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衣车间用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0508发布日期:2021-01-15 14:3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制衣车间用剪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衣车间用剪刀。



背景技术:

剪刀是制衣车间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使用者在使用剪刀时,用一手的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配合操作,现有技术中之制衣车间使用的剪刀,为了配合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的尺寸,将剪刀的手柄环制作成一个较大的手柄环和一个较小的手柄环,进而手柄的轮廓和尺寸具有差异。如中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于2013年7月10日公开了一种剪刀,其公开号为203045760u,如图12所示,所述剪刀包括剪刀刀体、设置在所述剪刀刀体一端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所述剪刀刀体包括通过转轴连接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所述第一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的外侧周面上均涂设有一层类金刚石碳涂层,现有技术中的这种剪刀,两手柄的轮廓和尺寸具有差异,一方面不便于生产制造时进行装配,另一方面不便于在车间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整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衣车间用剪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衣车间用剪刀,包括第一刀体(1)、第二刀体、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第一指孔(22)、第二指孔(32)和铆钉(4);所述第一手柄(2)固定在所述第一刀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手柄(3)固定在所述第二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刀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104)、所述第二刀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铆钉(4)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中将所述第一刀体(1)和第二刀体相铆接;所述第二指孔(3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指孔(22)的尺寸;所述第一手柄(2)的外部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手柄(3)的外部形状和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手柄(2)的底部设有沿所述手柄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卡槽(24),所述卡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刀体(1)的底部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刀体(1)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4)内,从而将第一手柄(2)与第一刀体(1)相固定。所述第二手柄(3)的底部设有沿所述手柄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刀体的底部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刀体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从而将第二手柄(3)与第二刀体相固定。所述第一刀体(1)包括第一刀头部(101)、第一刀刃部(103)和第一连接部(102);所述第一刀刃部(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头部(101)的侧边沿;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顶端两侧设有弧形边沿(105)且与所述第一刀头部(101)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底端设有第一延伸部(106)和第二延伸部(107),所述第一延伸部(106)和第二延伸部(107)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24)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弧形边沿(105)。所述第二刀体包括第二刀头部、第二刀刃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刀刃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刀头部的侧边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端两侧设有弧形边沿(105)且与所述第二刀头部形成二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端设有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弧形边沿(105)。所述第一手柄(2)包括第一手柄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本体(21)中间位置的第一指孔(22),所述第一指孔(22)为圆形。所述第二手柄(3)包括第二手柄本体(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本体(31)中间位置的第二指孔(32),所述第二指孔(32)为腰形。第一手柄(2)靠近所述第二手柄(3)的侧边沿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部(23);所述第二手柄(3)靠近所述第一手柄(2)的侧边沿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部(3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33)设置在当剪刀处于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33)相抵靠的位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和第二限位凸起部(33)的顶端均设具有弧形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制衣车间用剪刀,在保证指孔配合手指具有不同的尺寸的基础上还具有对称的外部结构,便于生产装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采用卡槽连接的方式将刀体和手柄进行装配,结构更加稳固,手感更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一刀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一手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一手柄顶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一手柄底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一手柄立体图,可以看出第一凹槽的结构和位置;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二手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二手柄装配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二手柄装配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第一手柄装配侧视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制衣车间用剪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剪刀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刀体,2-第一手柄,3-第二手柄,4-铆钉,101-第一刀头部,103-第一刀刃部,102-第一连接部,104-第一通孔,105-弧形边沿,106-第一延伸部,107-第二延伸部,21-第一手柄本体,22-第一指孔,23-第一限位凸起部,24-第一卡槽,31-第二手柄本体,32-第二指孔,33-第二限位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制衣车间用剪刀,包括第一刀体1、第二刀体、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第一指孔22、第二指孔32和铆钉4;所述第一手柄2固定在所述第一刀体1的底部;所述第二手柄3固定在所述第二刀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刀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104、所述第二刀体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铆钉4插入到所述第一通孔104和第二通孔中将所述第一刀体1和第二刀体相铆接;所述第二指孔32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指孔22的尺寸;所述第一手柄2的外部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手柄3的外部形状和尺寸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制衣车间用剪刀,在保证指孔配合手指具有不同的尺寸的基础上还具有对称的外部结构,便于生产装配和施工过程中进行整理。

所述第一手柄2的底部设有沿所述手柄的周向延伸的第一卡槽24,所述卡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刀体1的底部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刀体1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24内,从而将第一手柄2与第一刀体1相固定。

所述第二手柄3的底部设有沿所述手柄的周向延伸的第二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二刀体的底部形状及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刀体的底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从而将第二手柄3与第二刀体相固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现有技术中通畅是在手柄的顶端设一插孔,将刀体底部插入到所述手柄的插孔中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制衣车间用剪刀,设置沿手柄的周向延伸的卡槽,将刀体卡在所述卡槽内进行固定连接,结构更加稳固,剪刀的操控性更佳。

所述第一刀体1包括第一刀头部101、第一刀刃部103和第一连接部102;所述第一刀刃部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刀头部101的侧边沿;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顶端两侧设有弧形边沿105且与所述第一刀头部101形成一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底端设有第一延伸部106和第二延伸部107,所述第一延伸部106和第二延伸部107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24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弧形边沿10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刀刃部103的结构、形状和位置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惯常技术手段,这里不再进行赘述;所述第一连接部102的低端通过设置第一延伸部106和第二延伸部107与第一手柄2相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进二步,所述第二刀体包括第二刀头部、第二刀刃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刀刃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刀头部的侧边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端两侧设有弧形边沿105且与所述第二刀头部形成二体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端设有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之间具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形状及尺寸相匹配的弧形边沿105。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刀刃部的结构、形状和位置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惯常技术手段,这里不再进行赘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端通过设置第三延伸部和第四延伸部与第二手柄3相连接,结构更加稳固。

所述第一手柄2包括第一手柄本体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本体21中间位置的第一指孔22,所述第一指孔22为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指孔22用于伸入大拇指进行操作。

所述第二手柄3包括第二手柄本体31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本体31中间位置的第二指孔32,所述第二指孔32为腰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二指孔32用于伸入其他四个手指进行操作。

第一手柄2靠近所述第二手柄3的侧边沿上设有第一限位凸起部23;所述第二手柄3靠近所述第一手柄2的侧边沿上设有第二限位凸起部3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33设置在当剪刀处于合拢状态时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部33相抵靠的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和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用于相互抵靠放置第一刀头部101和第二刀头部在操作的工程中重叠。

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部23和第二限位凸起部33的顶端均设具有弧形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样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的手感更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