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管护丝卸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7106发布日期:2020-07-24 16:47阅读:1952来源:国知局
套管护丝卸扣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
涉及一种拆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套管护丝卸扣器。



背景技术:

卸套管护丝是下套管前的一道必要工序,目前主要通过双手配合管钳卸套管护丝。常规拆卸套管护丝做法为:先用管钳卸松护丝,再用双手旋转倒扣卸掉护丝,一个套管护丝用管钳卸松后开始计时,用双手卸掉需要时间约30秒,工人劳动强度大,卸扣时间长。以普通三开井为例,单井徒手卸护丝量达1400个以上,劳动强度大,时间长。

现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套管护丝拆卸工具,专利号为201621079234.0提出了包括操作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沿操作杆长度方向依次垂直固定在操作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牙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二牙板,所述第一牙板和第二牙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牙板和第二牙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护丝的间隙,所述第一牙板、第二牙板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多个凸齿。该拆卸工具虽然可较为省力的拆卸套管护丝,但其拆卸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快速对套管护丝进行拆卸的套管护丝卸扣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套管护丝卸扣器包括用于卡接护丝的卡紧装置和用以驱动卡紧装置旋转的转动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转盘,在转盘上表面对称分布有成对的钳牙,所述成对的钳牙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外侧的第一外钳牙、第二外钳牙,还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内侧的第一内钳牙、第二内钳牙;在转盘外端插接有摇把。

所述第一外钳牙、第二外钳牙和第一内钳牙、第二内钳牙相对面上设置有增大摩擦的凸齿。

在转盘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摇把上端插入连接孔,并通过插销固定在连接孔内。

所述摇把包括与转盘的连接孔插接的插接部,插接部后端连接有框形第一握把,第一握把后端连接有第二握把。

在第一握把上套接有第一握套,在第二握把上套接有第二握套。

沿转盘直径开设有呈轴对称分布的滑槽,在滑槽内插接有前述成对的钳牙;所述滑槽在转盘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锁紧螺钉由所述开口插入滑槽与钳牙下部旋接,通过锁紧螺钉的锁定可锁定钳牙在滑槽内的位置。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卡紧装置对护丝内、外侧的牢固夹持,再通过摇把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带动护丝逐渐脱离套管。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快速、有效的对护丝进行拆卸,保护了套管,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带有滑槽的套管护丝卸扣器结构示意图。

图例:1.第一外钳牙,2.第一内钳牙,3.第二内钳牙,4.第二外钳牙,5.锁紧螺钉,6.滑槽,7.转盘,8.插销,9.连接孔,10.摇把,10-1.第一握把,10-2.第二握把,11.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套管护丝卸扣器包括用于卡接护丝的卡紧装置和用以驱动卡紧装置旋转的转动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转盘7,在转盘7上表面对称分布有成对的钳牙,所述成对的钳牙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外侧的第一外钳牙1、第二外钳牙4,还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内侧的第一内钳牙2、第二内钳牙3;在转盘7外端插接有摇把10。所述摇把10即为转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钳牙1、第二外钳牙4和第一内钳牙2、第二内钳牙3相对面上设置有增大摩擦的凸齿11。

进一步的,在转盘7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连接孔9,所述摇把10上端插入连接孔9,并通过插销固定在连接孔9内。

进一步的,所述摇把10包括与转盘7的连接孔9插接的插接部,插接部后端连接有框形第一握把10-1,第一握把10-1后端连接有第二握把10-2。

在第一握把10-1上套接有第一握套,在第二握把10-2上套接有第二握套。

操作时,将成对的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扣于护丝一端的内外两侧,使得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紧固的夹持在护丝一端的内、外两侧。将成对的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扣于护丝另一端的内外两侧,使得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紧固的夹持在护丝另一端的内、外侧。

随后将摇把10与转盘7插接,双手分别握持于第一握把10-1和第二握把10-2处,握于第二握把10-2处的手做为支撑点,握于第一握把10-1处的手顺护丝拆卸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转盘7,在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及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的夹持下,进而带动护丝转动,直至完成拆卸。

实施例2:做为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的补充,沿转盘7直径开设有呈轴对称分布的滑槽6,在滑槽6内插接有前述成对的钳牙;所述滑槽6在转盘7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锁紧螺钉5由所述开口插入滑槽6与钳牙下部旋接,通过锁紧螺钉5的锁定可锁定钳牙在滑槽6内的位置。

所述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可在滑槽6内滑动,从而调整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之间的间距,以便于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紧固夹持于护丝内外端。所述滑槽6在转盘7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锁紧螺钉5由所述开口插入滑槽6与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下部旋接,通过锁紧螺钉5的锁定可锁定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在滑槽6内的位置。

所述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可在滑槽6内滑动,从而调整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之间的间距,以便于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紧固夹持于护丝内外端。所述滑槽6在转盘7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锁紧螺钉5由所述开口插入滑槽6与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下部旋接,通过锁紧螺钉5的锁定可锁定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在滑槽6内的位置。

操作时,将成对的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扣于护丝一端的内外两侧,并调整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紧固的夹持在护丝一端的内、外两侧。将成对的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扣于护丝另一端的内外两侧,并调整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之间的间距使得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紧固的夹持在护丝另一端的内、外侧。

随后将摇把10与转盘7插接,双手分别握持于第一握把10-1和第二握把10-2处,握于第二握把10-2处的手做为支撑点,握于第一握把10-1处的手顺护丝拆卸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转盘7,在第一内钳牙2、第一外钳牙1及第二内钳牙3、第二外钳牙4的夹持下,进而带动护丝转动,直至完成拆卸。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申请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套管护丝卸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卡接护丝的卡紧装置和用以驱动卡紧装置旋转的转动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转盘,在转盘上表面对称分布有成对的钳牙,所述成对的钳牙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外侧的第一外钳牙、第二外钳牙,还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内侧的第一内钳牙、第二内钳牙;在转盘外端插接有摇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护丝卸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钳牙、第二外钳牙和第一内钳牙、第二内钳牙相对面上设置有增大摩擦的凸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管护丝卸扣器,其特征在于:在转盘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摇把上端插入连接孔,并通过插销固定在连接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护丝卸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把包括与转盘的连接孔插接的插接部,插接部后端连接有框形第一握把,第一握把后端连接有第二握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护丝卸扣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握把上套接有第一握套,在第二握把上套接有第二握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套管护丝卸扣器,其特征在于:沿转盘直径开设有呈轴对称分布的滑槽,在滑槽内插接有前述成对的钳牙;所述滑槽在转盘圆周面上开设有开口,锁紧螺钉由所述开口插入滑槽与钳牙下部旋接,通过锁紧螺钉的锁定可锁定钳牙在滑槽内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套管护丝卸扣器,包括用于卡接护丝的卡紧装置和用以驱动卡紧装置旋转的转动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转盘,在转盘上表面对称分布有成对的钳牙,所述成对的钳牙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外侧的第一外钳牙、第二外钳牙,还包括用于卡接于护丝内侧的第一内钳牙、第二内钳牙;在转盘外端插接有摇把。本申请通过卡紧装置对护丝内、外侧的牢固夹持,再通过摇把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带动护丝逐渐脱离套管。本申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快速、有效的对护丝进行拆卸,保护了套管,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超;刘仕银;魏志刚;邓小卫;王逸;叶诚;罗剑波;汪露;刘茂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