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板斜拉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1138发布日期:2018-12-19 06:12阅读:1426来源:国知局
门板斜拉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门板斜拉手。



背景技术:

汽车常使用斜拉手,既满足乘员开闭门的功能又提供作为汽车转弯、急刹、加速时保持乘员乘坐稳定性的抓握功能。

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斜拉手具有弧形的本体1’,在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螺钉孔2’,螺钉从本体1’正面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牢固,并且要对本体1’进行穿孔,影响强度,同时本体1’外表坚硬,手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板斜拉手,固定牢靠,自身强度高,且提高了使用手感。

本发明的门板斜拉手,包括:骨架,呈中空的直线结构,以所述骨架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骨架的宽度逐渐增加,在所述骨架的外壁上,形成至少一条定位凹槽,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接结构;外皮,套设在所述骨架外,并且所述外皮的内壁上形成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卡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门板斜拉手,其中,在所述骨架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结构,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沿所述第一方向伸出的柱形结构,形成在所述骨架的一端,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做正投影,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正投影与所述骨架的一端的正投影重合;在所述骨架的另一端形成与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形成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凸块。

如上所述的门板斜拉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骨架转动地连接。

如上所述的门板斜拉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外壁上形成多组定位棱。

如上所述的门板斜拉手,其中,在所述骨架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支撑架。

本发明的门板斜拉手,呈直线结构,通过两端的连接结构卡接到车厢内,既能保证固定牢靠,又无需穿孔降低自身强度,同时具有外皮,提高使用时的手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门板斜拉手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门板斜拉手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本体1’、螺钉孔2’;



本技术:
:骨架1、定位凹槽2、外皮3、第一连接结构4、第二连接结构5、连接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一种门板斜拉手,参见图2到图4,具有骨架1和包裹在骨架1外的外皮3。具体的,骨架1呈中空的直线结构,以骨架1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第一方向上,骨架1的宽度逐渐增加,在骨架1的外壁上,形成至少一条定位凹槽2,在骨架1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接结构。骨架1的中空结构,可以采用气辅工艺做中空处理,处理后骨架可大大减重。优选的,在骨架1的中空结构中,设置有支撑架。该支架可以和骨架1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直接套设在骨架1的中空结构内。

外皮3套设在骨架1外,并且外皮3的内壁上形成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卡接在定位凹槽2内。

在骨架1的一端形成第一连接结构4,另一端形成第二连接结构5;第一连接结构4为沿第一方向伸出的柱形结构,形成在骨架1的一端,且在第一方向上做正投影,第一连接结构4的正投影与骨架1的一端的正投影重合;第二连接结构5为形成在骨架1另一端的凸块结构,在骨架1的另一端形成与第一方向具有夹角的连接板6,第二连接结构5就形成在该连接板6上。连接板6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保证安装时凸块能够卡接到对应的安装位置。

安装时,参见图4,现将第一连接结构4插接到车厢中对应的安装槽中,然后推动第二连接结构5所在的一端,使其卡入另一个安装槽中,因为连接板6的弹性,使凸块卡入凹槽,并且在连接板6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保持牢靠的固定效果。

第一连接结构4与骨架1转动地连接。方便调节第二连接结构5在卡接时的位置,第一连接结构4的外壁上形成多组定位棱,提高固定效果。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门板斜拉手,包括:骨架,呈中空的直线结构,以所述骨架一端指向另一端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骨架的宽度逐渐增加,在所述骨架的外壁上,形成至少一条定位凹槽,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连接结构;外皮,套设在所述骨架外,并且所述外皮的内壁上形成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卡接在所述定位凹槽内。本发明的门板斜拉手,呈直线结构,通过两端的连接结构卡接到车厢内,既能保证固定牢靠,又无需穿孔降低自身强度,同时具有外皮,提高使用时的手感。

技术研发人员:任婷婷;黄志亮;陈伟;丁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20
技术公布日:2018.12.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