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菌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9817发布日期:2021-09-11 00:0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菌把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公共健康技术领域,涉及灭菌把手。


背景技术:

2.突如其来的新型非典型性肺炎让我们发现在身边还有很多未知的病菌病毒在危害着人身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表明,接触传播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而且病毒在不锈钢等光滑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小时,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能存活一天甚至更长。而在进出建筑物、使用共享单车等公共场所,人员不得不接触把手,可能会促使病菌的快速传播。
3.中国专利cn 106948658 a一种消毒把手,是利用消毒液涂覆于所述握持部的外侧,以达到给所述握持部杀菌消毒的目的。中国专利cn 107745776 a市政公市政公共自行车及其管理系统、杀菌方法,是在车把手上安装有自动杀菌装置;所述自动杀菌装置包括主壳体、活动套、紫外灯、驱动机构、控制器及电源等机构,采用紫外消毒灭菌。中国专利cn 108952317 a全自动杀菌把手及全自动杀菌把手的杀菌方法,连接部、手柄部、控制器、传感组件和杀菌装置,采用紫外消毒灭菌。
4.上述技术,要么采用消毒液消毒,需要消耗药剂并且药剂存在一定毒性对人体伤害,要么结构复杂,还需驱动装置驱动,部件众多,实际操作困难易于损坏。
5.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灭菌把手,能解决上述问题,且安装拆卸方便。
7.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灭菌把手,包括把手主体,所述把手主体外套设抗菌套筒;所述抗菌套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孔上部设置通风安装管,所述外壳内孔下部依次安装蓄电池、灭菌器、风机,所述外壳内孔底部为进风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菌器、所述风机与所述蓄电池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安装管内部为把手安装孔,所述把手安装孔带有一定的锥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为多孔海绵体,所述外壳内部充满孔隙。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可采用海绵、橡胶、塑胶、塑料以及有机高分子或棉的织物材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安装管为双层中空金属骨架筒体。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菌器可以为紫外消毒灯或臭氧发生器。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由格网组成。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为金属材料或合金材料或非金属材料。
16.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以依据把手主体形状,活动套接在公共建筑
门或者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设施把手上,便于拆装和更换配件;由蓄电池供电,通过风机强劲的吸风作用,将可能带菌、气溶胶的空气经由进风口吸入,并经灭菌器吹出,空气经紫外消毒灯或臭氧消毒确保空气杀菌消毒效果。灭菌后的空气经通风安装管22从外壳孔隙由内而外吹出,由于把手内部不断有灭菌空气吹出一方面把把手上的细菌吹离另一方面形成正压区能够防止外界细菌着陆把手表面维持把手无菌接触从而达到灭菌目的。利用透气不透光的多孔外壳,一方面可以遮光,防止紫外光线外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等设施,免维护;另一方面持续吹风,防止细菌着陆从而达到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中,包括把手主体1、抗菌套筒2、外壳21、通风安装管22、灭菌器23、风机24、进风口25、蓄电池26、孔隙27。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灭菌把手,包括把手主体1,把手主体1外套设抗菌套筒2,抗菌套筒2包括外壳21,外壳21内孔上部设置通风安装管22,外壳21内孔下部依次安装蓄电池26、灭菌器23、风机24,外壳21内孔底部为进风口25。灭菌器23、风机24与蓄电池26相连接。
22.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通风安装管22内部为把手安装孔,把手安装孔带有一定的锥度,可快速套接把手主体1,实现两者的连接。
2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21为多孔海绵体,外壳内部充满孔隙27,可采用海绵、橡胶、塑胶、塑料以及有机高分子或棉的织物材质。
24.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通风安装管22较好为双层中空金属骨架筒体,贴合把手形状活动套接在把手主体上。
25.进一步的,所述灭菌器23可以为紫外消毒灯或臭氧发生器,由蓄电池16供电,对经过的空气进行灭菌消毒。
26.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25由格网组成,可以是铜、铝等金属或合金,也可以是pe、pvc等非金属材质。
27.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灭菌把手,可以依据把手主体形状,活动套接在公共建筑门或者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设施把手上,便于拆装和更换配件;由蓄电池供电,通过风机强劲的吸风作用,将可能带菌、气溶胶的空气经由进风口吸入,并经灭菌器吹出,空气经紫外消毒灯或臭氧消毒确保空气杀菌消毒效果。灭菌后的空气经通风安装管22从外壳孔隙由内而外吹出,由于把手内部不断有灭菌空气吹出一方面把把手上的细菌吹离另一方面形成正压区能够防止外界细菌着陆把手表面维持把手无菌接触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28.由于利用透气不透光的多孔外壳,一方面可以遮光,防止紫外光线外泄,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的驱动装置等设施,免维护;另一方面持续吹风,防止细菌着陆从而达到灭菌效果。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30.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一种灭菌把手,可以依据把手主体1形状,活动套接在公共建筑门或者地铁、公交、共享单车等公共设施把手上,便于拆装和更换配件;由蓄电池26供电,通过风机24强劲的吸风作用,将可能带菌、气溶胶的空气经由进风口25吸入,并经灭菌器23吹出,空气经灭菌器23杀菌消毒。灭菌后的空气经通风安装管22从外壳21孔隙27由内而外吹出,由于把手内部不断有灭菌空气吹出防止外界细菌着陆抗菌套筒2,并在抗菌套筒2周边形成正压区能够维持把手无菌接触从而达到灭菌目的。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本专利构思及具体实施例启示下,能够从本专利公开内容及常识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一些变形,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也可采用其他方法,或现有技术中常用公知技术的替代,以及特征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特征间的相互不同组合,例如体形状改变、材料的改变,等等的非实质性改动,同样可以被应用,都能实现本专利描述功能和效果,不再一一举例展开细说,均属于本专利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把手主体(1),所述把手主体(1)外套设抗菌套筒(2);所述抗菌套筒(2)包括外壳(21),所述外壳(21)内孔上部设置通风安装管(22),所述外壳(21)内孔下部依次安装蓄电池(26)、灭菌器(23)、风机(24),所述外壳(21)内孔底部为进风口(2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器(23)、所述风机(24)与所述蓄电池(26)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安装管(22)内部为把手安装孔,所述把手安装孔带有一定的锥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为多孔海绵体,所述外壳(21)内部充满孔隙(2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安装管(22)为双层中空金属骨架筒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器(23)可以为紫外消毒灯或臭氧发生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5)由格网组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菌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5)为金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菌把手,包括把手主体,把手主体外套设抗菌套筒;抗菌套筒包括外壳,外壳内孔上部设置通风安装管,外壳内孔下部依次安装蓄电池、灭菌器、风机,外壳内孔底部为进风口,灭菌器、风机与蓄电池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蓄电池供电,通过风机强劲的吸风作用,将可能带菌、气溶胶的空气经由进风口吸入,并经灭菌器吹出,空气经紫外消毒灯或臭氧消毒确保空气杀菌消毒效果。灭菌后的空气经通风舱从外壳孔隙由内而外吹出,由于把手内部不断有灭菌空气吹出一方面把把手上的细菌吹离另一方面形成正压区能够防止外界细菌着陆把手表面维持把手无菌接触从而达到灭菌目的。的。的。


技术研发人员:胡邦 沈晓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1
技术公布日:2021/9/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