距离分别作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以所述第一移动划针与第二移动划针的之间的距离作为圆台的高,对所述横杆进行旋转移动,以所述第一移动划针与第二移动划针的移动轨迹分别作为圆台的上底面周长和下底面周长,从而形成圆台的扇环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横杆为一侧铣成平面的圆钢,在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刻度。
[0007]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横杆上依次设置一个固定划针和两个移动划针,并通过调节两个移动划针的位置,使得利用横杆围绕圆心的固定划针进行旋转,从而可以一次性完成锥形大小口的划线和放样操作,过程快捷、放样结果准确,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示意图;
[0012]图中标号:1横杆;2固定划针;3第一移动划针;4第二移动划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是设置一带刻度的横杆1,在横杆I的一端依次设置固定划针2、第一移动划针3和第二移动划针4,如图3所示,以固定划针2作为圆心,以第一移动划针3到固定划针2的距离以及第二移动划针4到固定划针2的距离分别作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以第一移动划针3与第二移动划针4的之间的距离作为圆台的高,对横杆I进行旋转移动,以第一移动划针3与第二移动划针4的移动轨迹分别作为圆台的上底面周长和下底面周长,从而形成圆台的扇环结构。
[0014]具体实施中,横杆I为直径12mm的圆钢,圆钢的一侧用铣床铣成平面,在平面上设置有刻度。根据所需要的锥形口放样大小,在圆钢上任意滑动两个移动划针,并通过顶丝固定在所需的位置上,然后圆钢以固定划针2为圆心进行旋转放样,从而获得两个移动划针的轨迹即为所需要的锥度大小口。
【权利要求】
1.一种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其特征是:设置一带刻度的横杆(I),在所述横杆(I)的一端依次设置固定划针(2)、第一移动划针(3)和第二移动划针(4),以所述固定划针(2)作为圆心,以所述第一移动划针(3)到所述固定划针(2)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二移动划针(4)到所述固定划针(2)的距离分别作为内圆半径和外圆半径,以所述第一移动划针(3)与第二移动划针(4)的之间的距离作为圆台的高,对所述横杆(I)进行旋转移动,以所述第一移动划针(3)与第二移动划针(4)的移动轨迹分别作为圆台的上底面周长和下底面周长,从而形成圆台的扇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度大小口刻度划规,其特征是:所述横杆(I)为一侧铣成平面的圆钢,在所述平面上设置有刻度。
【文档编号】B25H7/04GK203973529SQ20142045447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李中亮 申请人: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