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压紧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9795发布日期:2019-04-05 21:2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材料压紧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木工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材料压紧工具。



背景技术:

在木工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木材压紧在辅助用具上进行加工,以实现木材的相对固定。现在的方法多为人工将木材压紧在辅助用具上,防止加工过程中木材的移动。但人工压紧耗费体力且会出现加工过程中的松动,造成加工误差甚至形成安全隐患。木工作业中也经常需要数块木材的结构相互配合,常用的办法是将数块木材紧压在一起进行加工,或者经过测量、计算在数块木材上做上标记分别进行加工。现有的将数块木材紧压在一起的方法多是采用人力对数块木材进行压紧,不仅耗费体力,而且容易因短时的松动造成木材的移位,影响加工精度。而在数块木材上做上测量标记的方法在小批作业中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影响木材间的配合甚至造成木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木材压紧不稳定,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材料压紧工具,该工具能将木材压紧在辅助用具上或对多块木材进行压紧,具有压紧厚度范围大,压紧牢靠,携带方便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材料压紧工具,包括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第一加力杆、第二加力杆、调节旋钮和加力机构;所述第一加力杆上设有螺纹,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紧板的一侧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压紧板的一侧与所述调节旋钮相连接;所述第一压紧板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另一侧均设有u形槽,所述第二加力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压紧板、所述第二压紧板上的u形槽与所述加力机构相连接;所述加力机构适于调节其在所述第二加力杆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加力机构包括加力块、加力蜗轮和加力旋钮;所述加力块与所述第二压紧板相连接,所述加力蜗轮位于所述加力块中间的孔中,其中心设有螺孔,并通过所述螺孔与所述第二加力杆螺纹配合;所述加力旋钮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加力块上,所述加力旋钮的旋转轴与所述加力蜗轮的轴线相垂直,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与所述加力蜗轮相配合的螺纹。所述加力旋钮通过蜗轮蜗杆传动带动所述加力蜗轮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加力块提供对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压紧力,由于蜗轮蜗杆的传动比大,能够提供很大的压紧力,且具有自锁性,使得压紧工具的压紧力大,压紧牢靠。

优选地,所述加力块为金属材料制成的长方体,其一组相对面上贯通地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加力蜗轮的矩形孔,所述矩形孔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旋转轴的轴孔,所述矩形孔与所述轴孔平行且相通;所述加力块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矩形孔垂直、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加力杆的加力杆孔;所述加力块的左下边倒圆,所述倒圆的圆心处开有销孔;所述第二压紧板上设有销座,通过所述销座上的轴销与所述加力块枢接。将所述加力蜗轮设置在所述加力块上的所述方孔中的方式安装方便,调节灵活。所述加力块与所述第二压紧板的枢接方式,使得所述压紧机构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加力杆灵活进出所述u形槽,方便压紧工具与待压紧木材的固定,同时也方便压紧工具的收藏与携带。

优选地,所述第二加力杆是挡边为圆角矩形的螺栓,所述第一压紧板的u形槽的边缘设有与所述第二加力杆的挡边相配合的台阶槽。在压紧时,能够将所述第二加力杆的挡边隐藏在所述台阶槽中,方便压紧后木材的平稳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力杆包括固定杆和活动杆,所述固定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压紧板上,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固定杆枢接,并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调节旋钮相连接。将所述第一加力杆设计成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枢接的方式,在为本发明的压紧工具提供较大压紧厚度的同时,能够方便本发明的压紧工具的收藏与携带。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活动杆的下端设有凸块,通过所述凹槽和所述凸块的相互配合使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枢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活动杆的该连接方式承载力大,折转灵活。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紧板和所述第二压紧板的相对面上均设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由高分子材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非金属材料制成,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力,防止所述第一压紧板或所述第二压紧板对待压紧木材的表面造成损伤。

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能够将木材和辅助用具压紧在一起进行加工或者将数块木材压紧在一起进行同步加工,压紧力大,压紧牢靠、稳定。压持空间大,能够对厚度较大的木材和/或多块木材同时进行夹紧。能够将压紧工具的配件收拢到一起收藏或携带,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提高了该压紧工具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力机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加力机构一个实施例的切面示意图;

图4是加力块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杆与活动杆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压紧板的台阶槽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处于收拢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压紧板11台阶槽

2第二压紧板21销座

22轴销3第一加力杆

31固定杆311凹槽

32活动杆321凸块

4第二加力杆5调节旋钮

6加力机构61加力块

611矩形孔612轴孔

613加力杆孔614销孔

62加力蜗轮63加力旋钮

631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压紧板1、第二压紧板2、第一加力杆3、第二加力杆4、调节旋钮5和加力机构6。

第一加力杆3包括固定杆31和活动杆32,如图1、图5所示,固定杆31的上端设有凹槽311,活动杆32的下端形成凸块321,活动杆32下端的凸块321插入凹槽311,并通过枢接轴将二者连接到一起。固定杆31的下端与第一压紧板1的左侧固定连接,活动杆32能绕枢接轴相对固定杆31转动。活动杆32上设有全螺纹。

第一压紧板1为长条形金属板,左侧与固定杆31的下端相连接。如图6所示,第一压紧板1的右侧设有u形槽,u形槽的底面设有u形的台阶槽11。如图1所示,第一压紧板1的上设有防护垫7,防护垫7由高分子材料制成,固定在第一压紧板1的上表面。

第二压紧板2为与第一压紧板1相同的长条形金属板,左侧开有通孔,活动杆32穿过通孔与调节旋钮5螺纹连接。第二压紧板2的下表面设有与第一压紧板1上表面一样的防护垫7,右侧设有与第一压紧板1右侧的u形槽相对应的u形槽。如图1所述,第二压紧板2右侧的上面设有销座21。

如图1所示,加力机构6长方体包括加力块61、加力蜗轮62和加力旋钮63。如图4所示,加力块61为一金属材料制成的长方体,加力块61上开设有前后贯通的矩形孔611,矩形孔611的右侧开设有与之平行且相通的轴孔612,加力块61的上下表面上开设有圆形的加力杆孔613,加力杆孔613与矩形孔611垂直且通过矩形孔611的中心。加力块61的左下与矩形孔611平行的边倒圆,倒圆的圆心处开有销孔614。如图2、图3所示,加力蜗轮62的外周设有蜗轮齿,中心设有圆形孔,孔壁设有螺纹。加力蜗轮62水平设置于矩形孔611中,加力蜗轮62上的圆形孔与加力杆孔613同轴。加力旋钮63带有旋转轴631,旋转轴631设有蜗杆螺纹。旋转轴631穿过轴孔612将加力旋钮63可旋转地固定在加力块61上,旋转轴631与加力蜗轮62蜗轮蜗杆配合。如图2所示,通过轴销22穿过销座21和销孔614将加力机构6枢接在第二压紧板2上。

第二加力杆4为挡边为圆角矩形的螺栓。第二加力杆4穿过加力杆孔613和加力蜗轮62上的圆形孔,与加力蜗轮62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在使用时,将固定杆31和活动杆32旋转至直线状态,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分开,将待压紧的木材和辅助用具或者多块木材放置在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之间,转动调节旋钮5,使得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的左侧初步压紧待压紧的待压紧的木材和辅助用具或者多块木材,转动加力机构6,必要时旋转加力旋钮63,使得第二加力杆4卡在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右侧的u形槽中,旋转加力旋钮63,旋转轴631带动加力蜗轮62转动,将加力块61推向第二加力杆4的挡边端,使得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的右侧逐渐靠近,直至紧压在一起。此时,第二加力杆4的挡边位于台阶槽11中,使得第二加力杆4的下端与第一压紧板1的下表面平齐,减少对加工人员和器具的影响。

加工完成后,旋转加力旋钮63,使得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的右侧松开,转动加力机构6,使得第二加力杆4离开u形槽,松开转动调节旋钮5,即可取下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推动第二压紧板2便其靠紧第二压紧板2,转动活动杆32,使其贴近第二压紧板2,转动加力机构6,使得第二加力杆4平行于第二压紧板2,即可使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处于收拢状态,如图7所示,便于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储存和携带。

在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通过调节旋钮5和加力机构6将木材和辅助用具或者多块木材压紧在第一压紧板1和第二压紧板2之间,压紧力大,压紧牢靠;防护垫7的使用不仅对木材形成保护,防止损伤木材的表面,还能增加与被压紧木材的摩擦力,使得压紧更加牢靠;第一加力杆3和第二加力杆4的长度决定了能够压紧的木材和辅助用具或者多块木材的厚度,压紧厚度大;非使用状态下能将本发明的材料压紧工具置于收拢状态,占用空间少,储存和携带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