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7718发布日期:2022-02-08 12:1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


背景技术:

2.智能机器人具有利用传感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接近觉、力觉和红外、超声及激光等)进行传感信息处理、实现控制与操作的能力。受控于外部计算机,在外部计算机上具有智能处理单元,处理由受控机器人采集的各种信息以及机器人本身的各种姿态和轨迹等信息,然后发出控制指令指挥机器人的动作。
3.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对话,在它自身的“意识”中单独形成了一种使它得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底盘是指智能机器人上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组成的组合,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形成智能机器人的整体造型,承受动力,保证正常行驶。
4.目前,智能机器人底盘上的转向机构较为繁杂,在实现智能机器人移动转向时繁杂的操作不利于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反应,且转向机构的缓冲性能不佳,在转向过程中出现颠婆,降低了智能机器人的平稳性,使得底盘使用效果下降,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繁杂的操作不利于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反应,且转向机构的缓冲性能不佳,在转向过程中出现颠婆,降低了智能机器人的平稳性,使得底盘使用效果下降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主体,所述底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底盘主体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驱动机构之间设置有驱动轴,所述底盘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下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转向轮,且转向轮与驱动轮下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转向轮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转向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设置在连接杆的外部,所述从动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桥和第二电机,所述驱动桥和第二电机均与底盘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和驱动轴均与驱动桥传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转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弹簧,且弹簧设置在连接杆的外部,所述弹簧与连接杆滑动连接,且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盘主体和从动齿轮弹性连接。
10.通过第一电机、转向轮和弹簧的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齿轮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带动转向轮转动,随着转向轮的转动即可实现底盘的转向,弹簧可以在受到外力
时伸缩,将作用力进行缓冲,确保了转向轮转动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底盘难以转向,转向过程中平稳性不佳的问题。
11.优选的,所述底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挡板。
12.优选的,所述挡板设置有两个。
13.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设置在底盘主体下方的两侧,且挡板与底盘主体通过螺钉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底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盘。
15.优选的,所述固定盘设置有四个。
16.优选的,所述底盘主体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四个,且电动伸缩杆与底盘主体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与固定盘连接为一体结构。
17.通过电动伸缩杆和固定盘的设置,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盘升降,将固定盘与地面接触可以对底盘起到固定的作用。解决了底盘固定机构较为繁杂的问题。
18.优选的,所述底盘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条,且防撞条与底盘主体通过螺钉连接。
19.通过防撞条和挡板的设置,防撞条可以在底盘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挡板可以将底盘移动路径上的杂物进行拦截驱除,对底盘起到防护作用。解决了底盘防撞性能不佳的问题。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第一电机、转向轮和弹簧的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齿轮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带动转向轮转动,随着转向轮的转动即可实现底盘的转向,弹簧可以在受到外力时伸缩,将作用力进行缓冲,确保了转向轮转动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底盘难以转向,转向过程中平稳性不佳的问题。
22.2、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防撞条和挡板的设置,防撞条可以在底盘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挡板可以将底盘移动路径上的杂物进行拦截驱除,对底盘起到防护作用。解决了底盘防撞性能不佳的问题。
23.3、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电动伸缩杆和固定盘的设置,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盘升降,将固定盘与地面接触可以对底盘起到固定的作用。解决了底盘固定机构较为繁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主体仰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轮与第一电机连接关系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与底盘主体连接关系图。
29.图中:1、底盘主体;2、智能控制器;3、防撞条;4、电动伸缩杆;5、固定盘;6、驱动轮;7、驱动轴;8、挡板;9、驱动机构;10、限位扣;11、第一电机;12、凹槽;13、转向轮;14、转动腔;
15、连接杆;16、从动齿轮;17、弹簧;18、主动齿轮;19、轴承;20、驱动桥;21、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若干”、“多个”代表至少2个。
3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实施例1
3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包括底盘主体1,底盘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智能控制器2,且智能控制器2与底盘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智能控制器2实现智能操控,底盘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驱动机构9,底盘主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驱动轮6,驱动轮6与驱动机构9之间设置有驱动轴7,驱动轴7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扣10,且限位扣10与驱动轴7转动连接,底盘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14,转动腔14的下端设置有凹槽12,凹槽12的内部设置有转向轮13,且转向轮13与驱动轮6下端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转向轮13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杆15,且连接杆15与转向轮13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杆15与底盘主体1的接触处设置有轴承19,连接杆15的一端延伸至转动腔14的内部,转向轮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电机11,且第一电机11与底盘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转动腔14的内部设置有从动齿轮16,且从动齿轮16设置在连接杆15的外部,从动齿轮16的一侧设置有主动齿轮18,且主动齿
轮18与第一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为一体结构,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6啮合连接,第一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18旋转,随着主动齿轮18的旋转带动从动齿轮16同步旋转,随着从动齿轮16的旋转间接的带动转向轮13转动,转向轮13的转动实现了底盘的转向调节,使得底盘转向拐弯。
39.进一步,驱动机构9包括驱动桥20和第二电机21,驱动桥20和第二电机21均与底盘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第二电机21的输出端和驱动轴7均与驱动桥20传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21和驱动桥20可以带动驱动轮6旋转,随着驱动轮6的旋转即可实现底盘移动。
40.进一步,转动腔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且弹簧17设置在连接杆15的外部,弹簧17与连接杆15滑动连接,且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底盘主体1和从动齿轮16弹性连接。
41.通过第一电机11、转向轮13和弹簧17的设置,在第一电机11的作用下带动齿轮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带动转向轮13转动,随着转向轮13的转动即可实现底盘的转向,弹簧17可以在受到外力时伸缩,将作用力进行缓冲,确保了转向轮13转动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底盘难以转向,转向过程中平稳性不佳的问题。
42.进一步,底盘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挡板8。
43.进一步,挡板8设置有两个。
44.进一步,两个挡板8设置在底盘主体1下方的两侧,且挡板8与底盘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挡板8可以将底盘移动路径方向上的杂物隔挡驱除,有效地避免杂物缠绕驱动轮6和转向轮13。
45.进一步,底盘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盘5。
46.进一步,固定盘5设置有四个。
47.进一步,底盘主体1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设置有四个,且电动伸缩杆4与底盘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电动伸缩杆4与固定盘5连接为一体结构。通过电动伸缩杆4带动固定盘5升降,将固定盘5与地面接触即可实现底盘的固定。
48.通过电动伸缩杆4和固定盘5的设置,在电动伸缩杆4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盘5升降,将固定盘5与地面接触可以对底盘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有效解决了底盘固定机构较为繁杂的问题。
49.进一步,底盘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条3,且防撞条3与底盘主体1通过螺钉连接。
50.通过防撞条3和挡板8的设置,防撞条3可以在底盘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挡板8可以将底盘移动路径上的杂物进行拦截驱除,对底盘起到防护作用,有效解决了底盘防撞性能不佳的问题。
5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
52.使用时,开启第二电机21,在驱动桥20的作用下实现动力传动,间接的带动驱动轮6旋转,驱动轮6与地面接触,随着驱动轮6的旋转即可实现底盘的移动;底盘移动过程中驱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18旋转,主动齿轮18与从动齿轮16啮合连接,随着主动齿轮18的旋转同步带动从动齿轮16旋转,随着从动齿轮16的旋转间接的带动转向轮13转动,转向轮13的转动会导致底盘的移动方向发生变化,实现转向拐弯。转向轮13转动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力传递到弹簧17上,借助弹簧17的伸缩弹性作用力可以将产生的作用力缓冲,使得转向轮13转动更加平稳,确保了底盘移动的平稳;当底盘移动到适宜位置处,驱动电动伸缩杆4带动固定盘5下降与地面接触起到固定的作用。
53.由上述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获得的一种智能机器人底盘,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繁杂的操作不利于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反应,且转向机构的缓冲性能不佳,在转向过程中出现颠婆,降低了智能机器人的平稳性,使得底盘使用效果下降的问题。
54.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转向轮和弹簧的设置,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带动齿轮旋转,随着齿轮的旋转带动转向轮转动,随着转向轮的转动即可实现底盘的转向,弹簧可以在受到外力时伸缩,将作用力进行缓冲,确保了转向轮转动时的稳定性。解决了底盘难以转向,转向过程中平稳性不佳的问题。
55.通过防撞条和挡板的设置,防撞条可以在底盘撞击时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挡板可以将底盘移动路径上的杂物进行拦截驱除,对底盘起到防护作用。解决了底盘防撞性能不佳的问题。
56.通过电动伸缩杆和固定盘的设置,在电动伸缩杆的作用下带动固定盘升降,将固定盘与地面接触可以对底盘起到固定的作用。解决了底盘固定机构较为繁杂的问题。
5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