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8302发布日期:2020-07-10 15:4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目前车门铰链形式多分为分体式或整体式。分体式包括上铰链加强板、下铰链加强板、限位器加强板的铰链方式,整体式包括一体式铰链限位器加强板的铰链方式。由于车门内板常采用两种厚度的材料拼焊,且铰链处厚于门锁处,因此常会出现车门下垂强度不足,受载位移和残余变形较大的问题,影响车门锁体机构匹配及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车门铰链车门下垂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包括:上铰链加强板、车门内板,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内板在车门内板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设置凸台结构,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凸台结构焊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上铰链加强板焊接的凸台结构,实现一定程度提高车门下垂性能,减小残余变形,并尽可能减少模具和工位的变动,节约成本和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车门内板在所述上铰链位置上设有内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板螺栓通孔配合的加强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内板通过螺栓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和所述加强板螺栓通孔位置连接固定,所述凸台结构设置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的下方。

本实施例将凸台结构设置在内板螺栓通孔的下方,由于铰链处厚于门锁处,因此所增加的凸台结构将会补偿铰链处的厚度,减少残余变形。同时,上铰链加强板与车门内板通过螺栓及焊接固定,进一步增加固定强度。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上的铰链螺母盒,所述铰链螺母盒上设有通过所述螺栓的螺母盒通孔。

本实施例增加铰链螺母盒以保护螺栓。

再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结构上设置多个焊点,所述上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凸台结构通过所述焊点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焊点,以提高焊接强度。

再进一步地,所述凸台结构上设置两个焊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焊点,一方面提高焊接强度,另一方面尽可能少地节约焊点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前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所述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的车门铰链部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上铰链加强板焊接的凸台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门下垂性能,减小残余变形,并尽可能减少模具和工位的变动,节约成本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凸台结构位置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铰链加强板1、车门内板2,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内板2在车门内板2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设置凸台结构21,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焊接。

具体来说,由于车门内板2常采用两种厚度的材料拼焊,容易造成铰链处厚于门锁处,因此在车门内板2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设置凸台结构21将会补偿铰链处的厚度,减少残余变形。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上铰链加强板焊接的凸台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门下垂性能,减小残余变形,并尽可能减少模具和工位的变动,节约成本和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21设置在车门内板2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

本实施例将凸台结构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由于铰链处厚于门锁处,因此所增加的凸台结构将会补偿铰链处的厚度,减少残余变形。

如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内板2在所述上铰链位置上设有内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板螺栓通孔配合的加强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通过螺栓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和所述加强板螺栓通孔位置连接固定,所述凸台结构21设置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的下方。

本实施例将凸台结构设置在内板螺栓通孔的下方,由于铰链处厚于门锁处,因此所增加的凸台结构将会补偿铰链处的厚度,减少残余变形。同时,上铰链加强板与车门内板通过螺栓及焊接固定,进一步增加固定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的铰链螺母盒3,所述铰链螺母盒3上设有通过所述螺栓的螺母盒通孔31。

本实施例增加铰链螺母盒以保护螺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21上设置多个焊点,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通过所述焊点焊接固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焊点,以提高焊接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结构21上设置两个焊点。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焊点,一方面提高焊接强度,另一方面尽可能少地节约焊点数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体、以及如前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所述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的车门铰链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包括:上铰链加强板1、车门内板2,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内板2在车门内板2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设置凸台结构21,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焊接,所述凸台结构21上设置两个焊点,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通过所述焊点焊接固定;

如图2所示,所述车门内板2在所述上铰链位置上设有内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板螺栓通孔配合的加强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通过螺栓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和所述加强板螺栓通孔位置连接固定,所述凸台结构21设置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的下方;

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还固定设置铰链螺母盒3,所述铰链螺母盒3上设有通过所述螺栓的螺母盒通孔31。

本实用新型在车门上铰链位置,车门内板2和对应的上铰链加强板1处,增加一个凸台结构21,并在增加凸台结构21处增打两个焊点。通过设置与上铰链加强板焊接的凸台结构21,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门下垂性能,减小残余变形,并尽可能减少模具和工位的变动,节约成本和时间。相比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仅改变结构及增设对应焊点,更合理利用材料并未增加结构重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铰链加强板(1)、车门内板(2),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内板(2)在车门内板(2)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设置凸台结构(21),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内板(2)在所述上铰链位置上设有内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内板螺栓通孔配合的加强板螺栓通孔,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通过螺栓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和所述加强板螺栓通孔位置连接固定,所述凸台结构(21)设置在所述内板螺栓通孔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上的铰链螺母盒(3),所述铰链螺母盒(3)上设有通过所述螺栓的螺母盒通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21)上设置多个焊点,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通过所述焊点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21)上设置两个焊点。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铰链加强结构,所述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安装在所述车体的车门铰链部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及汽车,车门铰链加强结构包括:上铰链加强板(1)、车门内板(2),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2)固定连接,所述车门内板(2)在车门内板(2)的上铰链位置的下方设置凸台结构(21),所述上铰链加强板(1)与所述凸台结构(21)焊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上铰链加强板焊接的凸台结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门下垂性能,减小残余变形,并尽可能减少模具和工位的变动,节约成本和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6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