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4888发布日期:2018-10-19 20:4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换工具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



背景技术:

机器人工具快换装置通过使机器人自动更换不同的末端执行器或外围设备,使机器人的应用更具柔性。这些末端执行器和外围设备包含例如点焊焊枪、抓手、真空工具、气动和电动马达等。工具快换装置包括一个机器人侧用来安装在机器人手臂上,还包括一个工具侧用来安装在末端执行器上。工具快换装置能够让不同的介质例如气体、电信号、液体、视频、超声等从机器人手臂连通到末端执行器。机器人工具快换装置的优点在于:

1.生产线更换可以在数秒内完成;

2.维护和修理工具可以快速更换,大大降低停工时间;

3.通过在应用中使用一个以上的末端执行器,从而使柔性增加;

4.使用自动交换单一功能的末端执行器,代替原有笨重复杂的多功能工装执行器。

机器人工具快换装置,使单个机器人能够在制造和装备过程中交换使用不同的末端执行器增加柔性,被广泛应用于自动点焊、弧焊、材料抓举、冲压、检测、卷边、装配、材料去除、毛刺清理、包装等操作。另外,工具快换装置在一些重要的应用中能够为工具提供备份工具,有效避免意外事件。相对人工需数小时更换工具,工具快换装置自动更换备用工具能够在数秒钟内就完成。同时,该装置还被广泛应用在一些非机器人领域,包括托台系统、柔性夹具、人工点焊和人工材料抓举。

但是,现有的技术是利用四个钢珠进行整体的工具固定,钢珠数量为偶数,无法保证机器人抓紧的固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受力不够均匀,无法达到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的效果;现有技术将机器人的交换工具放在操作系统上,产生的不良的作用就是机器人的操作工作因机器人的提放产生的作用力,机器人工具的位置会发生偏移,从而影响机器人工具交换时下降工作效率,严重会产生生产上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包括一号本体和二号本体,所述一号本体和二号本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五个空腔,且所有的一号本体内的空腔均与二号本体的空腔相对应,所述一号本体设置二号本体的上方,且一号本体的底端均卡设在二号本体内部的空腔内,所述一号本体的空腔内部均设置有活塞杆和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均固定在一号本体的空腔的顶端,所述活塞杆均设置在弹簧的下方,且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在活塞杆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底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活动的钢珠,所述钢珠向外的一侧均设置有活动的钢圈;所述一号本体的空腔的一侧均开设有锁紧气孔和松开气孔,所述锁紧气孔和松开气孔的出气端均与一号本体的空腔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本体的空腔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弹簧的顶端固定在固定块的下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气孔均设置在一号本体的空腔的顶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松开气孔均设置在一号本体的空腔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塞杆的高度小于一号本体的空腔的高度。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气压锁紧与松开工具,保证了工具的稳定性及工具的操作固定性,且通过采用了五个钢珠进行抓紧和固定,同时能够根据产品的重量可增加钢珠数量,但始终是保持钢珠数量为单数,从而保证机器人抓紧的固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受力均匀,抓紧的效果更好,延长工具及机器人交换工具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机器人交换系统,采用固定式工具系统,将机器人工具利用弹簧及系统本身结构改进为卡槽式结构,通过机器人的作用力从侧面进行提放,放时通过机器人的作用力压缩弹簧,将机器人工具卡锁在系统中,提时也是利用机器人的作用力将工具从卡槽中提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的钢珠的放置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的活塞杆与钢珠的接触图;

图中:1、一号本体;2、二号本体;3、钢圈;4、钢珠;5、活塞杆;6、弹簧;7、锁紧气孔;8、松开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发明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包括一号本体1和二号本体2,一号本体1和二号本体2的内部均设置有五个空腔,且所有的一号本体1内的空腔均与二号本体2的空腔相对应,一号本体1设置二号本体2的上方,且一号本体1的底端均卡设在二号本体2内部的空腔内,一号本体1的空腔内部均设置有活塞杆5和弹簧6,弹簧6的顶端均固定在一号本体1的空腔的顶端,活塞杆5均设置在弹簧6的下方,且弹簧6的底端固定在活塞杆5的内部,活塞杆5的底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活动的钢珠4,钢珠4向外的一侧均设置有活动的钢圈3;一号本体1的空腔的一侧均开设有锁紧气孔7和松开气孔8,锁紧气孔7和松开气孔8的出气端均与一号本体1的空腔相连通,锁紧气孔7进气,在弹簧6与锁紧气孔7的作用下推动活塞杆5往下,活塞杆5推动钢珠4往外移动,锁住钢圈3,一号本体1与二号本体2结合为一体;松开气孔8进气,在松开气孔8的作用下推动活塞杆5往上,活塞杆5取消推动钢珠4的力,钢珠4向内移动,一号本体1与二号本体2分开。

一号本体1的空腔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块,弹簧6的顶端固定在固定块的下端面。

锁紧气孔7均设置在一号本体1的空腔的顶端。

松开气孔8均设置在一号本体1的空腔的中部。

活塞杆5的高度小于一号本体1的空腔的高度。

该种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采用了气压锁紧与松开工具,保证了工具的稳定性及工具的操作固定性,且通过采用了五个钢珠进行抓紧和固定,同时能够根据产品的重量可增加钢珠数量,但始终是保持钢珠数量为单数,从而保证机器人抓紧的固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受力均匀,抓紧的效果更好,延长工具及机器人交换工具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机器人交换系统,采用固定式工具系统,将机器人工具利用弹簧及系统本身结构改进为卡槽式结构,通过机器人的作用力从侧面进行提放,放时通过机器人的作用力压缩弹簧,将机器人工具卡锁在系统中,提时也是利用机器人的作用力将工具从卡槽中提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交换工具系统,采用了气压锁紧与松开工具,保证了工具的稳定性及工具的操作固定性,且通过采用了五个钢珠进行抓紧和固定,同时能够根据产品的重量可增加钢珠数量,但始终是保持钢珠数量为单数,从而保证机器人抓紧的固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受力均匀,抓紧的效果更好,延长工具及机器人交换工具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机器人交换系统,采用固定式工具系统,将机器人工具利用弹簧及系统本身结构改进为卡槽式结构,通过机器人的作用力从侧面进行提放,放时通过机器人的作用力压缩弹簧,将机器人工具卡锁在系统中,提时也是利用机器人的作用力将工具从卡槽中提出。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钱岳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宇邦工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11
技术公布日:2018.10.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