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8393发布日期:2018-09-14 23:38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扫地机器人,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

现有技术的扫地机器人遇到狭小缝隙时,扫地机器人无法对该区域进行清扫。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扫地机器人。

本发明的一种组合扫地机器人,它包括第一机器人本体、第二机器人本体、充电接触块、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充电触点、激光感应雷达、自动卷门、固定支架;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机器人本体,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前端设置有自动卷门,在自动卷门的上端安装有激光感应雷达,红外发射器安装在激光感应雷达的上端,固定支架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内侧左右壁上,充电接触块安装在固定支架的中部,第二机器人本体的下端内部安装有数个充电触点,第二机器人本体的下端外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充电触点与第二机器人本体的电源内部连接,充电接触块与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内部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为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机器人本体尺寸小于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遇到第一机器人被阻挡无法进入清扫的区域,改用设置在第一机器人内部的第二机器人对其进行清扫,确保无死角清理,提高扫地机器人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前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机器人本体;2-第二机器人本体;3-充电接触块;4-红外接收器;5-红外发射器;6-充电触点;7-激光感应雷达;8-自动卷门;9-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图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第一机器人本体1、第二机器人本体2、充电接触块3、红外接收器4、红外发射器5、充电触点6、激光感应雷达7、自动卷门8、固定支架9;第一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机器人本体2,第一机器人本体1的前端设置有自动卷门8,在自动卷门8的上端安装有激光感应雷达7,红外发射器5安装在激光感应雷达7的上端,固定支架9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机器人本体1的内侧左右壁上,充电接触块3安装在固定支架9的中部,第二机器人本体2的下端内部安装有数个充电触点6,第二机器人本体2的下端外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4,充电触点6与第二机器人本体2的电源内部连接,充电接触块3与第一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2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机器人本体2尺寸小于第一机器人本体1的尺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在对房屋地面进行清理时,第一机器人本体1进行清理,当第一机器人本体1遇到无法进入,阻挡第一机器人本体1清理的区域,激光感应雷达7确认该区域无法进入,自动卷门8打开,第二机器人本体2脱离第一机器人本体1,进入该区域进行清理,待清理完毕时,安装在第一机器人本体1上的红外发射器发出信号,第二机器人本体2上的红外接收器接收到信号,返回第一机器人本体1的内部,在没有清理任务的情况下,第二机器人本体2通过充电触点6连接充电接触块3对第二机器人本体2进行充电。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扫地机器人,它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机器人本体,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前端设置有自动卷门,在自动卷门的上端安装有激光感应雷达,红外发射器安装在激光感应雷达的上端,固定支架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内侧左右壁上,充电接触块安装在固定支架的中部,第二机器人本体的下端内部安装有数个充电触点,第二机器人本体的下端外侧安装有红外接收器,充电触点与第二机器人本体的电源内部连接,充电接触块与第一机器人本体的内部电源连接;发明遇到第一机器人被阻挡无法进入清扫的区域,改用设置在第一机器人内部的第二机器人对其进行清扫,确保无死角清理,提高扫地机器人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潘楚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鸿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01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