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5318发布日期:2022-04-22 10:56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具体是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属于服务及应用机器人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应用及服务机器人,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一个分支,被广泛应用于家庭、餐厅、酒店、银行、医院、公路铁路民航候车厅、政府对外服务大厅等诸多环境。是扩大信息宣传、节约重复人工劳动的重要体现,可互动的服务及应用机器人因其智能化程度较高,更是提高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
3.现有的同类机器人一般采用虚拟地图的方式规范行进范围,其缺点是,当周边物体被移动后,需要人工重新建立虚拟地图,该操作专业性较强,不适于一般运维人员;其次,虚拟地图因其技术特征,容易产生偏差,因服务及应用型机器人需要按电能损失程度选择自主返回充电,虚拟地图产生偏差后,其返回点判断错误,造成机器人无法自主返回充电的现象。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有效控制服务及应用机器人的运动行进方向、速度、距离、角度,提高其电能损失后返回充电的位置准确性。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设置有一驱动底盘框架,所述驱动底盘框架上设置有超声模块,且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设置有承重滚轮,所述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步进驱动电机,且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设置有主控芯片模块,所述承重滚轮一侧设置有第二步进驱动电机,且承重滚轮一端通过支撑架与第二步进驱动电机固定连接;
6.机器人本体由充电点开始运动,超声波模块测距反馈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模块并判断干扰物、是否移动和绕行,由主控芯片模块为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设置提供驱动,且形成返回路线。
7.优选的,所述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至少安装有三组万向轮。
8.优选的,所述驱动底盘框架采用包括金属、亚克力、abs、或树脂中的一种材质制成。
9.优选的,所述超声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四组。
10.优选的,所述承重滚轮采用为尼龙或橡胶材质构成。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主控芯片模块和超声模块之间电性相连。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器人本体由充电点开始运动,超声波模块测距反馈信号传输
至主控芯片模块并判断干扰物、是否移动和绕行,由主控芯片模块为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设置提供驱动,且形成返回路线,通过步进电机程序控制的方式,设置电机的运动逻辑,并同步记录其运动轨迹,同时将运动轨迹生成数字式地图,有效控制服务及应用机器人的运动行进方向、速度、距离、角度,提高其电能损失后返回充电的位置准确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机器人本体;2、驱动底盘框架;3、超声模块;4、承重滚轮;5、第一步进驱动电机;6、第二步进驱动电机;7、主控芯片模块;8、支撑架;9、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包括机器人本体1,所述机器人本体1底部设置有一驱动底盘框架2,所述驱动底盘框架2上设置有超声模块3,且驱动底盘框架2底部设置有承重滚轮4,所述驱动底盘框架2底部设置有第一步进驱动电机5,且驱动底盘框架2底部设置有主控芯片模块7,所述承重滚轮4一侧设置有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且承重滚轮4一端通过支撑架8与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固定连接;
21.机器人本体1由充电点开始运动,超声波模块测距反馈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模块7并判断干扰物、是否移动和绕行,由主控芯片模块7为第一步进驱动电机5、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设置提供驱动,且形成返回路线。
22.所述驱动底盘框架2底部至少安装有三组万向轮9;所述驱动底盘框架2采用包括金属、亚克力、abs、或树脂中的一种材质制成;所述超声模块3包括但不限于四组;所述承重滚轮4采用为尼龙或橡胶材质构成;所述第一步进驱动电机5、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主控芯片模块7和超声模块3之间电性相连。
23.首先,机器人本体1由充电点开始运动行进,超声波模块测距反馈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模块7判断前方干扰物的距离,是否移动等,如遇物体,则主控芯片模块7降低脉冲频率
或占空比等方式使与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减速直至停止,并根据声波模块的各位置测距反馈不同来判断是否需要绕行,由主控芯片模块7为第一步进驱动电机5、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设置提供驱动,且形成返回路线,当机器人本体1电能损耗需要返回充电点时,可根据行进路线选择驱动,由第二步进驱动电机6与第一步进驱动电机5运作直至正确返回充电点。
24.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底部设置有一驱动底盘框架,所述驱动底盘框架上设置有超声模块,且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设置有承重滚轮,所述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设置有第一步进驱动电机,且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设置有主控芯片模块,所述承重滚轮一侧设置有第二步进驱动电机,且承重滚轮一端通过支撑架与第二步进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机器人本体由充电点开始运动,超声波模块测距反馈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模块并判断干扰物、是否移动和绕行,由主控芯片模块为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设置提供驱动,且形成返回路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底盘框架底部至少安装有三组万向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底盘框架采用包括金属、亚克力、abs、或树脂中的一种材质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四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滚轮采用为尼龙或橡胶材质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主控芯片模块和超声模块之间电性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共场适用的应用及服务机器人驱动底盘,包括机器人本体、驱动底盘框架、超声模块、承重滚轮、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主控芯片模块、支撑架和万向轮。本实用新型通过机器人本体由充电点开始运动,超声波模块测距反馈信号传输至主控芯片模块并判断干扰物、是否移动和绕行,由主控芯片模块为第一步进驱动电机、第二步进驱动电机设置提供驱动,且形成返回路线,通过步进电机程序控制的方式,设置电机的运动逻辑,并同步记录其运动轨迹,同时将运动轨迹生成数字式地图,有效控制服务及应用机器人的运动行进方向、速度、距离、角度,提高其电能损失后返回充电的位置准确性。电的位置准确性。电的位置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理 王建标 张君涛 闪文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合继思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